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思考题

1 本章里保罗一共给了几个问号?在这些问号里,哪些保罗在前后文里非常了回答?哪些保罗没有给出回答?对那些没有给回答的,保罗问号的意义是什么?

2 本章里保罗用了哪些比喻和类比?用什么类比什么?

3 经文6:9 你们岂不知不义的人不能承受上帝的国吗?请问“不义的人”是指“不信的人”?还是指“行为不义的人”?还是在保罗眼里,两者是一回事?如果是一回事,保罗如何看待他眼前这些他眼中的圣徒(信的人)?他们是行为上的义人吗?如果不是,要等到他们的行为圣洁以后,他们才可以真正称得上“圣徒”或“信的人”吗?保罗此刻就坚信这些人说“圣徒”和“义人”,到底是指他们的信,还是指他们的行为?在保罗的眼里,“信心之义”与“行为之义”到底时一回事?还是两回事?

4 保罗对于人的身体,有什么看见?保罗说,“你们不是自己的人”,他是说我们的身体?还是包括了灵魂?灵魂与身体之间可以互相孤立吗?保罗把人的身体类比为“圣灵的殿”,写下了“身体乃是为主,主也是为了身体”的名句,是不是对我们平时在“无神论”里高抬身体,在“有神论”里又低看身体的“灵肉分离”的思维定向构成了冲击?

5 在保罗的眼里,基督徒的生命主权不再归于自己,原因是“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 这样一来,我们就把这句话读成了“因为….所以”的道理。我们会觉得,保罗的道理清晰明白,只是我们自己的体验不一定认可这里的道理。我们会觉得,我们自己的生命仍然在我们的自由意志的主权之下,我们可以选择把它交给上帝,或者继续抓在我们自己手上。请问,基督徒生命的主权是不是仍然在自己的自由意志之下?换言之,重生基督徒是否因此失去了“自由意志”的选择?如果仍然有自由意志,那么,保罗的这句经文(“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所以要在你们的身子上荣耀上帝”)应该如何理解?

哥林多前书在新约圣经里地位非常重要,仅排在罗马书之后,是因为保罗信主以后,花了十几年,经过大量的默想、大量的思考,几乎到了参透属灵、属世的境界以后,开始对教会进行教牧。这些信主的圣徒们(在他眼里的圣徒们),虽然在世人眼里简直跟世人也差不多,外在行为上也没什么特别的,但是保罗认为,整个救恩,假如有人得着的话,是从这批人开始。因为这是列祖之后的第一批教会,保罗也是花了大量心血建立这个教会,传讲神的救恩。

面对这些人,假如他听到了救恩、耶稣基督、上帝的呼召,也决意通过一定的仪式成为基督徒以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从此以后就是得救,还是意味着他在未来的生命里面还有一场很长的路要走?走到最后是不是每个人都得救,还是有些人会跌落?像这种问题,其实也是我们今天的教会,每个弟兄姐妹都必须思考的问题。用我们的话来讲,这个救恩临到你,是不是一个完成式?就是我信了,我得救了?还并不是那么简单。当然这是一个很触目惊心的问题。在今天教会里面,这个问题因为很难表达清楚,所以传达信息是朦胧的,是不清楚、不清晰的,以至于有些牧师,有些教会,很可能因为很难表达,所以很多时候避开不讲,只讲耶稣基督替你死了,他替你赎罪了,你过去的罪、现在的罪、将来的罪都赎了,所以你在他里面已经清洁的、成圣了。这个信息在一般的信徒里面,听起来是非常舒服的,非常开心的,假如真是这样那当然也是不错的,假如圣经启示的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就要小心,我们不能自己被自己欺骗了,这是我们这次学哥林多前书的目的之一,要把这个搞清楚。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今天听的每一个信徒,都要扪心自问,这个问题你解决了没有?是不是你也觉得你信了,你受洗了,你就得救了?你接下去的问题是,用教会的话来讲,活出耶稣基督,或者你有传福音给人家,救人家的责任,你自己就已保险了。假如你是这样认为的,那你就要想想,你这个认为本身有没有圣经根据,还是你从哪个牧师或者哪个教会里听来的,这个听来的圣经根据在哪里?假如圣经有太多经文告诉你不是这个意思,可能不是这样想的,那你怎么面对这样的张力?面对一边被保罗称为圣徒,一边你自己扪心自问,其实我们的行为上,离神的义的标准离得很远,这意味着什么?这些对我们永恒的命运意味着什么?这个东西要反复想,我们自己怎么想都是想不出来的。其实我感觉,能够把这个表达清楚,边上的弟兄姐妹或者教会,或者其他属灵的人也不容易,因为圣经是最好的表达。圣经的表达,假如说你听起来也是很难,那任何人的表达就会更难。所以说,你要真的把这个东西搞清楚,还真的必须花精力研读圣经,冲着这个问题去。我们有时候读圣经,不是冲着这个问题去,是冲着其他问题去的。比如说冲着一个很简单的,上帝要我干吗,上帝给我标准,上帝说律法,这样好的,你这样做就讨上帝喜欢。我们有时候把圣经读成是一个律法书,我们以前不当回事,我们以前在世界里面,现在我们当回事,我们把上帝的话当回事,我们尽量去做,这是一种读法。另一种读法,其实按照我的意思是说,更重大的问题是你得救了没有?上帝是怎么救你的,上帝的救恩是怎么落在你这个人身上的?

