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今天的经文以前,我提醒诸位读者抓住三个重要的属灵亮光。

1. 紧紧抓住”爱是圣灵恩赐”这一亮光不放。—–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

一个是“恩赐”(即能力);另一个是恩赐背后的“圣灵”。

意思是说,当我们思考“爱”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爱是一种“能力”,然后再联想到由爱的“能力”带出来的爱的“行动”,以及由爱的“行动”结出来的爱的“果子”。

注意,人的“能力”属于内在的,“行动”和“果子”是外显的。保罗在12章里说了,每一个人所拥有的爱的能力,都是由同一位圣灵“随时随地随己意”赐给人的。但是,人可以在自由意志里“滥用和枉废”了圣灵赐予的爱的能力,就如同人可以“滥用和枉废”由神而来的其它恩赐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爱的能力不一定带出完全和纯洁的爱的行动和果子。

2. 紧紧抓住“我们此生里具体的人际关系的体验”不放。—–这里也有两个关键词:

一个是“关系”,另一个是“体验”。意思是,当我们思考“什么是爱”的时候,首先要记住,“爱”作为能力,一定是关乎“关系”。也就是说,上帝赋予人爱的能力,神的旨意是让人用这个能力,在实际的环境和经历(也是神所赐予的)中,采取爱的行动,建立具体的人际关系里的“爱者与被爱者”的爱的关系。

因此,我们对爱的认识,也就离不开在具体的人际关系里对爱的能力的体验。

3. 紧紧抓住“上帝是一个位格神”的属灵启示不放。—– 圣经启示我们,上帝是一个又真又活的有位格(Person)的神。

因此,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可以在此生里体验到与上帝之间的“又真又活”的“爱的关系”。而且,我们在此生对具体的人际关系的爱的体验,可以用来近似类比我们对上帝的爱的关系的体验。

根据上述三个亮光,我发现,在经文(13:4-8)关于爱的叙述里,保罗用了16个短句(其中8个肯定句,8个否定句),对他心目中的爱,作了简朴却细致的描述,却没有一个抽象难懂的形而上学或神学概念,也没有刻意用诗意感性的词汇。与之相反,保罗所用的字句,全部都扎根在我们“可体验、可理解、可实践”的日常生活的土壤里。我将之称为保罗“爱的16要素”,并把它们解读成圣灵恩赐给人的“爱的能力”的具体罗列。

且让我们放下自己的前见,尽可能地清零,紧紧跟随保罗行文的思路和逻辑,平铺直述,逐句逐节,进行默想。

13:4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ESV)Love is patient and kind; love does not envy or boast; it is not arrogant.NKJV)13:4 Love suffers long and is kind; love does not envy; love does not parade itself, is not puffed up; 

13:5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ESV)13:5 or rude. It does not insist on its own way; it is not irritable or resentful; (NKJV) 13:5 does not behave rudely, does not seek its own, is not provoked, thinks no evil; 

13:6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ESV)13:6 it does not rejoice at wrongdoing, but rejoices with the truth.(NKJV) 13:6 does not rejoice in iniquity, but rejoices in the truth;

13:7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ESV)13:7 Love bears all things, believes all things, hopes all things, endures all things.(NKJV)13:7 bears all things, believes all things, hopes all things, endures all things. 

13:8 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ESV)13:8 “Love never ends. As for prophecies, they will pass away; as for tongues, they will cease; as for knowledge, it will pass away.NKJV)13:8 Love never fails. But whether there are prophecies, they will fail; whether there are tongues, they will cease; whether there is knowledge, it will vanish away. 

第一个要素:爱是恒久忍耐。

居于首位的居然是“恒久忍耐”!英文NKJV版的翻译是suffers long,ESV 版的翻译比较口语化,patient,耐心的,加在一起,就是“恒久忍耐,有耐心”。请问,谁在suffer?在爱中的人在恒久忍耐?还是“爱”本身在恒久忍耐?在这样的问号里,我们依稀分辨出作为动词的爱,与作为名词的爱的区别了。如果是前者(动词的爱),suffer一词的主语,一定也是动词“爱”的主语,那个正在爱中的人了;如果是后者(名词的爱),正如NKJV表达的那样,Love suffers long,就成了Love自己在suffer了。就好像在说,陷入(作为动词的)Love中的人,仅仅是(作为名词的)Love自己经历suffer的一个载体而已。对此,我的第一性反应是,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我感觉思维进入了死胡同。为了让我的思路继续前进,我尝试一个思维小技巧,就是“思维转向”,暂时离开对概念本身的纠结,而把重点转向我们的体验。以下是我的默想。

1. 既然“恒久忍耐”是一种能力,那么,如果在我的体验里,我对Ta有了一份“恒久忍耐的耐心”,就说明了,我对Ta有了爱的第一要素了。那么,什么叫“恒久忍耐” 呢?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什么是“没有耐心”呢?就是不耐烦,转身离去了;所以,有耐心,就不愿意转身离去,继续保持连接和沟通。这样一想,“爱是恒久忍耐”这句话,就变得简单易懂、可以体验了。落实在我们具体的人际关系里,就是,不愿意转身离去,继续保持连接和沟通。

2. 我发现,当我尝试用“体验”去思考爱的时候,我的聚焦点在作为动词的爱上。而且,这样的思考一定会把我们带进具体的人际关系里。换言之,我们对爱的体验,是离不开具体的人际关系的。因此,若我们对作为名词的爱有任何真实的认识,也一定离不开对我们此生里具体人际关系的体验和反思。(自问)我们此生里有没有经历过对“恒久忍耐”的体验?(自答)有。(再问)在哪些人际关系上我们经历更多、更持久、更真切、更深刻的“恒久忍耐”?(自答)发生在比较亲密的人的关系上,而不是与不密切的人或陌生人之间。默想至此,,我豁然开朗了,原来保罗的第一要素是在提示我们,在我与这些亲密的人关系里(比如家庭成员,单位同事,教会团契等),已经有了爱的第一要素了,而且这个能力是圣灵恩赐我的。

