4:1 有一日,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怀孕,生了该隐(就是“得”的意思),便说:“耶和华使我得了一个男子。”2 又生了该隐的兄弟亚伯。亚伯是牧羊的,该隐是种地的。3 有一日,该隐拿地里的出产为供物献给耶和华;4 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5 只是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 该隐就大大地发怒,变了脸色。

现在开始进入《创世记》第 4 章。在第 3 章结尾,人类的先祖亚当和夏娃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园。按一般的读法,这是一个悲惨的事件,因为他们犯了诫命, 带着神的咒诅离开伊甸园,踏上悔改赎罪的征程。请问,这样的读法有错吗?《创世记》第 3 章白纸黑字,把这段先祖的历史精确生动地记录下来。是啊,后来的一代又一代亚当的子孙,共同背负了神对亚当的咒诅,不正是因为这一悲惨事件吗?

是的,这样的解读没有错,这是《圣经》记载的人类早期的历史事实。对此我没有异议。我想说的是,在这样一个真实的历史叙述里,我们是否忽略和遗漏了另外一些同样真实,甚至可以是更加重要的事实真相呢?打一个比方吧,太阳发出的光线里有七种颜色,如果我们只看见其中一种颜色,看不见另外六种颜色, 那么,就太阳光的全部真相来说,我们不被称为盲人,也应该被称为色盲啊!

这正是我此刻要特别提醒诸位读者的地方。正如我在前面篇章里提到的,亚当和夏娃确实是带着神的愤怒和咒诅离开了伊甸园,但同时也是带着神的慈爱、期许和祝福,踏上了一个全新的征途。怎么有这样的事?是的,我可以做这样的类比:亚当和夏娃离开伊甸园,就好比当年犹太人结束了四十年旷野里的“清晨有吗哪、白天有云柱、夜里有火柱”的特殊经历,踏上了另一段属灵意义非凡的全新征程:进入迦南美地。我认为这个类比是合适的。在进入迦南美地以后,犹太人自谋其力地开始经营农业和畜牧业。离开伊甸园的人类也是如此。试问,进入迦南美地以后的犹太人,是不是仍然面临前所未有的争战和试炼?是的。在这所有的争战和试炼的日子里,神有没有离开他们?没有。同样的,对跨出伊甸园疆域的亚当和夏娃来说,神的眼目和臂膀哪一天离开过他们呢?

也许读者会问,为什么说亚当和夏娃是带着神的祝福离开伊甸园的?这是因为,正如我前面提到过的,在创 1:28 节经文中说: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 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神祝福里的“治理这地”,当然不仅仅指伊甸园而已,而是指着亚当和夏娃此刻即将踏入的这块广袤的土地说的。还有,此刻的亚当和夏娃,还穿戴着由神亲自为他们制作的皮衣呢!当然,我们更不能忘了,在进入这个全新境地之前,神还特别赐给他们一个极其珍贵的礼物: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以预备他们在未来的经历中具备分别善恶的能力。哦,且慢,不是他们自己偷吃的吗?是的。可是,想一想吧,如果没有神的提前预备,他们能偷吃什么啊?好了,有了这样的背景介绍,我们可以开始读经文了。

4:1 有一日,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怀孕,生了该隐(就是“得” 的意思),便说:“耶和华使我得了一个男子。”4:1 Now Adam knew Eve his wife, and she conceived and bore Cain, saying, “I have gotten a man with the help of the LORD.”

哇塞,一上来,就是一个天大喜事的宣告。神曾祝福说:要生养众多。神的这个祝福如今已经在第一对夫妻身上应验了。哈利路亚!对此,聪明的夏娃,当然也包括了站在旁边的那位兴奋得不知所措的可爱的丈夫,没有半点含糊,俩人在第一时间里高声赞美神说:耶和华使我得了一个男子。由此看来,人离开伊甸园后的第一个经历是什么呢?是“得着”。接下来呢,就是从耶和华手中领受一个又一个礼物和恩典。是啊,除了从耶和华手中白白“得着”,人还会有什么可以自夸的呢?

让我们睁大眼睛看看,他们第一次从上帝那里得着的礼物是什么呢?是一个人!一个在外观看来与他们自己一样的、有血有肉、有呼吸、会哭泣、会嬉笑的人。看哪,这位被他们称为“该隐”的小男人,他是那么的弱小啊,需要当父母的精心呵护才能生存。从此以后,这对夫妻开始体验什么叫“为人父、为人母”的苦心和责任了。他们会在千辛万苦的日子里,继续经历生活带给他们的喜乐与悲伤、希望与失望、幸福与痛苦、信心与焦虑、满足与缺乏了。

我注意到,在经文创 4:1 的英文里,有一个出乎我意料的单词,值得特别默想。这个词就是“knew”。中文直译是“知道、认识”的意思。注意,这是《圣经》 里第一次提到“认识”一词,可是,在上下文里居然作“男女同房怀孕”解,真是一句奇妙无比的经文,其含义丰富深刻,使我联想到《约翰福音》里的那句惊天动地的宣告: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17:3)。在使徒们所传的福音里,对三位一体的神的“认识”,居然等同于“永生”,  多么不可思议、多么令人震撼的真理啊!因此可见,“认识”一词,从人类经验的源头来看,就不是一个头脑知识的“认识”,而是一个充满激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人合为一体”的奇妙体验。我的读者啊,我们今天对上帝和主耶稣基督的“认识”,有没有达到这样的深度和高度?

