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白

神在做?or人在做?

上一讲,我们讲了《基督徒如何做?》我们从《罗马书》第1章得到启示:神从最隐秘处动工,关键词是“就光”和“悔改”。神看“罪”(wrong doing)是从里面最隐秘处一层一层挖到外面。那么,“做”(doing)显然也是从最里面开始做工。

没听过《圣经》的人一定会说:“是我做的啊!怎么会是神做的呢?”基督徒会说:“一切都是神在做啊!”这是真理的亮光。那么,我们接下来就可以问:“既然这些都是神在做,我们还能做什么呢?”当我们的眼睛被神打开,明白原来一切都是“神在做”,我们的思维就会被这个观念阻碍、捆绑、跳不出来了。当我们在思考基督徒该如何做时,满脑子都是“神在做”。那既然都是“神在做”,我们讨论“我们怎么做”还有意义吗?难道“我们”这个主语还存在吗?“我们”应该消失才对吧!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众人:这是二律背反。

吴博士:是的,这是二律背反:百分之百“神在做”,百分之百“人在做”。常规思维往往认为:一半是“神在做”,一半是“人在做”;或者有时候是“神在做”,有时候是“人在做”;或者这件事是“神在做”,那件事是“人在做”,这都不叫二律背反。今天,我们讨论基督徒如何做,既要把“百分之百神在做”这个真理站住,不能动摇;同时又要彻底明白“百分之百人在做”对我们实际生命的含义。

《圣经》非常强调“百分之百神在做”,你一点功劳都没有,我们全都夸耶稣基督!于是,你很容易产生如此反应:那我就没什么好做的了,反正一切神都安排好的。这时,你要特别警惕自己的“罪性”。是你的“罪性”在躲避神、抛弃神,而且是很狡猾地抛弃。怎么狡猾?你会说,“这是《圣经》说的‘神在做’啊!”我们常常会用片面的、不完全理解的《圣经》话语,来阻碍自己走进神。所以,要“明辨”。这个“明辨”你的心是知道的,你的心与圣灵同证:你在抵抗神。你明明知道,却还是愿意这样做,这就是“罪性”。我们需要“破除”的就是这个“罪性”。

人是“死”的,圣经是“活”的?

上次讨论我们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查考《圣经》到底是在“讲理论”还是“讲实践”?

众人:实践。

吴博士:是的,我们在讲实践。我们查考《圣经》,每次都要从经文里提取出很多结构性的教义。譬如,我们讲《罗马书》时很强调《罗马书》启示给我们的那个宏大的、不可思议的教义,这个教义远远超过我们一般属世脑袋所能想象。假如没有圣灵打开我们眼睛,这几乎就是天方夜谭!只有当圣灵打开我们的眼睛,帮助我们逐步理解这些真理并对此产生足够信心,这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是理论,还是实践呢?

众人:实践。

吴博士:好,我们通常的想法是:仅仅听理论不够,还需要把理论“应用”到生活中,有一些实际经验,那才叫实践。世界上的学习过程还真是这样,因为世界上任何道理、理论、学术都是“死的”,我们这个人倒是“活的”,是我们“活人”把“死的理论”用起来。

现在,我们这些所谓的“活人”在《圣经》里是“死的”。《圣经》里“活人”的概念是指:“活”在罪里,“活”在血气里,“活”在自己的主观意识里。在这个意义上,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会把那些“死的理论”用起来。你学数学、商学、电工、绘画、弹琴等等,都能把这些理论结合到你的实际生活中用起来,有些人结合地好一点,有些人结合地差一点,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应用”。《圣经》中的“应用”不是指这个。

那么,《圣经》与其他理论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呢?这就是上一讲我们看到的一个蛮重要的亮光:《圣经》讲的东西本身是“活的”,而且比我们“更活”,《圣经》“活的主动力量”远远超过我们“人的活”。我们是被捆绑的人,被有限性所局限。我们所谓的自由意志也好,主观能动性也好,在《圣经》“活的力量”面前是很小的一部分。

当我们读《圣经》时,常常忽略这样一个真相:《圣经》带着真正的大能。我们往往把这个大能误解为帮助我们满足个人需求的工具,如:治病、考试、做生意等等。若把《圣经》降到这个层面,就因果倒置了。

《圣经》的大能从根本意义上指什么?就是耶稣基督上十字架“死里复活”的那个大能。我们在真理面前获取的、得到的、领受的、被作用的那个大能就是“死里复活”的能量。这个能量是为了让我们“重生”,让我们从一个“死的生命”进入到一个“新的生命”、“活的生命”。

“做”(doing)的三个层面

在这个意义上“做”(doing)完全发生在我们上一讲提到的三个层面:(1)内在隐秘的层面;(2)外在显露的层面;(3)做事行为的层面。

第一层面:内在隐秘的生命(life)

