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基督徒如何做?
开场白
我们查考《圣经》会有诸多疑问,比如《马太福音》第3章讲的是天国律法,我们感觉好像是看天书,我们会问:这到底是让我们做?还是不让我们做?让我们做到天国律法,几乎没有可能。但是,如果不让我们做,那天国律法又是用来干嘛的呢?我们该怎么去读天国律法,怎么去默想天国律法呢?
其实,这些问题都涉及到我们“信仰的核心”。我们有很多疑惑,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参透这个“核心”的奥秘。现在,我用三个短语来描述这个“核心”:(1)一个是“在基督里”;(2)一个是“背十字架”;(3)一个是“生命更新”。“在基督里”听起来很美、很诗意;“背十字架”听起来有点极端;“生命更新”是一句很符合现代理性的语言。这个“核心”在很多时候就是三个名词,而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非常困难。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前面所讲的内容——
《第一讲:基督徒羡慕什么?》
“羡慕什么”,反映出你的生命本质,也就是耶稣基督问的,你要什么?我们的生命要什么?
《第二讲:基督徒夸耀什么?》
“夸耀什么”,反映出我们的价值观标准,即:什么是你认为最有价值、最看重、最珍惜的东西?你生命的宝藏在哪里?
今天是《第三讲:基督徒如何做?》,我们基督徒在世界上、在生活里、在社区里、在工作里、在家庭里,到底应该如何做?
我先提3个问题活跃一下思维和气氛:
(1)“走进耶稣”难不难?
你认为难是为什么?不难又是为什么?“走进耶稣”的含义是:你的信仰真正走进那个密室、走进内核,而不是在外面的旷野里绕来绕去。
(2)我们查经讲的是“理论”,还是讲“实践”?
(3)你如何理解“做”( doing)?
我应该如何做?我们应该如何做?我们应该做什么? (How can I do?How can we do?What should we do?)假如,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将很难进行下去。因为,你会觉得我们讲来讲去都是“理论”,就是不讲“如何做”、“如何行”。你听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成见,把我真正要表达的意思给错过了。比如说,《马太福音》5-7章讲天国的律法,这些讲的是“理论”还是“实践”?“实践”到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do?
在第二讲中,我们澄清了一点:我们忽而“属灵”、忽而“不属灵”的感觉,很可能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上次详细地讨论了“什么是属灵”。我们也开始真实地感觉到,我们的“属灵生命”其实是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往前走的,而不是“飘忽”的,那个“飘忽的属灵”很可能有水分。现在,我们要往下走,你要真的体验到自己“属灵生命”的成长是扎扎实实、有根基的。这个非常重要。
一、为什么“走进基督”非常难?
凡是扎扎实实走在信仰里的基督徒,都非常“渴慕基督”。我们知道耶稣基督是至宝,祂是救恩的奥秘,是我们唯一的救主,只有在祂里面我们才能完全。虽然,当今世上还有很多人不认可这个真理,或者对这个真理毫无感觉、毫无认识。但即便是已经认可这个真理的基督徒或重生基督徒,我们那么愿意“走进基督”,却都走不进去,都会“偏移”。在第一讲中,我们详谈了两种“最高境界的偏移”,即偏去追求“属灵的果子”。虽然,我们那么渴慕“属灵生命的成长”,但最后居然会偏移到“属灵的果子”,而无法走进“耶稣的本体”。我们太容易发生这种“意向性偏移”了。
为什么会“偏移”呢?