这个问题也就是保罗这个哥林多前书要讲的东西,即所谓的教牧。假如保罗面对这些信徒都已经得救了,保罗不需要在他的讲牧中出现那么多的焦虑或者担心、忧虑、害怕、敬畏、战战兢兢,这样的心情就不会有的。所以保罗真正担心的是,这帮人也许开了个头,走不到尾,在过程当中被撒旦掳去了,被世界吞没了,保罗是担心这种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假如说保罗一边面对世界,一边面对教会,面对世界当然传福音是当务之急,听都没听过;面对教会,你已经得到福音了,你已经见过真光了,这个时候你是怎么保守、持守在神的道里面,使你的新生命要越走越强壮?

所以我们今天读哥林多前书,完全从我们自己个人的信仰的属灵生命,我们在未来的,无论你还有多少时间在这个世界上,你怎么活出你的救恩来?我们先说活出你的救恩来,不是说活出耶稣基督的生命。活出耶稣基督会高一点,现在你自己先搞清楚,你得救没有?我把标准降下来一点。一般教会会说,don not worry,你已经得救了,总说你得救了,for sure,因为圣灵的印记,得救不是靠你的,是靠神的。当然这句话是对的,不是错的,因为没有神的“成了”,我们是不可能得救的。问题是神的“成了”,是不是在你身上,你能不能活出神的“成了”?这是所谓的二律背反,你必须做某些事,除了受洗这个简单的动作以外,后面还有什么动作吗?说来说去就是这个话题。

第一章到第四章,基本上是开场白,保罗讲这个话题的开场白,从第五章开始,哥林多前书主要是处理信徒在这个世界上碰见的事情,人与事。我们会发现(用我们的语汇讲),圣经启示的启示性真理,基本上属于绝对性范畴;我们碰见任何事情,基本上属于相对性事件、相对性范畴,这个绝对性跟相对性,我们怎么会把绝对性的真理活在相对性世界里面?这是我们现在碰到的问题。

我们随便举一个例子,譬如圣经说不要说谎,绝对不要说谎,对不对?我们进入世界,譬如说我这个真话说出来他就被杀了,譬如他是共产党员,比如他是吗?我怎么说他是?他是就被杀了,我说不是,其实是一个谎言。这一类东西,不需要那么夸张。平时我说一个真话,我爱人可能就受伤,我还是隐藏一下,我干吗叫她受伤呢?虽然我把真相告诉你,真相告诉你她会晕倒的是不是?这个是最简单的例子。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里面有很多例子,他非常认真,每个例子重要的一塌糊涂,但是我们还是听不懂。他那些重要的绝对性立场,怎么在实际当中实践?for example(例如),在第五章里典型的例子。他说发现教会里有一个弟兄娶了后母,这件事,他说这件事非常严重。为什么?因为旧约神都明确讲,不能这样做。保罗说,即便是当时的社会习俗,也不看好,也认为这是很不好的事情,也许有人做,但是也不认为这是很高尚的。我们是信徒、圣徒,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呢?!保罗说,这个事情很严重,几乎说这是绝对严重。保罗有没有说这个事情是一个相对严重的?让我们相对性进来,这个事情严重到什么程度?我们说比杀人严重吗?世界上还有杀人的,还有强奸犯,那人家毕竟还是个两相情愿的,还不存在什么强奸。假如是强奸犯呢?假如说教会里出现强奸犯,怎么办?据此说那个强奸犯下地狱,不得救?!那好,我们能不能据此庄严宣告定罪说,这个强奸犯一定下地狱,神的救恩跟他无关?神经启示不是这样的,对不对?耶稣钉十字架边上那个就是杀人犯,就是强盗。世界上犯下这种罪大恶极的罪,在圣经说没有一样罪是不可以得赦免的,神赦免的能力是很强的。假如说有不得赦免的,我们马上就相对性跟上来,哪件事,到什么程度,全跟上来,圣经不讲这个东西。圣经还说,保罗讲了这个娶后母这个事以后,他马上推开来,包括你的贪婪、包括你的嫉妒、一大堆在第五章说的。那些事情在我们看起来也就是我们这些信徒们每天在心思意念里面犯的罪,保罗也说这些东西是一样的。你看,这个又涉及到绝对性和相对性。

