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题大作?

亲爱的读者,对“挪亚醉酒”和“咒诅迦南”的默想,我洋洋洒洒整整写了七篇文字,仍觉意犹未尽。因为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疑虑悬在心头。那天早上, 到底是什么触动了挪亚的灵思,让他说出了对后裔们的预言?如果是借酒发挥, 小题大作,那么,为什么是这件事,而不是别的事,引出他的咒诅与祝福?难道这件貌不惊人的日常小事,与挪亚预言的雷霆万钧之间,隐藏着某种深藏不露的神秘关联?——为了厘清这个疑问,让我们再仔细一点,分析第 9 章里记录的这件事,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且让我再一次引用《圣经》原文:

9:20 挪亚作起农夫来,栽了一个葡萄园。21 他喝了园中的酒便醉了,在帐篷里赤着身。22 迦南的父亲含,看见他父亲赤身,就到外边告诉他两个弟兄。23 于是闪和雅弗,拿件衣服搭在肩上,倒退着进去,给他父亲盖上,他们背着脸就看不见父亲的赤身。

我认为,上述叙事的真正重点,不是老父如何行为不当(醉酒裸睡),而是儿子们如何反应(对老父隐私的尊重)。对此,经文特别用心点了出来:他们背着脸就看不见父亲的赤身(nakedness)。在他人面前赤身,人会本能地感到羞耻。这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正常的精神和心理反应。需要指出的是,人的这个蒙羞的经验,早在《创世记》第 3 章里就有描述了:创 3:7 他们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 为自己编作裙子。反观人以外的其他哺乳动物和灵长动物,统统都不存在这个问题。由此可见,这个反应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自我体验上的分水岭。请注意了,在第 3 章的记述里,因赤身露体感到羞耻的两个人,还是夫妻关系呢。可见,对羞耻感的体验,当初的人比现在的人要敏感得多。并且,《圣经》还特别指出了,人的这一经验,是在人吃了“智慧果”以后才发生的。因此很可能与“智慧果”名字所暗含的、人的“知善恶”能力有关。难道说,这件貌似很小的事,居然可能是人迈出“弃善从恶”的第一步?尊重人的隐私是善的?不尊重人的隐私是恶的?为什么?

(二)关于“隐私权”的推理

除了“隐私权”以外,《创世记》里还提到了另一个天赋人权,就是“生命权”。创 4:15 耶和华对他说:“凡杀该隐的必遭报七倍。”耶和华就给该隐立一个记号, 免得人遇见他就杀他。经文里的动词“杀”,指对人的身体的伤害。我们知道, “生命权”是最基本的人权。可是,《创世记》3:21 说,耶和华神为亚当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给他们穿。可见在伊甸园里,神不惜杀动物的生命,为亚当和夏娃遮蔽下体。这是不是暗示,在神的眼里,与动物的“生命权”相比,人的“隐私权”甚至更加重要?是不是还暗示了,人的“隐私权”其实不关乎人的身体, 却关乎人的“灵魂”的安危?或者,人“暴露隐私”,或“随意侵犯他人的隐私”, 是人的灵魂受损的第一个破口?

写到这里,我联想到了,《约翰福音》4:16—19 记录的耶稣与撒玛利亚妇人的那场对话。耶稣说:“你去叫你丈夫也到这里来。”妇人说:“我没有丈夫。” 耶稣说:“你说没有丈夫是不错的。你已经有五个丈夫;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你这话是真的。”妇人说:“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因为对话内容涉及当事人的隐私,所以《圣经》特别交代了,对话时所有的门徒都不在现场。只有耶稣与撒玛利亚妇人单独面对面。耶稣道成肉身,是人类灵魂的拯救者。可不可以由此推理,保护人的“隐私权”事关人的灵魂得救?

基于上述分析,我倾向认为,人的“隐私权”非同小可;挪亚醉酒裸睡事件的特殊处,不是关乎“醉酒”,乃是关乎“隐私”。下面,我会沿着这个思路,探究“挪亚预言”与“隐私权”概念之间的神秘关联。

(三)灵机一动

什么是“隐私”?且让我用最平常的话来表达。“隐私”就是“人只愿意给自己看、不愿意暴露给他人看的、有关自己的那部分自我”。在这样的表达里,“隐私”可以是关于身体的,也可以是关于人的心理和精神的。我相信,这个表达符合我们现代人对“隐私”概念的体验。用现代社会学的话说,人的隐私权不容侵犯。

读到这里,读者也许纳闷,难道我在暗示,挪亚是因为隐私权被侵犯而恼羞成怒,开口咒诅自己的孩子?不,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因为即便是我们处于当时的情景,也不会有如此反应,更何况挪亚呢。那么,读者会问,我在这里喋喋不休地谈“隐私权”的重要性,到底想说明什么呢?——哦,好吧,容我直言。我的意思是,那天早上,挪亚灵机一动,说出了那三句伟大预言,不是因为别的, 乃是由“裸睡”联想开来的“隐私”概念,触动了挪亚的灵感!