(1)走不进去
因为走不进去,所以我们偏移到容易追求的果子上去。从这个意义上讲,“走进耶稣基督”是非常难的。你看,连《圣经》都告诉我们说“这是窄路”。《圣经》用大量的经文教导、告诫我们要警醒,“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主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马:7,22-23)《圣经》里类似的经文很多,就摆在那里等待我们去好好领受。所以,我们假如认为“走进基督”很容易,一定是受错误教导的蒙骗了。
(2)错误教导
什么是错误教导?现在教会里面有大量的错误教导告诉你,信主很容易,容易到决志祷告、完成受洗就可以了,是不是?特别在这个末世时代,“廉价救恩”的思潮泛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家都生活在和平年代,生活无忧无虑,不像使徒年代的那种信心。那是什么代价啊?耶稣的十二个门徒全部殉道!你一看就知道这信仰有多不容易!今天放眼看过去那么多基督徒,各种各样的人,有时候来查经、有时候不来查经、没事了就来、软弱了就不来,兴趣高了就放弃团契去旅游……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你就会产生错觉,以为“走进耶稣”很容易,至少不难。但事实上《圣经》告诉我们说,“走进耶稣基督”真的很难。
我们的理性思维会提出很多问题:真的那么难吗?耶稣不是来救人的吗?怎么就那么难啊?我们会很容易出来这种想法,我们会很难理解。那些人苦苦追求那么多年走不进去,这是为什么?上帝怎么是这样的?是不是你们故意把祂搞难了?所有这些问题,你都不能自以为是地自问自答,而要让《圣经》来回答你。最严酷的事实就是《出埃及记》的记述,犹太人的先祖在旷野里绕了四十年,绝大多数倒毙在路上,《圣经》明确说,约书亚没有办法把他们带进安息地。所以,真理真的不允许我们有半点的轻视、忽视、自以为是。你说难不难?
(3)现状分析
现在,请你把自己的经历摆上,你会看到自己确实来查经了,神的话语也读了,而且是认认真真地在圣灵的带领下读出了神的真意。然后,你认可了真理;然后,你就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了;最后,你将认可的真理放边上了。现实中,你的新生命很可能还很软弱,出不来那种扎扎实实往前走、那种晋升的感觉;你的思绪还在飘忽不定,时而属灵、时而不属灵。当你不属灵时,你会借用很多“旁路”和“方法”走出软弱的境地。假如是这样,我认为你的问题很可能是出在你“认可真理就完事了”。
那真理是让我们干嘛的呢?真理是用来“打破”老我的生命,“拆除”老我的生命。当我们不能“打破自我”的时候,真理就会被拿来“加强自己”,或者去“打别人”。上一讲有个弟兄发言,轻轻松松地说:“吴博士讲的很多东西,大家认可了就把它抛在一边,没有和自己的生命发生联系。”他的意思是说,我们要把真理联系在我们的生命中。但其实没有一个基督徒会在理性上说:“真理靠头脑。”我们都会说:“头脑认识没用,你要用心灵认识,你要跟生命结合,你要应用出来,你要活出来”,这种套话谁都会说。所以他在讲这个话的时候,脑子里出来就是这些套话。那么,为什么说这是套话?因为,这里所谓的“活出来”很可能就是“加强自己”。有一种“活出来”是“加强自己”的活法。比如,你在《圣经》里寻取安慰,当你软弱的时候被《圣经》安慰一下,就能很坚强;或者是你在《圣经》里寻取智慧,为人处事的时候就能把这些智慧用起来。其实,这两点都是在“加强自己”,跟“打破自己”毫无关系。
我们所谓的“应用”,很可能就是指这一类的应用,即真理为“你”所用,让“你”更加强大。当我们说“我们要活出来,要与生命结合起来”这句话的时候,要非常小心,因为,这有可能不是《圣经》启示我们的那种“活出来”。这也是我们平时非常强调的一点:当你读经的时候,先别急着把你的经历拉进来。为什么?因为,你的老生命还没被打破,没被打破的生命出来的念头全是用来加强自己的。所以,真理首先是要“打破你”,打破之后出来的那个生命才是神真正的“应许之子”,而不是“血肉之子”。
二、我们讲的是理论,还是实践?
从《圣经》里我们读出来的是“理论”,还是“实践”呢?譬如《罗马书》中保罗所写的上帝从创世以先就定下来的、安排给人的整个救恩,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就需要我们不偏不倚地、整体地去理解。你要先把这些教义理解清楚,先把自己脑袋里似是而非的想法放一放、压一压。这样的过程,是讲“理论”?还是讲“实践”?假如,你当作“理论”来听,就会觉得后面还有专门讲“实践”的部分。“理论”讲完了,我们可以讲“实践”,讲到底“怎么做”了。
为什么说不是“理论”呢?因为,“神的话语”是有力量的。世界上的理论是没力量的。世界上确实有“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是有分别的,“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但唯独《圣经》把这个分别打破了。“神的话语”直接参与到我们的行动中,参与到我们生命的变化中,参与到我们的生命更新中。是“祂的话语”带着力量进来的,而不是某种“僵死的理论”,然后我们把理论“用起来”。《圣经》把这个思维打破了。所以,我们有时候是常规思维,把《圣经》也看成了一般的理论、一般的教育、一般的学说,而不知道《圣经》的每一句话都带着Power(力量和权柄),祂的Power(力量和权柄)进入我们的内心,做更新的工作。现在请回答我,我们讲的是“理论”,还是“实践”?