保罗既然说你把娶后母的弟兄从我们的教会里面赶出去,你都不要跟他同桌吃饭,那我们心中有淫念、有恨弟兄、有嫉妒、有贪婪,这些要不要赶出去,要不要不能跟他吃饭?稍微展开你就不知道怎么办了,这完全是保罗的逻辑。所以你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保罗瞎说,根本就不让你实践的,只是说说而已,不要那么当回事。显然这是圣经,不可能保罗瞎说,一定是我们的理解还是有问题,我们还是没有全面的掌握,或者说还是没有摸到它最关键的地方,我们还是表面上、文字上自相矛盾的,听到保罗在说。我们就变成了两个态度,一个是反正讲不明白,牧师也讲不清楚,弟兄也讲不清楚,我自己也讲不清楚,就算了。算了以后,比如今年是信徒第一年,第二年算了,第三年算了,十年算了,二十年算了,到最后还是算了,这本圣经里面,一本新约圣经里面,非常重要的经书,其实你根本就没摸着。然后你说,这有什么关系呢?假如这个没关系,保罗干嘛写这个东西?拿掉好了,你搞糊涂人家。而且新约圣经里面说公认哥林多前书、后书非常重要,几乎跟罗马书差不多重要,罗马书偏向教育、建议,哥林多前书偏向教育的实践。我们一碰到实践,什么都搞不明白,那你说你读了圣经以后,你怎么在这个世界上按照保罗的标准去混,瞎混了,你根本没有混出神要你混的那个方式,混不下去了,简直是没开始。

1155教会——我们这个团契班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非常认真,不想浪费时间。我不是说这个很容易,我们相信(we believe),只要我们问神,不断地问圣经,圣经一定给我们回答,圣经不会给我们一个糊里糊涂、自相矛盾的结论,读了和没读一样。到目前为止,还没读出来,反过来的一个可能性,我们的工夫花到了吗?这里可能是我听到,叶子姐妹是唯一一个说,她大概在过去的信仰生活里面,读哥林多前书十几遍,我想赵牧师大概也是这个数字,可能还不止,对不对?刘虹也许已经读了好多次了,因为这个太重要了。我本人是没有读十几遍,但是我是看到、听到很多关于哥林多前书的讲解文章。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我还没能回答自己提的问题,就是我在微信群里给大家提的问题,自己也不能回答。

这个地方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自己都能不回答,还可以把问题一个个列在微信上?是因为其实你能回答,就不需要读圣经了,只有你回答不了才继续读圣经。所以我们有时候很想有回答,好像这个动机不良,因为你回答,你懂了就可以不读了,所以总想不读了。假如圣经让你读一辈子,你就带着问题读,是不是?所以这就是我们说的,你要带着问题,不是冲着答案去,这个问题抓住你去向神叩问。这是我们前面说的,我们读经是有一些正确方法,你只要方法不对,很有可能把圣经读成世俗的功课。圣经是不一样的,这个很重要。

我很容易把开场白说得很长,收回到我这个点上,我黑板上写的。因为前五章我们都讲怎么读圣经,我大量讲怎么读圣经。因为我也会解经文,逐句逐句解,解了以后大家认可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解的好,解的好,非常快,越来越快,然后其实自己还是不能读。我前面几讲都是借着读哥林多前书这个经文,我们可以体会出来的一些读经的方法。我以前讲了很多,不重复,但是我们今天变成这三句话。

第一句话:“真实的活人的第一性反应。”