对应的英语单词是:life。内在隐秘的层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发生了“无中生有”。从无到有是神的恩典。神白白赐给我们“新生命的种子”,然后开始成长、壮大,这就是你最里面的life。它的源头来自神,它的保守来自神,它的供养也来自神。这就是施洗约翰说的:“我越来越衰微,他越来越强大”;这就是拆除、重建的过程;这就是《罗马书》12章说的“生命的更新”。

这个地方需要特别注意:我们很容易把生命想象成一种静态的、一次性完成的状态。比如,你总是很纠结:“我得到了,或是没有得到?我重生了,或是没有重生?”这是完成时的思维。可是,生命最本质的含义就是“更新”。一旦停止“更新”,生命就是“死的”。新生命就是要不断更新、不断更新、再不断更新,这才叫life。基督徒在life这个层面、在基督里要不断更新、不断更新、再不断更新,这才是我们生命的本质。任何“停止更新”的生命,都要应验《希伯来书》所警告的:“你很可能已经随风流走了。”不是耶稣基督要你“流走”,而是你“被流走”了。《希伯来书》最强烈的信息是:你要竭力走进完全,竭力走进成熟,而不是停留!这也是对我们浅薄、廉价的救恩理念的一个巨大冲击。

基督徒常常会想:“我们得救了,怎么还会流失啊?救恩怎么还会流走啊?神不是说祂要保守到底吗?神所拯救的羊难道还能流失吗?如果流走了,那主耶稣基督是干嘛的?”这诸多疑问,都是站在“百分之百神在做”的观点上提出来的。神做的肯定不会流失,神的保守肯定完全,当你站在这个观点思维时,你忘了“百分之百人在做”这一部分是要在“人的罪性”、“人的有限性”中完成。基督徒目前的状况是还真的有很多人流失走,真的流得连影子都找不到了。那么,这二者是怎么结合的呢?这就是二律背反的奥秘。

第二层面:外在显露的生命(live a life)

对应的英语词组是:live a life。 live是个动词,这个life(生命)要live(活) 出来,活出来,显露出来,挡也挡不住。英语里还有一个对应词组:walk a life。walk是“走,行”的意思,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是可见的。你的生命(life)会在“可看见的层面”上流露出来,挡也挡不住地活(live)出新生命的样式。真正的生命(life)是活的,它会借着你这个有罪、有限、不完美的身体活(live)出来,馨香之气会散发出来。所以,第二层面就是活出新生命,live a life。

第三层面:在事情层面上做工、做事

对应的英语单词是:work。《雅各书》里所指的就是“行出来”,所以在谈论“信心”与“行为”时,采用了work,也可用action。

一、内隐层面,我们如何做?

第三讲我们只讲了生命的第一个层面,即内隐层面(life)我们该怎么做、做什么?《马太福音》施洗约翰传达的第一个信息是:“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3:2)这句话里面包含了在内隐层面上我们需要“做”(doing)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就光”,一个是“悔改”。

以前我们人类生活在黑暗里,现在天国的光终于进来了,对不对?“近了”这个词也可以理解为二律背反:是“来了”,又是“将要来”。

我们稍微回顾一下在《约翰福音》里面关于“光”的很多教导。约翰所写的福音书特别强调的一个概念就是“光”——

《约翰福音》9章4-5节:“趁着白日,我们必须作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作工了。我在世上的时候,是世上的光。这概念很有趣,趁着白昼,趁着有光,好像这个光到时候就结束了。这样理解可以吗?他为什么这么说呢?

众人:因为人死了,光就没有了。

吴博士:对,死了光就没有了。从大的框架上启示,救恩过程有一天会结束,即到末日审判来临的时候。所以,对人类而言,救恩是有时间限制,而不是说神的耐性是无穷无尽的。《圣经》有“末世”的概念,在保罗的解释里就是“趁着有光”。趁着现在还有恩典,神的耐心还在那里,还没有放弃我们,请你赶紧“就光”。《圣经》非常强调末世的紧迫感,特别是早期使徒年代。我们现在还有点懈怠,所以《圣经》不断敲警钟,不断敲警钟。神也不断借着一些特殊的事件使人类惊觉:哇!末世来临了!

《约翰福音》第11章9-10节:耶稣回答说:“白日不是有12小时吗?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为看见这世上的光;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为他没有光。” 这段经文出现在拉撒路之死的那个故事里,祂带门徒到拉撒路那里去的路上讲到的。《圣经》所要传达的信息与《约翰福音》第9章传达的信息很像,大家要用心去领受这些经文。

《约翰福音》第8章12节:“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这个经文说得很明白,在这黑暗时代光源就是主耶稣基督。

《约翰福音》第1章第4-5节:“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约翰福音》第1章14节:“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这个光,你也可以理解成“真理”、“真相”,就是truth。世人一直生活在欺骗里面,当你突然打开眼睛,首先见到的就是光(truth),这个光(truth)就是“生命”。我们原来内心最隐秘的地方是一片黑暗,一片死寂,没有生命,没有盼望,没有希望。当这个truth(光)——主耶稣基督的生命进来以后,“出死入生”的新生命就开始了。在最隐秘的地方,人需要做什么呢?人要“就光”,要趁着有光,赶紧“就光”。对人类而言,就是趁着这个末世还没有真正到来,赶紧“就光”;对个体而言,就是趁着现在还有口气、还能读书、还能走路、还能思考,趁着有光,赶紧“就光”。