我们可以从这个点上延伸前面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走不进基督”?除了我们有“意向性偏移”和“意向性不够”以外,最大的原因是:“走进基督”太难了。那么,“走进基督”难在哪里呢?难就难在你需要“破碎老生命”。其实,整本《圣经》都在启示这个真理,但我们自己不把它当回事。耶稣说:“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约12:25)我们都非常爱惜我们的生命,非常不愿意破碎我们的老生命。“破碎老生命”这句话,我们很容易肤浅地回应,“谁不愿意破碎老生命啊!我们都不愿意要老生命,当然想要破碎了,换一个新生命。”其实,这里的“老生命”就是指“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命”就等于“老生命”。所以,难就难在真的要把“你的生命摆上”,然后“破碎”。《圣经》就是这样教导的。假如是以这个作为前提,那当然难。施洗约翰说:“他必兴旺,我必衰微”,指的就是这个“破碎的过程”是一步步的,你一步步破碎,祂一步步兴旺在你里面。
那么,“破碎老生命”到底是破碎什么?这里很容易出现两个认知上的偏差:
(1)心理学偏差
意思是说把“你的自我”或者说“你的主体”拿掉,没有“主体”了,“我”没了;把自我抽空,变成“无我”。很多人搞灵修都在追求这个,企图融到一个更大的境界里去,然后你会感到自己“越变越小、越变越小”。你最终还是会发现这个“我”总在那里,你想“破”但是“破不掉”。
(2)“泛道德”偏差
就是把我们的意志,把我们的欲望全都否定掉,大公无私,否定掉自己一切属于人的东西。恨不得每天都为别人而活,否定掉自己的一切。
那么,《圣经》中的“破碎老我”到底是破什么?“破”到底指向什么?就是《罗马书》第7章,破“律法思维”。我们查考《罗马书》的时候,一再强调6到8章中,最难的是第7章。第6章是让我们看见耶稣“成了”这个事实,第7章是返回来做我们“破碎的工”。在耶稣“成了”这个真理的光照下,要“破碎”我们“老我的生命根基”,就是“律法思维”。保罗是用什么来比喻的?他是用丈夫死了,你跟丈夫的关系就断了来进行比喻的;然后,再说“亚当生命”和“基督生命”,一个是“律法下的生命”,一个是“恩典下的生命”。假如,你把这个听成“理论”,可见你对“律法下的生命”毫无悔改。
这个功课对我们这些“外邦人”是不可能有强烈反思的。我们的“律法概念”本来就淡薄,再加上对“律法下的生命”毫无反思,听了这个教义后真就像是听“理论”。假如,你有反思,你就知道这些话句句戳到你的痛处,而且句句给你指出了盼望。因为你的薄弱点、痛点都被神摸着了。所以,真的需要我们静下来,好好默想:为什么“老我生命”就是“律法下的生命”?为什么“律法下的生命”会那么难“破”?也许你会说:“OK,我觉得律法下的生命太容易破了!我当然觉得律法思维不好。我知道《圣经》说,律法教你知罪,律法引出你的罪恶来,律法本是好的,反而让你死了,可见罪是恶的,谁不想要恩典生命啊?”那我再问:“你破了没有呢?”你会说:“没破。”
既然“理论”上都懂了,那为什么“破”不掉呢?这里引出破律法下生命的难处,我认为有三点:
(1)“律法思维”是“亚当生命”的思维体系
什么是“亚当生命”?就是我们的生命,我们每一个人的思维体系,即:我们人类的思维体系,你离开这个思维体系就不能运转了。“亚当生命”就是建立在这个体系上,它构成“亚当生命”,与“亚当生命”是血融相交的、融为一体的。动了“律法思维”就是动了“亚当生命”,也就动了我们的生命。
(2)“律法思维”非常合情合理
我们在理智上非常认可“律法思维”,认为“律法思维”合情合理、合乎逻辑。你如果反对“律法思维”,或者是任何形式的“非律法”包括“恩典思维”,世人都会觉得非常奇怪。因为“恩典”跟“律法”是相对的,所以我们会天然地倾向于认为“恩典思维”是奇怪的,而“律法思维”是正常的。
(3)这个世界是“律法”的,是在“律法”下运转的