这句话什么意思?你读圣经的时候,你这个人必须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必须是“活的”,不是死的,活的你会有很多问题,你说没问题,一定是死的。真实的呢?就是说你的问题必须是真实的问题,而不是假的问题,不是为了问而问,所以你的状态必须是真实的活人,然后你把里面出来的第一性的,自然反应的问题都抓住,这个是你的基础,这是你的起点。假如你没有这个起点,你一上来就是假人,一上来就是死人。假人、死人也可以读,但只是读文字,读不出来活的精义来。我们在读哥林多前书经文的时候,我们不断的用例子,你一读我就看出来,你这是死人的读法或者是假人的读法,这个我们有很多例子。你觉得吴博士你读的非常好,其实我好就好在,我尽量做到自己是活人的真人读法。

第二句话:“圣经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身临其境),不要简单地总结成教义的正确答案。”

第一点是你的起点,第二点是你不能固执自己的反应,你的反应可能是有限的或者被遮蔽的,或者是错误的,所以这是你的(base line)起点,你不能固执在自己的反应,你要开放,听听圣经作者,在这里就是保罗,他写这段经文,他想表达什么意思。第一个是“你的反应”,第二是“他的意思”,假如你的反应,同一件事,他的观点,他的看见,跟你的第一反应相差很大,这就构成了张力。我说这个张力是必须的,这个张力没有的话,你都可以写保罗书信了,他写出来的跟你不一样,所以必须不一样,很重要的不一样,所以这个很重要。

但是我们在第一点上会犯的错误,是刚才讲的,一上来就是死人或者假人;在第二点上我们也会犯错误,这个错误是什么错误?就是把他的意思简单总结到正确的答案,教义答案。哦,保罗是这个意思,这个意思就是我们从教会里听的那些正确答案。如果不是简单的正确的教义答案,是什么呢?是要进入保罗当时设身处地,在那个时代的保罗,他碰见的事情,他遭遇的人,他的真实反应。这个真实反应是他在当时讲的,冲着当时的人讲的,所以他讲的意思是给当时的人听的。所以就回到保罗这个真实的人,而不是抽离出来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

所以要第二步做得好,你必须具备一个能力,就是身临其境法,要进入保罗的思维。我们在读一到五章的时候,我们用了大量的时间,你在听录音的时候,你会发现我这个录音根本就没进入讲经文,前面铺垫很长很长,这个铺垫很长很长,都是帮助我们进入保罗当时的状态。我们今天讲第六章、第七章,其实当时的状态还不能变,你变的话读出的又是死的东西、空洞的东西。

我这里回忆一下,保罗当时是什么状态?用一两句话谁能讲出来?譬如保罗当时写这封信,五年以前的保罗讲不出这个话来,保罗生命里面发生什么,他遇到这些人,能讲出这个话来;他遇到另一帮人,也不会讲出这个话来。譬如我遇到这一帮人会这样讲,另外一帮人会那样讲,很真实的进入当时的情景。保罗当时面对这些人,他讲出这个话来,当时保罗主要的精神状态、信仰状态、生命状态怎样?他一句话就是:“原来是你们这帮人!”,就这一句话。

什么叫“原来是你们这帮人”?上帝从旧约,从摩西开始,一直到耶稣受死复活;一直到复活的耶稣启示保罗,到保罗的眼睛打开;一直到保罗再回去把旧约,整个犹太人的历史看一遍,保罗才明白,上帝的救恩是借着耶稣基督来的,而且信他的人就是得救的,这帮在他面前的人就是信他的人,居然听懂了,回来了,从世界里转过来想听这个东西,保罗说,原来整个救恩计划是从你们这帮人开始。这帮人各个都是在世界眼里什么也不是,又不是有钱的,又不是有智慧的,又不是行为公义的,是这帮人。这一点是保罗的起点。

面对这帮人,保罗是战兢的。保罗的战兢说明什么?说明保罗不像我们所想象的,救恩是一个完成式,如果是完成式,保罗就没有什么好战兢的,所以保罗很明确,不是完成式。完成式是我们末世教会传达的错误信息,是廉价福音,信了,受洗了,得救了,上天堂了,哪有这样的信息?!圣经讲的不是这个东西。假如是这种东西,就不需要哥林多前书了。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确实被这个东西蒙蔽得很厉害,但是保罗当时面对的是,既然上帝是要救这些人,那上帝把这些人放到保罗身边,保罗又是他自己在属灵方面比这些人走得深,这是客观事实。因为他有特殊经历,花很多时间,站在他面前的弟兄也许根本还没有花时间,只是刚刚听见,刚刚相信,初信弟兄,后面生命考验、试炼还没开始。在这个意义上讲,保罗作为一个成熟的基督徒,面对软弱的基督徒,他的责任,他的战兢,他的爱心,他为神的救恩的摆上,是他当时的场景。后面讲的一切话,就是怎么帮助这些弟兄走完人生得救的道路。