马太福音》6章22-23节:“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的大呢!” 这里的眼睛当然不是指肉身生的眼睛。这个眼睛基本上是指你“生命的意向性”。当你“生命的意向性”朝向主耶稣基督,朝向“光”的时候,你的整个生命(身体)才会从里到外明亮起来。如果“意向性”不是朝向光源,而朝向那些黑暗的、或者所谓的“假光”、光的倒影、光的影子、虚化的光,那么在本质意义上,你就是生活在黑暗里。但是,你有可能觉得自己很明亮,这个地方你要特别警惕。所以,当你觉得自己很明亮时,你所就的光有可能不是真光,而是光的倒影、光的影子。这个幻觉在《新约圣经》,特别是《约翰福音》里面有很多提醒:觉得自己看得见的,其实是睁眼的瞎子;觉得自己看不见的,其实是看得见的。 这启示我们:世人是活在虚幻的真理里、虚幻的光明里,具有自欺性。

《约翰一书》第2章7-11节:“亲爱的弟兄啊,我写给你们的,不是一条新命令,乃是你们从起初所受的旧命令,这旧命令就是你们所听见的道。再者,我写给你们的,是一条新命令,在主是真的,在你们也是真的;因为黑暗渐渐过去,真光已经照耀。人若说自己在光明中,却恨他的弟兄,他到如今还是在黑暗里。爱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但他没有绊跌的缘由;唯独恨弟兄的,是在黑暗里,且在黑暗里行,也不知道往哪里去,因为黑暗叫他眼睛瞎了。”这段经文非常强烈、非常明白地告诉我们:要反省自己是在光明里还是在黑暗里,其实就看你是恨还是爱。这个道理很明白,假如你还在恨里面,那你就在黑暗里;假如你在光明里,你的生命满溢出的一定是爱。所以这个经文很宝贝啊!

我们继续回到“基督徒怎么做”,在内隐层面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就光”。你不用抽象地理解,可以具体到你的时间怎么分配;你的精力怎么分配;你看重什么;你放弃什么……因为,神给你的资源是有限的,你的资源花费在这个上面,就不能花费在那个上面。在这个意义上,“就光”完全是个日常生活的选择了

现在,你确实来查经,确实将自己摆上“就光”了,但真理都会被你认可后,就放边上去了,认可得越快,放边上也越快。这是极大的生命浪费。即便查考的是纯正的真理,假如你不“悔改”,你的生命还是没有改变,还是不能更新。

在内隐层面你要做的第二个件事是:“悔改”我们应当如何“悔改”?如果“悔改”的含义被理解为“扫罗式的悔改”,如:你要把昨天、前天、一个礼拜的心思意念和做错的事情一一列出来,然后忏悔、痛哭,你就洁净了,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但只是事情层面的悔改《圣经》启示的“悔改”是生命层面的悔改,即“破除老生命”。假如你最里面没有“破除”,你很可能是假冒伪善。你在外面层面可以装给人看,装给教会看,装给社会看,在家里就暴露出来了,你甚至在家里都还可能伪装得很好,但是在耶稣那里,祂会看得很清楚。

上一讲提到一个问题:走进基督难不难?难!非常难!难就难在“破除老生命”是要你“先死去”,然后才能“活出来”。世上任何学科都没有要求你“先死去”,才能“学进去”,只有基督真理要求你“先死去”,然后才能“学进去”、“吃进去”。你原来的老生命根本吃不进去。有人会反驳说:“我没死,但是我也吃进去了呀。”那我告诉你,那种“吃进去”是“加强老我”!它使你强大到自欺,强大到可以打边上人,强大到可以把边上人打得遍体鳞伤,却把“老我”保护地非常好。这是一种典型的“把真理吃进去”的模式:“老我核心”没被“破除”,被你吃进去的真理,只是把“老我”变得越来越强大。《圣经》启示的真理是:让你自己越来越弱小,越来越柔软,越来越没力气,直到最后,神的力量就出来了,我们在自己的软弱里夸祂刚强。《圣经》的这个真理讲得很明白,虽然这个地方非常难。

“破除老我”到底指“破除”什么? 《罗马书》第7-8章把我们带到这个点,就是“律法思维”需要用“恩典思维”来取代。《圣经》启示说,“你现在可以不犯罪了”,为什么?因为,你的生命已经“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你就可以不犯罪了。再来看《罗马书》第6章,神事实上在“死”和“活”上都“成了”。既然,神已经“成了”,为什么第7章又返回来“破除律法”呢?这个逻辑其实很简单,神这边“祂已经成了”,人这边“你要做”。你要“悔改”:把自己打开,让祂“成了的光”把你里面的“律法思维”一点点破除掉。你必须看到自己原来的是亚当的生命,是律法下的生命。亚当生命中的你根本不是活在恩典之下,你全部思维都不是恩典思维,你也根本不相信恩典。假如,我们破除的功课不跟上,第8章说的新生命就建立不起来。

举个例子,《罗马书》说“向罪当看自己是死的”,当你面对这个“真相”:你在耶稣基督里已经死了,这就是“就光”。你盯着“光”看,自己不动,“光”就移动到你面前来了。但假如你不“破除”,这个“光”就白白浪费掉了。看到“在基督里,祂死你也死,祂活你也就活了”仅仅是把你带到“真相”面前,接下去你要“破除”。很多人“破除”不了,现实中,你知道难度在哪里吗?