我们看过去,这个世界就是在“律法”下运转的,离开“律法思维”我们就不知道如何应付日常生活了。但其实,你要有很大的“真理亮光”才能“看见”:这个世界不在“律法”之下,而在“恩典”之下。虽然,我们可以举出一千个、一万个例子来说明,这个世界怎么可能“离开律法”呢?“离开律法”后,世界的整个制度,整个组织架构,整个人际关系会全部垮掉。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但《圣经》启示我们说,世界是建立在神的“全能保守”上,这个真相我们“看不见”,或者“很难看见”。与我们每天打交道、要应付的事情,都使我们感觉这世界就在“律法”之下。
所以,“破律法思维”我们还需要“破三观”:
(1)人生观,你的生命建立在律法思维下;
(2)价值观,你觉得律法思维非常合情合理,觉得恩典思维反而荒谬;
(3)世界观,我们看这个世界是在律法下,而《圣经》启示说世界是建立在神的保守和恩典之下。
所以,我们若触动“律法思维”,我们原本生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会被全部颠覆!现在我们才知道,即便我们头脑里说我们理解了律法,甚至《圣经》中的字句都可以背出来,但是到了真正要动 “律法思维”的时候,就要碰到“颠覆三观”大难题。现在你知道有多难了吧!
三、你如何理解“做”(doing)?
我们一般会把外面的行为、动作,跟事情相关的举措(acting)看成是“做”(doing),我认为这个是看浅了。《罗马书》第1章启示我们,“做”(doing)在神的眼里有三个层面:最隐秘的、次隐秘的、外表可看见的。“他们既然故意不认识 神, 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装满了各样不义、邪恶、贪婪、恶毒(注:或作“阴毒”),满心是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又是谗毁的、背后说人的、怨恨 神的(注:或作“被 神所憎恶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夸的、捏造恶事的、违背父母的、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罗1:28-31)我们可以看到,神在看人类的“罪行”(wrong doing)的时候,是有三个层面的:(1)最隐秘的层面,装满了各种不义、邪恶、贪婪、恶毒;(2)次隐秘的层面,满心是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3)外表可看见的层面,馋毁的、背后说人的、怨恨 神的、侮谩人的、狂傲的、自夸的、捏造恶事的、违背父母的、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可见,“做”(doing)在神眼里不仅仅是外表可看见的行为,人里面的心思意念,甚至那些很深的,连自己都难以察觉的意念、欲望,都是“做”(doing)。
在这个亮光下,我们再来看“怎么做”,也从这三个层面分析: (1)内隐的生命;(2)外露的生命;(3)跟事情相关的行动的生命。我们知道最重要的“做”(doing)要从自己最里面的、内在的、隐秘的那里开始。
《罗马书》第1章说了两个生命本质:一个是悖逆,一个是顺服。但悖逆不作为“做”(doing),而是“本质”(being)。第2章说,神审判是看“做”(doing),不是看“本质”(being)。但“做”(doing)跟“本质”(being)是相关联的,你是怎样的“本质”(being)就会外露出怎样的“做”(doing)。这个道理讲清楚了,我们还要认识清楚“内在的更新”也不是指“做”(doing)这个层面。“本质”(being)从悖逆到顺服,新生命种子是神赐予的,不是你靠“做”(doing)去顺服。你是“做”(doing)不出来的,你从里面都“做”(doing)不出来。因为,亚当原本的“本质”(being)是一个悖逆的生命,本质就是悖逆的,改变不成顺服的生命,假如能改成顺服就不叫本质了。所以,你新生命的“本质”(being),即顺服的生命,乃是神赐给你的,是新造的,然后这个新造的生命自然而然地“做”(doing)。
众人:你说的那个“本质”(being),是说人现在所呈现的状况?