我们回到这个场景,别忘了这个场景,你才可以理解他这些话的意思。譬如说教会里有一个弟兄娶了后母,或者是第六章讲的,你们里面打官司,不在圣徒里面寻求公义的审判,而到世界上去寻求,都是指在这帮人里发生的事情。而他那番议论,都是在当时的情景下,面对这些人发出来的,所以不要剥离开来。我们现在读书的方法,属世读书的方法,包括教会教你怎么样抽离出来一些绝对原则,让你跟随。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从这个绝对原则进入有血有肉的生命体验,而不是把有血有肉的生命体验抽象成绝对原则,然后根本就无法活出原则来,因为全碰见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困境。没有一个绝对原则是相对的,都是绝对的,那怎么活?一个不要说谎就把你搞死掉了。我知道不要说谎,其实到时候该说谎还是说谎。

你看,这就是我说的第一层、第二层。第一层,哥林多前书我希望能够坚持下来,我会自己把经文逐句逐句,把我的第一反应写出来;然后根据我的第一反应,尽量用身临其境法进入保罗的思维,把保罗的意思讲出来。我都会在文字上表达出来,你会在这里面发现张力,张力就是我的第一性反应,怎么会这样呢?应该这样的,保罗怎么这样呢?保罗是这个意思。就是我的意思,那是保罗的意思,张力出来,这是我第一步要写出来的。

其实第六章我已经发给大家了,大家没有任何反馈。为什么没有任何反馈?我是理解的,因为我写的很好,确实写的很好对吧?因为你们没想到,没有进入,我确实想的比你细。这样下去大家不需要到我这儿来了,写好读读就行了,读了以后也没反应,所以我们这个查经班,基本上模式也可以变掉,我写大家读就可以了。(众笑)假如这个是真的有效,其实我们真的也不需要在一起,读读就行了,我们是为了效果,也不是好玩到这儿来。真的你发现我写的很好对你有帮助吗?毫无帮助!除非你也是传道人,有时候人家叫你讲,你参考一下吴博士怎么说,偷一点东西过来,他讲的很精彩,除非是这个帮助。假如你没有讲道的负担或者机会的话,基本上进去出来,进去出来,记不住。你记住什么了?记住的还是你自己的第一性反应。你记住第一性反应,还是一个真人;你是假人的话,连自己的第一性反应也没了。你的教会生命可以一直,一年、两年、五年、十年这样过,这是真实的。同意吗?

我把这个解读出来,而且我解读的很对,解读得比较细,因为经文确实很丰富;无论怎么解,你还可以加东西,保罗的意思是很丰富的,这也可以是无底洞;即便第二层也是无底洞,你也可以说当时的场景是这个意思,这个场景可以扩展到时空以外的一些,或者这个意思跟旧约的哪个意思是遥相呼应、互相印证的,你可以做大量的功课。但是这些功课全没有用,除非你是当教授,当教授讲的很好,学生很喝采,口才很好,准备很充分。譬如一个新人来听,会说吴博士你准备的很充分!(众笑)

第三句话:“抓住并体验二者之间的张力,以及我们在信仰实践中的困境。”

为什么会没有用?譬如说我就怕你们后面没有张力了,就在昨天、前天,把现实的问题拿出来,实践中的困境拿出来,发现这两点都不能帮你解决现实问题,你还是不知道怎么做。好,我们设想自己有一个娶后母的弟兄,保罗说把他赶出去,我说沈溧,出去;大家说,沈溧出去! 沈溧不出去怎么办?他说我不想出去,我是罪人我知道,所以我到教会来寻求帮助,你把我赶出去是什么意思?你定我的罪?!我们除了说保罗叫我们赶你,其他话说不出来了。确实保罗叫我们赶你,因为你犯的罪和保罗说的一模一样。假如说沈溧配合一点,他就走出去了,我们还可以继续查经,他不走出去我们怎么办?听保罗的还是听自己的声音?我们确实觉得赶他干嘛呢?他听也挺好,也没有捣蛋,听一点是一点,是不是?保罗说,这种罪你怎么能听呢?你首先要认罪悔改,有些教会说认罪悔改就可以听,我们逼他认罪悔改,那沈溧认罪还是不认罪?认罪,他可以在这儿继续听;不认罪,被这帮人赶出去了。好吧!我们认真一点,那你离婚,非要他和后母离婚,我们这样要求自己都觉得奇怪,离婚这个行为有什么意义?而且圣经里也不是这样启示的,大卫那个拔士巴,神也没有叫他离婚,后来还生了所罗门呢!假如沈溧圣经知识多一点,他举出很多例子跟我们辩,我们全部哑口无言,除了保罗说赶走以外,其它我们讲不出来了。