众人:我们最终看到了真相,但这个真相还需要我们自己走过去,是吗?

吴博士:你在真相面前,需要做的第二步就是 “破除”,这个同意吗?

众人:同意。

吴博士:如果你同意“破除”,那么耶稣说过“你要先死后活”,不是祂替你死了,你就不用死了。请问这“先死后活”要“怎么死”呢?你是在“破除”里死,而且是一点点地死。你自己没有能力“破除”,是借着真理光照把你的老我“破除”。也就是“祂成了”的客观真理,开始在你的主观生命里面启动了。不是祂成了,你看见祂成了,你也成了。如果这样理解,就成“廉价福音”了,个人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全都是靠祂成了,祂用宝血洗净了,你只要信就可以了。所谓的“廉价”就是很轻松、很浅薄,只要你保持愉快的心情,每天唱啊跳啊,盲目地相信,你就得着大能、得着祝福、得着救恩、得着你想要的一切。哦,这真是一种白痴信仰!《罗马书》虽然没这样讲,但我们的神一定不是这样的神。假如神真是这个样子,那神也是白痴一样的神,也绝对不公义。我们在这个地方是自己白痴,也把神想象成白痴了!要千万要警惕!

《罗马书》第6、7、8章的次序安排是有道理的,那就是“就光”和“悔改”。“悔改”就是“破除老生命”,“破除老生命”就是“破除你的生命”,“你的生命”本来就是“老生命”,所以“破除”就是“自杀”。你会问:我把自己原来的缺点“改正”不就可以了吗?像是不说谎,不懒惰,关心他人等等,但这些都不是!“破除”是指:连那些你本以为好的,老生命里看为美善的思维方式都要破除,因为那些都在律法之下。

众人:我们通常的思维是说:做得好的就继续发扬,做得不好的就要改正。而这里的“破除”其实不是指“改正”,而是指“自杀式”的打破所有的老我。

吴博士:是的。老生命里自以为义的那些所谓的美善,很可能都是建立在律法思维上。所以,律法下你自以为义的东西全都要“破除”,新生命要建立在恩典下。

二、外露层面,我们如何做?

在第二个层面,外露层面(live a life)我们应该如何做呢?你可能会说,我不用做啊只要我们有信心新生命自然就会活出来。如果你里面有新生命,一定能活出来,压也压不住。你是不是这样想的呢?这样想没有错,但是新生命又是“百分之百人在做”的。你那个外露出来的生命,确实是你新生命的自然流露,挡也挡不住,但这并不意味你什么都不要做。就好像在内隐层面是神赐种子、神赐信心、神赐生命、神自己保守、而且神保证你一定会成功,“百分之百神在做”这个理解要立住,同时“百分之百人在做”一点都不能减少。

内隐层面的两个关键词是:“就光”和“悔改”。外露层面也对应两个关键词:“去经历”和“结果子”,这两个词都强调动词的表达。“去经历”,也可以表述为“在经历里认识神”,对比内隐层面的“就光”是在《圣经》里、在真理里认识神;“结果子”,就是《圣经》说的“你们要结果子”。

    一、在经历里认识神

(1)经历的“时间性”和“超越性”

查考《约翰福音》时,我们领悟到任何人的经历都是在时间之内的,而在经历里认识的神,却在时间之外,是跨越时间的。所以,基督徒在经历里认识神,既是在时间之内,又是在时间之外。这也是为什么基督徒的经历有时候很难用语言来表达。《马太福音》第19章30节说“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认识神并非是死板的、机械的、按照线性时间秩序的,而是非常灵动的;认识神可以超越时空,但同时又是在时间里展开。

(2)经历的“特殊性”和“恩典性”

经历本身包括你的环境、你的路径、你被神造的初始模样等等,比如我生活在中国,这个年代、周边的环境,全都是神给我的。神也可以把我放在印度、非洲、五百年前、一千年前,是不是?在这个意义上,我生活在这个时间、这个空间、这个环境、遇到这些人都是神为我特殊打造的。然后,神让我在这个特殊打造的经历里认识祂。

你所有的经历,无论是好的、坏的,都是神赐给你的,都是恩典。我们常常会发出种种疑问:“神啊!你为什么要这么折腾我?神啊!你为什么要这么搞我?神啊!你为什么要给我这段经历呢?我苦死了!”然后,你又不得不承认这段经历是神赐给你的,是特别为你量身打造的人生经历。他没有折腾你,是你自己在折腾自己。

