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ESV)13:1 If I speak in the tongues of men and of angels, but have not love, I am a noisy gong or a clanging cymbal. 

NKJV)13:1 Though I speak with the tongues of men and of angels, but have not love, I have become sounding brass or a clanging cymbal.

在第一节经文里,保罗把他心中所理解的爱,与说“方言的恩赐”,和保罗非常看重的“话语的恩赐”相比较,他得出结论说,如果没有“爱的恩赐”,一个人即便能说“万人的方言和天使的话语”,他也只是一个会发声的器皿而已,在神的眼里没有太多的价值。

13:2 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ESV)13:2 And if I have prophetic powers, and understand all mysteries and all knowledge, and if I have all faith, so as to remove mountains, but have not love, I am nothing. 

NKJV)13:2 And though I have the gift of prophecy, and understand all mysteries and all knowledge, and though I have all faith, so that I could remove mountains, but have not love, I am nothing.

在第二节经文里,保罗把他心中所理解的爱,与“先知讲道的能力、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全备的信”等保罗在12章里津津乐道的诸般美妙的恩赐相比较后,他说,如果没有了“爱”在其中,这个人他在神的眼里也算不得什么。

13:3 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ESV)13:3 If I give away all I have, and if I deliver up my body to be burned, but have not love, I gain nothing. 

NKJV)13:3 And though I bestow all my goods to feed the poor, and though I give my body to be burned, but have not love, it profits me nothing.

在第三节经文里,保罗把他心中所理解的爱,与所有在人看起来最伟大的牺牲行为相比较,他仍然说,如果没有了爱,这些牺牲对于他自己来说将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

提请读者注意,在上述三节经文里,保罗没有说,与爱比起来,或者,如果没有了爱,其它的恩赐都没有价值。不,这不是保罗的意思。保罗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爱”,那么,在神的眼里,这个人成了“鸣的锣,响的钹”;这个人什么也不是了;这个人什么也没有得到了。换言之, 一个人由神而来的所有恩赐,在“万事互相效力”的神的旨意里,对于其他人来说,总是有价值的;但如果当事人没有爱的恩赐,那么,他身上所拥有的其它恩赐,对于他自己来说,到最后都成了无用无益无有了。所以,保罗在这里揭示了一个重大的属灵真相:“爱的恩赐”与其它九个恩赐相比,它的特殊性在于,爱对于与人个人的“自我救赎”,具有决定性意义。(保罗在《林前》9:27 里说: “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 也是相似的意思。)

在进入13:4-8节经文前,我需要问的是,保罗心目中的爱,与我们平时理解的爱,是一样吗? 记得在25年前,我第一次从教会里听到这段关于爱的经文,当时我就大吃一惊,完全没有想到,保罗对爱的描述,竟然是从“恒久忍耐”开始,好像爱不是那份甜蜜浪漫的情怀,而是一个痛苦的体验和沉重的负担似的。天哪,保罗心目中的爱,与我们平常理解的爱,居然会有如此大差别!即便是在今天,当初的这份震撼,仍然没有完全消去:爱为什么会是“恒久忍耐”?

我忍不住要问,什么是我们对爱的平常理解呢?我们知道,在人的童年经历里,对爱的最早体验总是与“喜欢”混杂在一起:从喜欢,到非常喜欢,最后就成了爱了。若我们继续追问,为什么我会喜欢呢?一般讲来,很难逃出如下5项理由:

  • 1. 满足我内心对良知的追求;
  • 2. 符合我内心对审美的爱好;
  • 3. 对方的见解与我的相近;
  • 4. 对方对我有益处;
  • 5. 因为对方对我有爱有情,我愿意给与回报。

不难看出,上述5项理由里有一个共性,就是人的自我中心。不过,在我们对爱的体验里,也会有一些不那么自我中心的高尚和利他的元素,比如,出于对弱者的同情与怜悯;出于对强者的仰慕与崇拜;甚至发自内心的自我牺牲的冲动等。因此,是不是说,只有在剔除了人的卑微的“自我中心”后,剩余下来的那些“高尚的、利他的、自我牺牲的”爱,才是保罗心目中珍重的“爱”呢?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爱是什么?(即对“爱的概念”的追问。)

另外,我注意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爱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动词进入我们的体验的。我们会问,我爱Ta吗?在这样的发问里,我们关注的是爱者与被爱者之间的“关系”,和我的爱的“行动”:我喜欢Ta吗?我愿意与Ta厮守一辈子吗?我愿意为Ta作出牺牲吗?等。但我们很少像保罗一样,把爱作为名词来追问:爱本身到底是什么呢?换言之,我们对作为动词的爱的体验,总是依附于“具体的人际关系和行动”的,而所有“具体的人际关系和行动”都是暂存的。因此,我在想,保罗追问的是不是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此生对爱的体验里,除了看见我们的爱总是依附于对“具体的人际关系以及行动”,有没有看见,爱同时又“不局限”于人此生里具体的人际关系的有限体验,而与上帝的无限永恒相连接呢?如果有,这里的连接点是什么呢?归纳起来,这是我的第二个问题:爱是否具有独立于人际关系之外的某种更大的结构,在这个更大的结构里,我们可以看见,人在此生里对爱的有限体验,还与整个世界以及创造世界的上帝有了神秘的连接?如果有,这样的结构是什么?在这样的结构里,人是怎样做到了,一方面身不由主地“局限”在此生的有限体验里,另一方面,又通过(扎根于)此生里有限和具体的体验,与永恒无限的神发生了“永不止息”的连接?(即对“爱的结构”的追问。)

我发现,当我们追问“爱是什么?”的时候,对于保罗关于爱的16要素,我们总觉得有点别扭,文不对题,不符合我们心目中的期望。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保罗说,爱是一种圣灵恩赐的能力,那么,与其它恩赐相比,爱的特殊性在哪里呢?如果说,爱的特殊性在于“时空的超越性”,那么, 这个“时空的超越性”是怎样进入我们此生的?(注意,若没有扎根在日常体验的土地里,就成了“天上飞”的虚幻故事了。)换言之,我的第三个问题是:爱的超越性是怎样进入到我们有限的体验里?(即对“爱的超越性”的追问。)

带着这样的意向性,我们开始默想接下来的经文。我发现,保罗用了要素法, 对他心目中的“爱”作了描述。在13:4-8共5节经文里有16个短句(我把它们称为“爱的16要素”);其中8个肯定句,8个否定句。我们先按照保罗行文的思路,逐句逐节默想。然后,我们再综合起来,从结构的角度进行默想,并尝试回答我在这里提出的三个问题。

另外,请读者注意,我对照了中文“和合本”,与英文“新钦定版”(New King James Version,NKJV)和“英语标准版”(English Standard Version, ESV),发现在这两个我喜爱的英语版本之间有较大的用词差异。我想,既然保罗用的是“要素法”,我们就把这些不同版本的不同用词,都作为相关的要素,加进来一起思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作者

bei.huang2015@icloud.com

相关文章

《哥林多前书》第15章8-10节

第四组见证人:保罗自己。保罗的证词是三节经文...

读出全部

《哥林多前书》第15章5-7节

在进入今天的经文,仔细考察保罗的“见证”以前...

读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