且让我们回到那天早上的情景吧。在晃眼的晨光里,挪亚看见了身上披盖的衣服,和衣服下裸睡的身体。正是这个“遮蔽”与“裸露”的张力,让挪亚思维跳跃,想到了“耶和华神为亚当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给他们穿”的古老传说, 耶和华赐人“智慧果”后又赐人“皮衣”。是啊,为什么赐人“皮衣”呢?难道仅仅为了遮蔽人的赤身吗?今早,在挪亚因醉酒酣睡的时候,他亲爱的孩子们, 也为他这位糊涂的老父作了赐衣蔽体的善举。谢谢你们,亲爱的孩子们!

也许,正在此刻,挪亚找到了冥思苦想的难题的突破口。挪亚的难题是什么呢?对此,我相信我在前面已经有了足够的铺垫了,用心的读者应该已经明白。大洪水以前人类的光景,如刀痕般刻在挪亚的心里。“它”(罪)伏在门前,登堂入室,最后占据了几乎所有人的心思意念。挪亚的难题是,他的后裔们会有怎样的结局?拦住“它”的第一道防线,在哪里呢?

也许,挪亚的思路此刻如春水决堤,越过了万水千山,汇集到一个抽象的概念上:隐私。隐私。隐私!难道说,正是在这个地方,耶和华要人类构筑起一道拦住“它”的坚固防线?难道说,挪亚冥思苦想的难题的秘密,居然隐藏在“隐私”这个抽象的概念里!

(四)城堡的比喻

亲爱的读者,请不必惊慌失措,只要你发挥常识性的思维力,就一定能跟上我的思路。我们都知道,在现代社会里,“隐私”概念所指的,不单单是身体方面,更重要的是人的心理和精神方面。让我用一个比喻吧。设想,如果把人类社会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的、我们称之为“文化共同体”的纽带比喻成一座宏大坚固的“城堡”,那么,构建这个城堡的材料,并非人的“身体性”, 而是人的“心理性和精神性”。

我可以继续使用比喻说,城堡围墙上的每一扇大门,看起来都坚如钢铁,有重兵把守,但仍然有无数道小缝隙和窗户散落在城墙的每一个角落里。这些小缝隙不是别的,正是人的“心理性和精神性”的“隐私”。如果城堡的敌人(伏在门前的“它”)从这些缝隙或窗户往里窥视,或偷偷潜入,这座严守的城堡犹如一个敞开的广场。敌人可以在守军的不知不觉中,长驱直入,登堂入室。另外, 我们可以把人类“文化共同体”比喻为城堡,也可以把人类的每一个“独立心灵” 比喻为城堡。这样一来,仇敌对“人的隐私”的入侵,就成了对人类“文化共同体” 和“独立心灵”的双重入侵。

亲爱的读者啊,在我的比喻里,你是否看到了,“人的隐私”犹如一个神秘的花园。在花丛的背后,既可以暗藏了引敌入侵的通道;也可以是阻拦仇敌的防线。是通道还是防线,取决于“个体的人”对“隐私”的态度。“隐私”作为人的天赋权力,其含义偏向于“防线”而非“通道”。这当然也符合《创世记》里神赐“皮衣”的原初含义。

(五)“神秘花园”不得入内

且看中文“百度百科”是怎么说的。“隐私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个人信息,(只能公开于有保密义务的人)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私事,以及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隐私是个人的自然权利。从人类抓起树叶遮羞之时起, 隐私就产生了。”——根据这样的定义,“隐私”一词的含义是明显的。隐私是一道界线、一道他人不得入侵的防线。

“百度百科”在定义后还加了一段解释:“隐私,顾名思义,隐蔽、不公开的私事。”在汉语中,“隐”字的主要含义是隐蔽、隐藏,见《荀子·王制》:“故近者不隐其能,远者不疾其劳。”引申为不公开之意。“私”字的主要含义是个人的、自己的,秘密、不公开,见《诗·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可见,隐私即指个人的不愿公开的私事或秘密。在英语中,隐私一词是“privacy”,含义是独处、秘密,与汉语的意思基本相同。但似乎汉语的“隐私”一词强调了隐私的主观色彩,而英文的“privacy”一词更注重隐私的客观性,这一点体现了感性的东方文明与理性的西方文明的差异。

隐私是个人的“神秘花园”,他人不得入内——可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人需要保留这样一个“神秘花园”?如果说,这块自留地禁止他人入内,那么,神呢?至高无上的创造者有权利和能力进入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yes !请参考《约翰福音》4:16—19 记录的耶稣与撒玛利亚妇人的那场对话。

我的真正问题是:神为人设立“秘密花园”这道人与人之间的最后防线,意义是什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作者

bei.huang2015@icloud.com

相关文章

专题讨论四: “隐私”默想之五

(二十七)两个瓜:原来如此! 请读者思考一个...

读出全部

专题讨论四: “隐私”默想之四

在私下的微信交流中,有读者向我既幽默又严肃地...

读出全部

专题讨论四: “隐私”默想之三

在前两篇里,我与读者一起细致地分析了挪亚醉酒...

读出全部

专题讨论四: “隐私”默想之二

(六)一句话定义 在前一篇里,我引用了百度百...

读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