另外,每一个人都是神特殊打造的器皿。有时,你发现自己跟某个人非常不一样,于是你很羡慕。但其实你无需羡慕,因为你是神特殊打造的独一无二的个体。

(3)经历的“多样性”和“唯一性”

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没有一个人的经历和他人的完全相同;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经历。但是,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经历,不一样的人,我们所认识的神却是完全一样的!你会在完全不同的人里发现完全一样的东西,那就是神。这也是为什么世界那么有趣,团契那么有趣,基督教会那么有趣的原因。无论你是欧洲人、南美人、亚洲人;无论你是科学家、政治家、妓女、骗子、税吏、渔夫、帝王,认识的神都是一个!哈利路亚!

当我们说在经历里认识神,要尊重其他兄弟姐妹的经历,他人认识神的方式很可能和你的不一样。但再多的不一样,我们最后认识的耶和华神一定是一样的。如果最后我们认识的神不一样,那肯定就有问题了。譬如你是博士,你这样读《圣经》,我是农民,我那样读《圣经》,但假如读出来的《圣经》真理不一样就很不正常。因为,神为每个人创造的经历虽然不同,但是放在里面的东西是一样的:良知是一样的、新生命的种子是一样的、耶稣基督的灵是一样的、圣灵也是一样的。因此,保罗非常强调:一主,一信,一洗,一神,一灵。保罗说,不管你是男的、女的、为奴的、为主的,穷的、富的,这些差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敬奉一个主。这时,你会发现来团契的人越不一样,就越有趣,越能证明我们尊崇的神是独一的真神,祂能把那么多不一样的人都吸引过来。我们读同一本《圣经》,我们高呼“哈利路亚!阿门!”是为同一个真理。“阿门”的意思是说不一样的人竟然叫出同样的“阿门”。我们在很多事情上都那么不一样,各自有不一样的想法,不一样的好恶,但在真理面前我们一样了。

    二、你们要结果子

(1)果子是受环境影响的

什么是“果子”?请不要狭义地理解为“圣灵九果”,我们外面显露出来的那个生命就是果子。我们在理解果子的时候要特别小心,我们经常会羡慕别人的果子。譬如你会羡慕:他怎么可以这么谦虚,说话一点都不着急呢?这不需要羡慕,因为果子都是神说给就给,说不给就不给的,果子一定与环境有关。环境是神为你打造提供的,没有特定环境有些果子是结不出来的。譬如我们在场的弟兄怎么可能结出一个将军的果子呢?结不出这样的果子,是因为神没有给他打仗的机会和环境。

众人:将军是果子吗?

吴博士:将军表现出那种决断、勇敢是果子。你在读书的环境里,结出儒雅的果子;你在打仗的环境里,结出勇敢的果子。也就是说果子的类型都与环境有关既然环境是神特殊供给,那你就不用羡慕很多你做不到的果子。

(2)果子是为主做见证的

神一定会让每个人显露出果子为主做见证,不是为你。请你不要羡慕别人,那个完全是在基督里完全,在你身上是不完全。所以,人的错误是希望自己完全,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为什么?因为你这个人有限、经历有限,有些果子你是结不出来的。连经历都不重要,只是让你通过经历认识神。假如,我们的眼睛只盯着果子就已经偏移了。结果就只能做两件事:要么羡慕人家;要么恨铁不成钢,这都是自暴自弃,没有必要。

那么,我们如何“在经历里认识神”呢?这个讨论可以深入浅出,最简单的回答就是“意向性转向神”。当我们无法把意向性聚焦在神身上,就无法在经历里认识神,神赐的经历也就被白白浪费掉了。这里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 眼光从“三维”跌落到“两维”

即“意向性”跌落。“真”、“善”、“是”构成了《圣经》的三个维度,而我们的眼光会从三维掉到两维,这也是世人最大的误区。在世人眼里,看来看去是两维在动:即“求是”和“求善”,对另外一个“求真”维度,则视而不见。(这个部分在《巴别塔》系列中有详细讲述)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基督徒也常出现维度的跌落。当我们来到教会、团契,觉得神真的是又高又大;一旦回到现实生活中,神就不知道丢哪儿去了?“真”的维度就跌落了。

(2)眼光无法穿越

即“意向性”不彻底、不完全、被拦阻了。本来是让你透过经历看见神,透过影子看见神,但是我们的眼光总不能穿越到内隐层面,被牢牢地拦在表面。我们前面讨论的“你羡慕什么”、“你夸耀什么”都是指向这个问题。灵恩派之所以不能深入,也是被表面的果子给拦阻了。