3. 我认为,这真是一个令人出其不意的亮光。因为在得到这个亮光之前,我会倾向于认为,我在亲密关系上“恒久忍耐”的体验,恰好说明了我缺乏爱,我因此沮丧,充满了失败感,不满足;隐约中我会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需求,在亲密关系之外,在陌生人之中,到处寻找那份理想的爱。如今保罗说,你有了“恒久忍耐”(这是客观事实,否则你就会离开了),这就是爱的第一要素了。天哪!这样一来,我们对“恒久忍耐”的主观感受,会不会也会因为这样的亮光而发生了改变?我会不会不再觉得,“恒久忍耐”是一件痛苦、需要忍耐的事情?我们会不会不再觉得,“恒久忍耐”是一件特别难受的事,反而成了一份坚毅、美好、满有恩慈、“痛并快着”的人生体验呢?默想到这里,我联想到了《罗马书》5:3-5说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应该有相通之处。

4. 我还可以继续追问,如果说,“恒久忍耐”对我的个人成长有价值,可是,在一个具体的人际的关系里,对那个让我不断体验“恒久忍耐”(suffer long)的关系的另一方,也有价值吗?对此,我的默想是,在一个真正的不虚假的亲密关系里,没有什么suffer(恒久忍耐)不是相互的。也就是说,你感觉suffer,一般而言,你的关系的另一方也一定会感到一定程度的suffer,如果你们的关系是诚实无欺的话;如果对你来说,suffer的体验,转化为生命成长的养料,那么,相信对于关系中的另一方也会是如此,如果你们的关系足够真诚的话。(自我感叹,真诚是如此的重要啊!)

5. (自问)对于一个或在此生中的人来说,保罗爱的第一要素,是一个高要求,还是一个低要求?(自答)在任何一个具体的关系里,如果你转身离去,与这人切断了关系,你与这人的关系也就结束。在这个意义上说,第一要素是维持人际正常关系得以维持的最低要求。可以说,爱的其它15个要素,都以第一要素为前提,得以衍生出来的。(自我感叹:注意,“恒久忍耐”(第一要素)并不是爱的要素的全部,它只是其它15个要素的最重要的基础。换言之,如果我们爱的能力只停留在“恒久忍耐”上,没有扎根在基础里成长和壮大,那么,怎么说呢,甚至比那些不“恒久忍耐”的人还要可怜呢。)

6. (自问)“第一要素”让爱者与被爱者之间的“关系”得以建立,那么,可不可以把“关系”与我前面提到过的、作为“名词的爱”连想到在一起?我的意思是,不正是这个“关系”,作为爱的“能力与行动”结出来的“果子”,与在具体关系里suffer(受苦) 的人,一起经历suffer吗?在这样的图像里,爱的果子“关系”似乎也是有生命感知的,与人一起受苦,一起经历“恒久忍耐“。换言之,就如我们在前面说的,处在(作为动词的)Love中的人,反而成了(作为名词的)Love,经历suffer的载体和平台而已。(自我提示:保罗在13:8经文里说,“爱是永不止息”,会不会是说,在人肉身生命结束以后,在爱的果子(“关系”)里孕育成长的那个“生命”,与上帝同在,永不止息?)

7. 到目前为止,我们把思考的重点聚焦在人际关系上。(自问)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同样的话题,扩展到人与上帝的关系上?比如说,我是否可以问,我对上帝有“恒久忍耐”吗?对此,你也许会觉得非常奇怪。我们听人说,“上帝对人恒久忍耐”,怎么会问“人对上帝有恒久忍耐吗”这样的荒唐问题?且慢,我认为一点也不荒唐。因为圣经启示说,上帝是一个有位格(person)的神,因此,可以把我们对爱的第一要素的体验,应用到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上。什么是“对上帝恒久忍耐”的意思呢?其实也可以一样的通俗易懂,就是当你对上帝的话语(或行为)不理解时,当你觉得上帝“冒犯”了你时,当你觉得上帝“不可理喻”时,你会不会转身离去,切断了与上帝的联系,就像《创世记》第四章里描写的该隐那样,离开了上帝的面?你会对上帝保持耐心吗?你还愿意让自己思维和生命的意向性,与上帝连接,任何情况向都不松开?你会不会一辈子都保持与上帝之间的言语和心思意念上的沟通?我要说,如果回答是Yes, 那么,你就有福了。因为你至少对上帝有了爱的第一要素了。

8. (自问)这里说,人对上帝有“恒久忍耐的耐心”,与我们通常说的对上帝有信心,是不是一回事?(自答)虽有相似和相关,却还不是一回事。因为与耐心相比,信心的要求高得多。比如,在实际生活里,我可以保持对某人有耐心,但并不一定代表我对Ta有信心。对某人有耐心,只不过表达了,我还不愿意立即放弃,因为,我对Ta还保持了一份好心和善意。这个“好心与善意”,就是下一个短句里的kind。这样,第1要素与第2要素就连上了。(在许多英文版本里,第1要素与第2要素之间用and分开,构成一个短句。)(待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作者

bei.huang2015@icloud.com

相关文章

《哥林多前书》第15章8-10节

第四组见证人:保罗自己。保罗的证词是三节经文...

读出全部

《哥林多前书》第15章5-7节

在进入今天的经文,仔细考察保罗的“见证”以前...

读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