吴博士:“本质”(being)不是状况,是生命的本质、本相。
众人:那你心里想的但没做出来的,还是属于“做”(doing)?
吴博士:对,心里想的还是属于“做”(doing)。
众人:本相是什么,老我是什么?
吴博士:老我的本质就是悖逆,新我的本质就是顺服。我们原来的生命就是老我,其本质就是悖逆。是神的恩典、拣选、使你有机会重生,老我死去,重新赐你一个顺服的新生命,这是一个神秘的过程,是神的主权。
这个顺服的生命的“做”(doing)也是从三个层面上展开的:
(1)内隐层面—— transform a life(改变生命)
就是你的更新,你的生命更新从这里开始,在最隐秘的层面上,神的真理开始打破你心中最里面、最隐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外露层面——live a life(活出来)
你的life(新生命)必须得live(活)出来,以至于外露出来,新生命的馨香会散发出来,世人都会被吸引,这是第二层面。
(3)跟事情相关的行动层面——action(行动)
你要采取一些动作、行为,在世界上do something(做事)。
现在,让我们从这三个层面再来看,我们基督徒该“做”(doing)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内隐生命“被神光照更新”;外露生命“作光和盐”,光和盐是显露出来的;最外面的、也是最后带出来才是在事情层面上的行为。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内隐层面上被更新呢?《约翰福音》中这样的经文很多,譬如:
1:5 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3:19 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
3:20 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
3:21 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靠 神而行。
12:35 耶稣对他们说:“光在你们中间还有不多的时候,应当趁着有光行走,免得黑暗临到你们;那在黑暗里行走的,不知道往何处去。
12:35 你们应当趁着有光,信从这光,使你们成为光明之子。
是的,趁着有光,赶紧就光,赶紧接受真理的光照,让生命在真理之光下被transform(更新)。
除了 “就光”,还需要强调下“悔改”。悔改的含义不是肤浅的行为层面上的懊悔和自我控告。悔改的含义是:自我摧毁,自我拆毁,打破旧的思想体系。在这个意义上,就是把老我的律法思维的整套体系全部放在真理之光下进行拆除。这时我们的理性思维会追究说,到底是先拆,还是先建?“立”跟“破”到底是什么关系?现在,我们用光的比喻就很简单了。光到了,黑暗才走;光不到,黑暗不走,“拆”跟“建”是同时发生。我们自己拆不掉老我体系,唯独在光下才能拆除。光进来多少就能拆除多少,旧体系不拆除光就进不来。假如,你的头脑认识都知道了,但是老我体系还是那么强大的话,说明还没有真正就光。
实践上,你是可以这样“做”(doing):每次读经,看到亮光后就默想,结合实际把真实的生命体验放上去光照,这个过程就是让光打破你、重建你。这就是“如何行”的问题、how的问题、实践的问题,不要把这些也当作理论。读《圣经》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咀嚼神的话语,就好像吃耶稣的肉、喝耶稣的血。《约翰福音》6:56节说:“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而且是吃一点,味道出来一点,以至于你发现你的灵命成长完全靠这个粮食,没有这个属灵粮食你根本就不能成长。这个过程不是简简单单地背《圣经》,而是把《圣经》跟我们生命的体验、悔改全放在一起。我们必须把生命赤裸裸地带到光面前,把我们真实的经历,真实的心思意念,全带到神面前让真理光照。而且,必须“明辨”哪些还处于黑暗中,不要自欺,呼求上帝,让神的话语来光照生命中的黑暗,让《圣经》来改变我们的生命。