这个现象表现在读《圣经》上就是:只找“善”的维度,却不找“真”的维度;只找“外在果子”的榜样,而不找“内在生命改变”的榜样。因为,内在生命改变很难表达,表达出来很容易都是外在行为。比如说,我们从亚伯拉罕献以撒这个行为看到他里面有信心;我们从妓女拉赫救犹太人这个行为看到她里面有信心,而表达出来很容易让你误解为“行为很重要”。其实《圣经》启示的是:“这样的行为”说明“他里面有非常了不起的信心”。可是我们总是不跟着神的思路往里走,而被表面行为拦阻,总以为他有行为,你也要追求一模一样的行为。

(3)眼光偏离到果子

即“意向性”偏离。我们不想破除自己,想走捷径,就偏离到果子。果子是诱惑人的,果子也可以得人的荣耀,归根到底还是“老我的罪性”把你往偏离推。我们很想在《圣经》里寻找“外露出来的生命是完全”的榜样,我们很想自己能显露出与榜样相同的“完全的生命”,其潜在动机还是想赢得“人的荣耀”。

分析完这些问题,我们再来看如何“在经历里认识神”?         

第一,建立“求真”的维度

即建立“求真”的“意向性”。请你不要用两维维度(“善”、“是”)而要用三维维度(“真”、“善”、“是”)看待你的生命和世界。“求真”的维度一定要建立起来,在你的经历里一定要集中你的“意向性”:你经历的背后有神,你的经历就是为了看见神。《圣经》里记录的全部人物都是告诉我们:他们的经历背后有神。不仅《圣经》,世上所有人的经历背后也有神。因为《圣经》说,我是全宇宙的神,我不只是犹太人的神,也是外邦人的神。祂也是我们每个基督徒的神。所以,重要的是你在自己的经历中有没有看到祂?

假如,你看见了、又放掉了,说明什么?说明你“信心不够”,所以你抓不住祂。当你说自己“信心不够”时,你就有救了;当你说自己“信心很大”时,你就没救了。为什么?只有当你发现“信心不够”的时候,你才会再去“求信心”。“信心”从哪里来呢?唯一的方法是读《圣经》。读经不是用嘴读,而是用生命读,用亮光读,当亮光打开你的眼睛,你的心就会安静下来,借着圣灵、借着《圣经》、借着经历,你会发现神真是又真又活!以至于当你向世人做见证的时候,世人都觉得莫名其妙,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因为他们看不见神,而你看见了。这时候的你可以是帝王、将军、成功人士,也可以是个一败涂地的人。你是谁根本不重要,因为这些都不妨碍你认识神,神根本不看你外在的东西。阿门!

当你带着“求真”的维度来读《圣经》,你就可以有“单纯的意向性”理解《圣经》中任何一个人物的故事。譬如说亚拿,当你读到《路加福音》第2章36-38节“又有女先知名叫亚拿,是亚设支派法内力的女儿,年纪已经老迈,从作童女出嫁的时候,同丈夫住了七年,就寡居了。现在已经八十四岁,并不离开圣殿,禁食祈求,昼夜侍奉  神。正当那时,她进前来称谢  神,将孩子的事对一切盼望耶路撒冷得救赎的人讲说。”这个故事说明什么?说明一个人的生命可以过得那么简单,但她还是可以认识神。亚拿的生活是不是很简单?她寡居了八十四年,就住在圣殿里面不出来,每天敬拜神,然后她告诉身边的人说:“我看到圣婴了,我看见救恩了。”她的故事记录在《路加福音》,两千年以后的我们还在读,这就是她生命的意义你无需要求你的生命一定很丰富、很精彩、很复杂才能认识神,这些都不重要。《圣经》里记载过很多经历简单的人,当然也有很复杂的像是大卫、摩西,前半生和后半生几乎完全翻转。

第二,透过经历穿越到里面

即建立“穿越”的“意向性”。我们的眼光不要盯着表面经历的事情看,而要穿越表面往最里面看。我提过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创世纪》从创造宇宙万物开始描写,可为什么到第12章就变成讲一个家族四代人的生活?这让人很费解!其实,《创世纪》讲宇宙也好、万物也好,都是为了“创造新人类”做预备。那些亚当里的生命,成千上万都没有意义。只有真正重生得救、在救恩里面有份的那个生命才是《创世纪》的核心。神把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这四代人全部展现给我们看,祂描绘得那么细致,还特别让这四代人的个性完全不一样,尽量把“广泛性”包容进来,把“人类的东西”包容进来。祂要告诉你:无论你是什么性格,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都可以得着神!神的救恩与你有份!看吧,那么复杂的东西最后变得如此简单!