我想表达的是,即便你也知道保罗什么意思,而且头头是道,符合保罗思维,我们懂了,还是不能帮助我们在实际当中到底怎么做。娶后母这个例子比较少见,再加上什么嫉妒、说谎等等一般的罪。什么叫一般罪?圣经没有一般的罪,圣经所有的罪都是罪,心里动过隐念,心里恨弟兄都是罪,那简直是无路可走了,是不是?

我把你逼到第三步,这里两条线出来以后,抓住并体验两者之间的张力,以及我们在信仰实践中的困境。抓住,体验;抓不住,没有体验,所以首先要抓住,抓住是必须让这个张力出现。假如你不在第一性读经上,你一上来就把真实的你隐藏起来,一上来就天上飞,跑到这里来飞的很好,最好直接飞到结论里面去,那你是没有张力的,你一读经就很好很好,没有张力的。没有张力也就不存在抓住,也不存在体验,第三步根本没有。

或者说我们第一步、第二步也完成了,我刚才不是完成了吗?完成好,大家也觉得读的很好,我是第一性也有了,保罗的意思也有了,两个是有张力,然后呢?不能帮助我们解决任何问题,然后就忘了它,也不抓住,也没有体验。我们就忘掉它(forget it),这就是我们现在对哥林多前书的基本态度。等着吴博士讲第七章吧,第七章讲完讲第八章吧。这个时间很长,16章,讲到什么时候?来不了,就听录音吧。到最后,讲完了也忘掉了,还是抓不住。你说我不忘掉,抓住。什么叫抓住?什么叫体验?

抓住这两个张力以外,还要抓住信仰实践中的困境,这个非常重要!我们的问题是,我们没有信仰实践,压根就没有信仰实践,因为我们的实践都是跟信仰无关的。我们的实践是怎么处理人,怎么智慧待人,怎么爱心、上心;文化这一套东西,共产党这一套东西,文化基督徒也一样,都可以帮我们处理的相当好。我们没有信仰上困境走不出来,没有。保罗气急败坏的,怎么能这样呢?他是困境走不下来了。我们不存在这个张力,我们总是有办法。我们的办法就是相对的办法,对不对?不要那么当真,不要那么入迷,替对方想想,每个人都有他的出发点,每个人都有对的地方,你也不是绝对真理,他也不是绝对真理,你是上帝吗?你也不是上帝呀!所以和稀泥,凭爱心,忍耐嘛!

进入第三点,我们一个也抓不住,我们没有体验,同时我们也没有信仰实践,所以也就没有信仰实践的困境。信仰实践的困境是,当你在实际当中碰见问题的时候,你把信仰拉进来,很认真的对待信仰,而不是糊里糊涂过去,困境就出来了。我相信,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是有信仰实践的困境的,只是我们把它遮蔽掉了,把它放掉了。

开场白结束了。我认为我做得好的是,我终于把1155弟兄姐妹带到了第三点,现在知道我们在说什么了。第一,第二,也是这次哥林多前书两条线开始出来的。其实在《创世记札记》里,已经有这个模式。创世记札记是什么模式?一句一句解,解到最后出现很大的困境,然后我们出来“专题讨论”,专题讨论就是解决这个问题,明白吗?有点感受吗?在这个张力下我们走不下去了,大量思考,然后把一大类问题解决掉。譬如“自由意志”,譬如“为什么婴儿无辜受难?”。我们有很多很多专题出来,就是我们实在走不下去了,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信仰走不下去了,无法思考了。这个时候,我们纵观这些张力,整本圣经启示,亮光出来了。

今天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相对性与绝对性怎么相遇。我们基督徒怎么在相对性世界里面,活出绝对性的真理。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到最后我们这些所谓的困境都会有亮光,很期待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作者

bei.huang2015@icloud.com

相关文章

《哥林多前书》第15章8-10节

第四组见证人:保罗自己。保罗的证词是三节经文...

读出全部

《哥林多前书》第15章5-7节

在进入今天的经文,仔细考察保罗的“见证”以前...

读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