4:2 又生了该隐的兄弟亚伯。亚伯是牧羊的,该隐是种地的。

不奇怪,在《创世记》的春秋笔法下,亚当和夏娃在“得着”该隐以后的生活经历, 那些充满乐趣的哺乳、换尿布、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的育儿的琐碎细节,都一笔带过了。在第 2 节经文里,我们读到的是,人类“生养众多”的历史在继续。又生了该隐的兄弟亚伯。看来,这句经文可以无穷尽地继续下去:“又生了……又生了……”,一直到你和我的名字都出现在名单上;一直到我们的子孙后代的名字也出现在名单上;一直到“那一日”,这“又生了……又生了……”的冗长序列, 才戛然而止。我还想到,在这个几乎是无限长的名单里,所有人的名字前都应该冠上相同的前缀:“亚当的儿子(女儿)、该隐的兄弟(姐妹)”。亚伯是第一个, 我们是后面的第 N 个。你也许会说,指出这一点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有,那就是,在后面紧接着的该隐的故事里,都有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子。我可以不夸张地说, 该隐的故事,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的起点。

好吧。亚伯是牧羊的,该隐是种地的。请问,这句话有含义吗?是不是牧羊的, 要高于种田的?或者倒过来?我认为,牧羊或种地,都是职业,都是人回应神“治理这地”呼召的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进步,人类分工越来越精细。所以啊,可以把这句经文,读成人类社会和经济分工现象的第一次记录。

4:3 有一日,该隐拿地里的出产为供物献给耶和华;4:3 In the course of time Cain brought to the LORD an offering of the fruit of the ground;

我喜欢这句经文英译本的开头:In the course of time,直译成:在时间的进程里。不像中译本里的“有一日”,似乎是一次心血来潮的突然之举。不是的, 是在“时间的进程里”,该隐拿地里的出产为供物献给耶和华。多么奇怪啊!难道上帝如同人一样,需要吃田里的产物?这里的“献给耶和华”是怎样的举动? 是不是我们后来所熟知的人类对上苍——心目中的上帝的宗教献祭的最初范本呢?该隐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出于神的要求、父亲亚当的吩咐,还是该隐发自内心的自然举动?如果说,“治理这地”是神给人的明确吩咐,那么,献祭呢?我在想,在最本质的意义上看,“献祭”不是为了满足上帝的需要,乃是满足人的需要,因为在一年工作后的丰收里,人需要表达对上帝的感恩。“献祭”正是这个需求的自然表达。宗教改革时期的清教徒喊出来“工作就是呼召”的响亮口号。看来还可以加上一个词:工作就是呼召和献祭!感谢神赐给我们的一切“得着”! 阿们。

4:4 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4:4 and Abel also brought of the first born of his flock and of their fat portions. And the LORD had regard for Abel and his offering;

这不,弟弟亚伯也满怀激情,把他在工作里收获的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对于献祭的初衷,亚伯的与该隐的应该没有两样。他们的献祭举动,本身都是蒙神喜悦的。可是,奇怪了,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再看接下来的经文:4:5 只是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该隐就大大地发怒,变了脸色。

既然兄弟俩献祭的初衷都一样,上帝怎么会区别对待,看中一个,不看中另一个?在我看来,《创世记》里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这个“问号”,但这个天大的“问号”,却着实横亘在我的前面。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为什么?亲爱的读者,注意了,这是《创世记》里第一次对人类的理性(理解能力)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你明白上帝为什么这样吗?不对,其实不是第一次。如果我们认真的话,在《创世记》前面的经文里,可以发现已经有许多类似的挑战。比如说,当上帝颁布“不要吃禁果”的诫命时,其实也已经挑战人类的理性: 为什么不能吃?为什么吃的日子必定死?上帝啊,你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教会里的许多传道人会对上帝的这个挑战(为什么上帝看中亚伯和他的供物,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作出千奇百怪的回答。其中一个最普遍的答案是:亚伯用带血的羔羊作祭物,而且还是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可见他了解神的心意,态度也敬虔;而该隐只献上地里的出产为供物, 没有千挑万选。好家伙!这样一来,我们的神与外邦人心目中那些贪得无厌、嗜血、刻薄、狭隘小气的“神”,有什么区别呢?

那么,人啊,用尽你的理性,请继续思考吧,还有什么更好一点的回答吗? 上帝为什么这样呢??我愿意在这里暂时打住,留给我亲爱的读者一些思考的空间吧,看看你能否给出更好的答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作者

bei.huang2015@icloud.com

相关文章

专题讨论四: “隐私”默想之五

(二十七)两个瓜:原来如此! 请读者思考一个...

读出全部

专题讨论四: “隐私”默想之四

在私下的微信交流中,有读者向我既幽默又严肃地...

读出全部

专题讨论四: “隐私”默想之三

在前两篇里,我与读者一起细致地分析了挪亚醉酒...

读出全部

专题讨论四: “隐私”默想之二

(六)一句话定义 在前一篇里,我引用了百度百...

读出全部

专题讨论四: “隐私”默想之一

(一)小题大作? 亲爱的读者,对“挪亚醉酒”...

读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