你要有“穿越”的眼光。你会看到亚伯拉罕是怎样一步一步“在经历里”被神带领,成为“因信称义”的人?以撒是怎样一步一步“在经历里”被神带领,成为“因信称义”的人?他们的经历不同,性格也不同,但他们都在神的带领下最终成为了“义人”。约瑟是什么样的经历啊?被自己的亲兄弟卖掉,坐过牢,当过宰相,有几个人能有这样大风大浪的经历啊?以撒是什么经历?没什么经历,一生都在挖井,但他挖个井就能遇见神。雅各是什么经历?多有趣!十二个族类全都由他出来!你可以看到雅各最初是个怎样的人,后来经历了那么多磨难竟然变得那么顺服。他晚年见到埃及法老时说“我要替你祝福”,他当时是一个沦落到埃及的穷光蛋,可是他还要替法老祝福!你看这是什么样的口气?法老是谁?是埃及长老,极其富裕,有生杀大权。但雅各说:“法老你不认识神,如果你不认识神,最后就是虚空。所以,你要认识神还真要通过我的祝福,请你透过我的祝福看到我后面的那个神。”这样的新生命从雅各身上“外露”出来了,这种生命是在“神给他的经历里”绽放的。

我曾建议你们在《圣经》里找一个与你经历、性格比较相近的人,跟他学习。假如,你比较安静、简单,可以学以撒;假如,你觉得自己比较复杂,可以学雅各。无论怎样,只要你“走进神”,你就得着神的祝福,你就蒙福了,你的折腾都有意义了!但是,假如你没走进神,即使你再聪明、再荣耀、自我感觉再良好,那也都是虚空!阿门!所以,只要这个折腾是神的旨意,折腾背后就是有意义的。经历对你的全部意义是最终认识神。这里很难掌握的是:一边是“百分之百神的安排”;一边是“百分之百人的作为”。因为这个真的很奇妙,所以我们的人生真的很有趣!

第三,活得真实

即建立“就光”的意向性。假如,我们不妄求“人的荣耀”,我们会活得更“真实”。在神的面前,你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掩藏;在人的面前,你可以掩藏,虚伪就这样出来了。《圣经》有很多这样的教导,要破除虚伪,让你活得真实,包括接受自己的缺陷、缺点、诸多的不完美,不要隐藏。这一点实在是很重要!基督徒特别容易掩藏,美其名曰:“我是为主做见证,所以我的缺点不能暴露出来。如果我暴露自己的缺点,会跌倒一大片。”可是,你“伪装”起来更害了一大片!《圣经》上说“有祸了”就是指这些人,对不对?因为,你骗人家以为这个就是新生命、就是完全,但其实你什么都没有,这个祸更大。所以,当我们认识到真相,很多负担就可以放下了。

三、日常生活,我们如何做?

在第三个层面,日常行为、生活、工作(work)中,我们该如何做呢?我们经常会问:什么是神的旨意?我们生命中神的旨意是什么?其实,神在我们的生命中至少有三个最基本的旨意——

第一个旨意:好好活着

不要折腾自己,不要把自己折腾病了、死了,好好地活着,愉快地活着,享受生命的美好,享受神对你生命的指引。你不一定要时时喜乐,忧愁一点也没有关系,傻乎乎的那种喜乐也没必要,就是要好好活着。你该忧愁就忧愁,该喜乐就喜乐,该愤怒就愤怒,活得像个人,像个真人。这是神给你的生命,很宝贝!不要活得不像个人。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但很重要!《创世纪》第1章31节:“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神造人造完了,神看着甚好,英语是用“very good”。所以,我们的生命真的是very good!真该感谢上帝把我们造成人,而没有造成猪、造成昆虫,祂也可以这么做,不是吗?

神的第一个旨意是:“好好活着”,其关键词是:“律法”。律法保守我们好好活着,所以不要跟律法过不去,不要折腾自己。跟律法过不去,你就会受伤,但神也不是这个意思,祂要你好好活着。《摩西五经》你要好好读;《箴言》教你如何有智慧地活着;《罗马书》第13章教你如何处理与掌权者、与老板的关系。

当然,这些都是在“二律背反”里的顺服“好好活着”是“巴别塔”里的义务:神给你多少能力,你就做多少善事、有益的事、为他人的事、为社会的事。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爱惜自己,这都是神的意思。不要自暴自弃,不要不把自己当回事,你身上的优点都是神所保守的。

第二个旨意:日日更新

也就是“得救”。因为,“好好活着”在永恒里是死的,在律法里是死的,在“巴别塔”里是死的,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你如果不“更新”,你就与永恒无关,就死掉了。 “得救”就是“日日更新”,“日日更新”的生命就是“得救”的生命。你只要“没有日日更新”,你就“没得救”。第二个旨意是:你不仅要“活着”,你还要“得救”。

“好好活着”是“巴别塔”里的义务,“日日更新”的生命是“葡萄园”里的劳作。严格地讲,我认为这就是“结果子”的“属灵操练”。这是神命令:“你们要结果子!”这个果子既是你新生命的显现,百分之百神会让它结出来;同时你要把“属灵操练”摆上,百分之百尽人的义务。《罗马书》12章第9-21节说了12个“属灵操练”原则:“爱人不可虚假,恶要厌恶,善要亲近。爱弟兄,要彼此亲热;恭敬人,要彼此推让。殷勤不可懒惰。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侍主。在指望中要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忍耐,祷告要恒切。圣徒缺乏要帮补,客要一味地款待。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为聪明。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所以,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旨意就是结果子的属灵操练,是针对“属灵生命”讲的。

