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思考题:

  1. 什么是挪亚的眼睛vs保罗的眼睛;挪亚的难题vs保罗的难题?
  2. 什么是保罗的自我认知和对教会的认知?
  3. 面对教会保罗此刻最大的感叹和惊奇是什么?

保罗书信的发表次序

保罗先写出《哥林多前后书》,再写出《罗马书》,在我看来更加合乎人的理性认识的一般规律,即从具体到抽象;从相对到绝对。《罗马书》是保罗对神的救恩真理认识的高度概括和抽象。也就是说,保罗如果没有思考和写作《加拉太书》、《贴前后》《林前后》的积累和预备,是很难写出巨作《罗马书》的。

《加拉太书》是保罗关于“律法与恩典”的二律背反和“因信称义”的救恩观的雏形。可以说,《罗马书》前8章是对此的全面阐述和概括;《罗马书》后8章是对《林前后》概括、深化和提升。

《贴前后书》关于末世的主题,在《罗马书》里发挥得不多,而在保罗晚年的监狱书信里(例如,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仍然不多。

自2011年5月5日查考《约翰福音》开始,七年过去了,我们仍然保持逐字逐句解读圣经的风格。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1155团契历年来倡导的读经方法:

  • 清零法
  • 身临其境法
  • 概念光照法:用经过圣经启示真理洗涤过的“概念”,去光照圣经字句的意思。
  • 张力路标法

现在开始查考《哥林多前书》,毕竟七年过去了,我们再加两个方法:真相—道理法和类比—超越法。

  • 真相—道理法:要特别注意、始终区别哪部分是讲真相,哪部分是基于看见真相之后引出来的道理,要加以区别,这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 类比—超越法:如何将圣经信息跟我们的经历相联系?我们会发现有一个平行结构,是可以类比的, 就是类比结构。圣经的一个故事,自己的一段经历可以类比,圣经或者自己先后发生的两件事情,它们间可以有一个类比的结构,类比的指向。我们如果能够掌握这个类比结构,对圣经的理解就会容易得多。类比法能帮助你组织思维,类比之后紧跟的是超越,这个超越是蛮难的,如果没有被圣经光照过就很难体会。

查考《哥林多前书》(以下简称《林前》),就会用到这六个方法,而且必须要有意识地、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

《林前》在新约圣经中,论及早期教会实践中遇到一系列难题,偏向于解决实际问题,偏向于处理人际关系、处理教会弟兄姐妹的事情。《林前》是保罗在处理这些事情时的看见,我们现在分享他那时的看见。当我说保罗的看见时,已经用到了真相-道理法,就是不轻易读成道理,把眼睛从道理中拔出来,进入保罗所讲的真相。事实上,保罗是在讲述一个真相,但是由于语言的原因,由于我们的思维定势,我们往往喜欢把保罗讲的真相变成道理,我们天生有这个爱好。看到这个事实以后,我们就要主动提醒自己,不要轻易往道理这条线上走,要主动往真相这条线上看。这次读《林前》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

接下来,我把保罗和挪亚作了类比,在微信里提出的问题是:“挪亚的眼睛vs保罗第眼睛”、“挪亚的难题vs保罗的难题”是什么意思?

挪亚这个人物在《创世记》第6、7、8、9章中花了大量篇幅描述。人类各民族都有大洪水的记载,在《创世记》中记载,这场大洪水是世界性的,是上帝发动的。大洪水中受灾人数按保守估计也有几亿、甚至十几亿,挪亚在这场大洪水中是上帝眼中唯一的义人,大洪水是冲着他以外的所有人,所以他是蒙保守的。上帝启示挪亚去造一个方舟,也启示他把一家八口以及各样的活物带进方舟。大洪水过后,正如神在彩虹之约中所应许的全球性的灾难没有再出现,只是一些局部的灾难。今天的人类都是挪亚的后裔。

挪亚的难题是什么?挪亚是从大洪水里出来唯一的义人,这意味着他的子女、亲戚朋友、身边的人都不是完全人。上帝借着挪亚繁延后代,接下去的人类会不会重蹈大洪水覆辙?我们用身临其境法,挪亚当时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他的后裔怎样才能避免大洪水以前人类的命运?这是挪亚面临的莫大难题!

挪亚的眼睛是什么?亲身经历了大洪水的惨烈,挪亚的眼睛看出去,眼前这帮人大部分仍将死定,没有出路,别忘了大洪水里淹没的很多婴儿妇女,甚至是好人。经历过大洪水的洗礼,他的眼睛很毒很毒,人生孩子、生孙子,他一眼望去还是不行,因为这个太难了,怎么能只有自己一个人得救呢?!几亿人对一个人,这个概率下谁能得救呢?!那天早上他醒来,看到帐篷里晃动的影子,可都是他的孩子们啊,但是他看到的都是仇敌的影子!因为他们依旧罪恶滔天、被罪占据,成了仇敌的代言人,自己却不知晓!于是非常奇怪地,挪亚给后代只留下三句话,竟然全都是咒诅:创9:25-27就说:“迦南当受咒诅,必给他弟兄作奴仆的奴仆。又说:“耶和华闪的 神是应当称颂的,愿迦南作闪的奴仆。愿 神使雅弗扩张,使他住在闪的帐棚里,又愿迦南作他的奴仆。”但是挪亚相信上帝一定会拯救人类。