举个实例,譬如你读到《马太福音》天国律法的时候,就可以默想,抓住自己真实的反应。你可能会觉得天国律法很好,神叫我们做的,就要记住,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做到,但用这种方式读出来的就全是理论了。我们真实的反应是:这个律法怎么做得到?这个律法怎么可能执行?这个律法不是很怪的吗?现实世界哪是这样的?我们要把这些疑问抓出来,这是我们真实的声音,然后把这个真实摆上。我再问,你觉得上帝的话语怪在哪里啊?你觉得你正常在哪里啊?然后《圣经》光照说,你这个正常的很可能不正常的,那个不正常的很可能是正常的,你回去继续琢磨体会,等你生命成熟的那一天,你会惊呼:“哇!真是这样的!”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反复,每一个经历、每一个心思意念都可以做到这一地步。假如,没有“明辨”的过程,我们“生命的黑暗”基本还是“隐藏”的,这样“黑暗的生命”是“光照”不到的。所以“明辨”是第一步。明辨时,我们就会开始思考什么叫律法思维?我到底信不信?我们就会开始琢磨这些问题。
结合上一讲,请不要低估“内隐层面”的变化,而是把这个变化当作生命的至宝。我们每个人都已经被神摸着了,每个人在圣灵感动下都打开过。但假如你低估了这个“看不见的内在被光照和更新”,高估了那“看得见的果子”,假如你总希望自己行为上能表现出来给人看,总希望得到人的荣耀、夸赞。这时候,你就低估了这个宝贝,心思意念也就转出去了,这也是我们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
要知道,神应许你的生命一定是“不可能不外露”的。就是说,我们被更新的生命一定会外露出来,否则里面的更新就是假的。很可能你感到自己里面还在挣扎、纠结,但已经不自觉地外露了。神有神的时间里让你外露,也请你不用着急。生命外露的程度和多少取决于我们所处的环境,取决于外面环境有多难。举个例子,假如神让你在世界上很顺利,你很容易出来平安、喜乐、赞美,对不对?愁眉苦脸的状态你基本上流露不出来;假如神让你在世界上很不顺利,你每天苦着脸,世人觉得你不喜乐,其实你里面有喜乐,只是外面人看不见。所以,外露这个事情还是神有主权,我们不要着急给人家看见,要珍惜里面的生命。
我们经常会觉得属灵状况忽高忽低,不能掌握,这是因为我们忽视生命里面的变化。假如,你真的把自己打开的话,神的话语不那么难进入,你打开一点,就进来一点。当你里面得着的时候,外面人家因为看不见而攻击你、打击你,你不要太在乎,你就不会被外在因素所影响。你的笃定就出来了,就不会被环境左右,忽高忽低。我说的是实践吧?
众人:实践,太实践了!
吴博士:生命“外在的改变”不要急,“里面”是最宝贵的。里面真的“投入”,一定会得着的,因为神一定会让我们得着的,他的应许不会落空。那什么叫“投入”?我们经常以为“投入”了,其实“没投入”。这就回到我们前面讨论的内容,当你的意向性偏移的时候,当你的意向性不是直冲着里面的时候,你的“投入”就浪费掉了。当你的意向性不是真的要让自己生命暴露在神面前,让他来做工;你不把这看成是最重要的东西,你要的是外面的果子给人家看;你要的是外面的事情顺利、有智慧、有能力。你若要的是这些果子,其实你里面已经停工了。
为什么我们会那么渴望“里面的改变”?因为,这就是“救恩”。“救恩”就是我们这个“死人”竟然有机会变成“活人”,神在里面改变我们的生命,除了祂以外没有其他。然而,这时候我们那黑暗的、愚昧的心往往会挑战神,说:“怎么可能只有耶稣基督?他怎么改变我的?难道其他那些教育,那些修行都没用吗?”在这个点上,你要重新回来读《圣经》,读保罗书信是怎么描述救恩的,回来接受这个真正的真相,这就是神安排的救恩之路。《罗马书》第6章说,祂在十字架上“死里复活”,这个能力(power)也让我们“死里复活”。“死里复活”这件事唯独在耶稣基督身上实现过。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在孔子、老子,或哪个牧师、哪个文学家、哪个哲学家的身上。只有耶稣拥有力量,从生命最里面开始,把我们这些“死人”变成“活人”,祂用的方法就是“真理光照”。也不用追求所谓的神秘体验,“真理光照”后的改变就是神秘体验,就是神迹。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阿门!
作者
bei.huang2015@iclo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