此外,《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雅歌》也可以陪伴我们“日日更新”。除了活着,你还需要“属灵生命”的成长,这是神在你此生命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旨意。你的“属灵生命”要成长,就一定会经历很多苦难。没有苦难,你的“属灵生命”就出不来。神已将苦难放在了“为你打造的生命经历”中。

《约伯记》中的约伯历经重重苦难,在苦难面前我们可以参照;《诗篇》是最完整的记录一个属灵生命从小到大跟神互动、交流、倾诉、呼求、得安慰、得力量的过程。大卫在《诗篇》中的整篇详细记录,简直就像是写日记一样。透过《诗篇》你可以看见大卫是怎么突破时空,超越时空与神进行交流和沟通。大卫生活在世上,跟一般人一样,但是他在灵里确实和神有那么亲近的关系;《箴言》指智慧,来自神的智慧;《传道书》让你看穿一切是虚空,看穿一切美善背后是真神,是真的永恒。离开真神一切美善的东西都是虚空,你不要停留,帮助你穿越表面;《雅歌》让你真正体验到与神同在那种甜美,让你此刻就可以体会到那种境界——活在神的爱中,神的丰丰富富地浇灌着你,然后从你里面满溢出来,满溢到周边人的身上的那种境界。那种甜美,那种丰盛!

所以,“日日更新”的关键词是:“恩典”和“团契生活”。因为,“属灵操练”在团契外操练是蛮难的,所以你可以在我们弟兄姐妹的小团契体里先操练起来。《罗马书》第14章讲到的就是弟兄姐妹之间操练、那种爱、那种很细腻的体验,你一定会感同身受:“信心软弱的,你们要接纳,但不要辩论所疑惑的事。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软弱的,只吃蔬菜。吃的人不可轻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论断吃的人;因为  神已经收纳他了。”

第三个旨意:传福音

传福音是大使命,你可以参考《罗马书》15章,关键词是:“荣耀神”和“教会”。基督徒该如何活在世界上?有三对概念很重要——

(1)拯救与逍遥

“拯救”就是“得救”,你要“因信称义”。“逍遥”就是说你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拯救”值得激起你的热情,其它任何事你都可以当个“逍遥派”,无需投入太大热情。除了“拯救”这件事值得你非常重视,其它任何事你都可以当个“逍遥派”,逍遥一点,随意一点,享受(enjoy)一点,不要太在意。当你发现“救恩”以外的任何东西激发你很大热情时,要提醒自己,收敛一点点。这是蛮重要的概念。

(2)真理与自由

“真理”让你不能有任何偏差,所以你要越认真越好。你不能说这也可以,那也可以。当你能够进入“真理”,再从“真理”里活出来,你会在很多事情上都非常“自由”。可以参考经文《罗马书》14章5-6节:“有人看这日比那日强,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样,只是个人心里要意见坚定。守日的人是为主守的,吃的人是为主吃的,因他感谢  神;不吃的人是为主不吃的,也感谢  神。”这两句经文其实包含很多“自由”,你要好好体会。不要以“真理”的名义自我捆绑,不要在小事上太拘泥。主的应许是:我就是“自由”,在我里面得“自由”!神就是“真理”,所以“真理”是让你得“自由”。这个地方我们要好好体会。很多时候,我们会往反方向走:觉得“真理”是捆绑,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这里需要很多的思考。但唯独追求“真理”时,我们一定要非常认真。你不能说这件事对,那件事也对;这个道也要听,那个道也要听。你需要“明辨真理”。

(3)忍耐与盼望

“忍耐”等同于“苦难”,“盼望”等同于“喜乐”。基督徒真正的“喜乐”在“盼望”里面。为什么你平时能“喜乐”?因为平时有“盼望”。为什么你的“喜乐”不会被环境夺走?因为你有“盼望”。如果你的“喜乐”不是建立在“盼望”上,你的喜乐就是“假喜乐”。在这个意义上,基督徒的“忍耐”与“盼望”,或者“苦难”与“喜乐”,需要掌握的非常准。我们的“喜乐”可以从任何环境里出来,在任何环境里我们都有“盼望”。这涉及到人的“有限性”此生你不可能得到你所有想要的东西,很多东西你到最后都无法得到。但是,在“盼望”里你能够得到所有这些东西,包括你希望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完全,这种希望都要在“盼望”里成就。因为在祂里面有“完全”,所以你要有“忍耐”。这点非常重要:你的此生经历将延续到“永恒”,盼望走向“永恒”。所以,我们此生“不是捆绑”,此生“不是有限”,此生“不是结束”。此生的这个界限已经被打破,因为基督已经战胜死,我们生命是和祂一样的新生命!

结束今天的信息,我们最后读一段《希伯来书》11章的13-16节:“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说这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

感谢主!阿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作者

bei.huang2015@icloud.com

相关文章

第三讲:基督徒如何做?

开场白 我们查考《圣经》会有诸多疑问,比如《...

读出全部

第二讲:基督徒夸耀什么?

开场白 祷告 生命经历中我们不断看到这样一个...

读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