 从此时的挪亚到彼时的保罗,“挪亚的眼睛vs保罗的眼睛”、“挪亚的难题vs保罗的难题”,彼时的保罗和此时的挪亚一样,是又一个非常特殊的人。保罗所处历史的时间点特殊在哪里?保罗的难题是什么?保罗面对什么样的张力?我们尽量不用抽象的语言,而是身临其境,深入到保罗的情境里去思考、体验他的张力。或许此时挪亚一家人因着方舟,只是保住了基因,得以传宗接代,但在真正意义上,方舟还不是灵魂得救的载体,所以即便是挪亚的三个儿子,圣经也没有明确说他们得救,从概率来讲,不得救的概率是很大的。彼时的保罗遇见耶稣,已是公元35年。在保罗的眼里,真正的方舟出来了,真正的方舟就是耶稣基督;而挪亚方舟只是一个预表、一个类比。保罗特别喜欢的一个词就是”在基督里”,基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方舟,是神所预备的。

保罗此人与众不同,他受到神特别的启示。保罗并不是跟在耶稣身边的门徒,他是一个狂热的宗教徒,一个正宗虔诚的法利赛人;他不能理解基督教,是迫害基督徒的人。在这个背景下,他被神特别拣选,赐给他一段特别的经历。耶稣在他面前出现,用强光使他的眼睛瞎掉,三天不吃不喝,耶稣问他,你知道你迫害的是谁吗?当时保罗正去大马士革的路上,要去迫害基督徒,耶稣说你迫害的就是我,这个经历让他遇见耶稣!这个经历一般人是没有的,保罗经历之后,花了13年的时间隐居,默想、思考、消化这个信息;又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一路传讲福音。保罗传福音非常辛苦,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保罗是怎样传的,他就是不断、不断地重复讲述他遇见耶稣的故事:我以前追杀的那帮人不得了,耶稣基督真的出现了,把我的眼睛弄瞎了,向我发话……,就是如此这般,不断地传讲。他把这个全新的经历讲给谁听,谁都觉得荒谬至极。于是他到犹太教里找线索,越找越觉得有道理,在他漫长的预备和讲道的过程中,他将新约启示的,包括启示录和犹太教预表的根据全都串起来,以书信的方式表达出来。保罗在经历中不断反思、学习、传讲,谁要听他就讲给谁讲,不管别人怎么打他、揍他,乃至拘捕他、迫害他,保罗传讲福音的经历真是很困难、很困难的,直至最后殉道。当时新约圣经还没有出来,他们传福音就是讲故事,讲一个真实发生在他们生命中的故事,新约圣经几乎一半都是保罗写的。

我们不妨类比一下保罗传福音的情景:有一天温州乐清有一个人被抓起来,被钉十字架,他自称是神的儿子,有的人在传讲他的故事,有的人因此就被杀掉了,搞得乌烟瘴气。现在你道听途说这个故事,信还是不信?!这不是神经病吗?人怎么可能死而复活呢!我们本来过得好好的,有些人信了以后还被追杀,为什么呢?就为这个故事?几乎可以想象就是这样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居然有几个人聚集在保罗的名下,有“我们信”!保罗可能跟一百个人讲,只有一个人信。

大部分人嘲讽、讥笑他。你可以想象面对这几个说”我们信”的人,保罗会是什么感觉啊?什么是保罗的眼睛?保罗视他们为宝贝啊!原来就是这帮人啊!!

相比大洪水世代,挪亚苦思冥想,哪些人能得救呢?太难了、概率太低了!今时保罗看见这些得救的人终于出来了,就出现了自己面前!这帮人怎么看也不像,可保罗就是面对这样一群人传讲哥林多前书。

从保罗的眼睛看出去,原来就是这帮人被神拣选,连他们自己都问,怎么会是我呢?!外帮人说这是一群神经病,保罗说就是他们了!如果挪亚的眼睛看出去都是神的仇敌,那保罗的眼睛看到的居然是有人得救了,神呼召他们,他们是被呼召、蒙恩得救的人。保罗看见的就是这样一群人,所以保罗的眼睛跟其他人不一样,他看见救恩终于在拿撒勒人耶稣的名下,在道成肉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名下聚在一起是第一次!这批人聚集在一起,后来被称为教会。以这个名义聚集在一起的人就是保罗面对的,看起来乌七八糟,什么人都有,这就是保罗的眼睛看见了。

那么,保罗的难题呢?就是面对这帮人,连他们自己都搞不清是怎么回事,保罗该怎么面对这批宝贝呢?

附注:加尔文主义关于神的拣选论的郁金香五条:

  • 人的全然败坏;
  • 上帝的无条件拣选;
  • 蒙拣选的人得救赎;
  • 上帝的恩典不可抗拒;
  • 上帝保守圣徒终必得救。

按照加尔文主义的五点非常强,假如全部是真理,保罗就没有难题了。保罗的难题是:这帮以耶稣基督的名义好不容易聚在一起的人会流失吗?不是说加尔文的五点是错的,只是说它不完全,它只看见二律背反的一部分,没有看见另一部分。在这个背景下读林前书充满张力、充满诡异性、充满二律背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作者

bei.huang2015@icloud.com

相关文章

《哥林多前书》15章8-10节

第四组见证人:保罗自己。保罗的证词是三节经文...

读出全部

《哥林多前书》15章5-7节

在进入今天的经文,仔细考察保罗的“见证”以前...

读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