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7

吴博士 解经式讲道实录

180817林前11章17-22上】

11:17我现今吩咐你们的话,不是称赞你们;因为你们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But in the following instructions I do not commend you, because when you come together it is not for the better but for the worse.

关于教会聚会时信徒该不该蒙头的讨论,保罗个人的意见至上一节讲述完毕。为什么只是保罗个人的意见?难道不也是神的意见吗?圣经记载的难道不是神所默示、因此代表神的意见吗?

是的,圣经记载的是神所默示的,圣灵借圣经作者的笔写出来的。但这并不等于作者只是一个记录的机器,不等于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完全过滤掉自己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在写作过程中,作者被圣灵充满、接受圣灵的启示,但他仍然是一个100%的人。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否则神也无需通过拣选特定的人来写,神可以自己写(神当然可以),或者让任何一个人写都可以了。神拣选特定人来写,这个人不仅要准确诠释神启示的旨意,而且要从作者个人有限的真实情感和理解方式出发,把神的旨意传达给每一个(同样是相对有限的)读者。因此,作为读者的我们,在读圣经文本的时候,也要像作者一样,在圣灵的启示下,以最真实无伪的情感和清晰单纯的理性,思考和领会神借圣经文字所要表达的丰富含义。

众:能不能停一下,这里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鲜的观点,我们原来以为圣经都是神的话语,是绝对的。这里全新的认知说,其实是通过100%的人来完成的。

事实上是这样的。每个作者都是人(不是半人半神,圣经没有这个说法),他写的是圣灵默示、许可,让他这样写的,他准确表达圣灵要他写的东西,这是毫无疑问、完全一致的。但他仍然站在人的角度,带有人的情感,以人的理解方式写出来。即使他写的不是100%“正确”,所谓“正确”是指,圣经故事里人物的话有些是错误的。否则作者就变成机器人了,若是机器人的话,神挑任何人都一样。或者自己写也一样。(众:这里破了我们一个迷信想法。)

其实以前是没想清楚,借着这次读经把这个问题想透。也不是迷信,只是趁这次机会想透,想透很重要,想透理性能接受。逻辑就两种,一种是机器人,是机器人神为什么要拣选人来写,任何人都能写,神自己也能写。可见是100%的人加100%圣灵的默示,才能进入圣经。

注意,重点不是区分哪些是上帝的旨意(即绝对性),哪些是作者个人的意见(即相对性),

注意,既然是人写的,有些是神的旨意,有些是人加进去的,我们怎么分辨?这个问题不存在,他的文字都是神默许的。因为我们是人,神让人写出来容易产生共鸣,作者讲出来刚好是我们的问题。人与人之间有共同的情感、共同的思维模式,容易相互理解。作者被圣灵启示,我们读的时候也被圣灵启示,圣灵也可以独立地与我们发生作用,就像与作者发生作用的机制是一样的。圣灵不是与作者互动以后就休息去了,我们只能从作者文本里去理解,不是的,我们在读文本的时候,圣灵与我们同在,同样帮助我们理解文本,就如帮助作者把文本写出来一样。关键是你让不让圣灵帮助。

在大多数情况下二者是交融在一起的;而是要用心领会,并看见,上帝的旨意通过作者的理性思辨和情感表达里,从圣经的文字里显露出来。在这样的过程中,同样是相对性的我们,如同圣经文本作者一样,也在理性认知和内心情感里引起共鸣,发出“神是真实的!”惊叹和赞美。

这犹如我找个代言人,找个小孩,以他幼稚的语言,表达出我想表达的。上帝与作者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关系。我们在听小孩表达时候,他的情感,他的天真,恰恰是神要让你感觉到的东西。用心领会,“心”是什么?心是心脏?不,是人用心领会,而不是头脑;是人里面一个与圣灵对接的功能,不是纯粹意念,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我们仰望圣灵,圣灵帮助我们,圣灵带领我们。在我们人生中有一种体验,当你与人争执的时候,突然我们的心不想争了,产生怜悯放弃争执,这是一种很深的情感、很深的人生体验,尽管你有道理,这种怜悯就是心。人与人之间交流也用心听,用心感受,也就是这个心,跟心脏的心是有区别的。心是与圣灵对接的地方,通过话语的方式。心不按严密的人信服的逻辑,一般指律法思维逻辑,心的领会是超越律法思维逻辑的,有恩典的跳跃式的东西:怜悯、恩典、宽容、反省、启迪。这个很难表达,我们尽量把它表达出来。

从这节经文开始,保罗要继续带领我们,进入另一个相关话题的讨论,即如何看待教会生活里的“爱宴”和“主的晚餐”?如果说,上一个话题保罗是用赞美的话开始的,那么,这里保罗用责备和严重不满的语气开始了。他说,你们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可见,他说话的动机,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换言之,不是出于“老我三动机”里的任何一个,乃是单单出于“新生命一动力”:希望他们在救恩上得益处。

“老我三动机”和“新生命一动力”我们在前面讲过,现在联系起来。保罗说话的动机很明白,是为了他们受益,在救恩上受益。保罗的用意还是要让更多的人在福音上得好处,不是为批评而批评。

11:18第一,我听说,你们聚会的时候彼此分门别类,我也稍微地信这话。For, in the first place, when you come together as a church, I hear that there are divisions among you. And I believe it in part,

保罗用罗列要点的方式表达他的意见。保罗点评的第一个点是;分门别类(there are divisions among you)。—– 对此,我的第一性反应是,人聚在一起,却“分门别类”,好不好?当然不好。对不对?当然不对。可是,请问,人能够做到不“分门别类”呢?在前面保罗不是从《创世记》的启示出发,谈了“男女有别”吗?甚至在经文11:16里,保罗还作了“我们”/“我们以外”;“神的众教会”/“神的教会以外”的区分吗?所以,在我看来,如果用保罗提到的自然本性的眼光看(“你们的本性不也指示你们”),人有“分门别类”(division)是一个最自然不过的人类事实,无可争辩。难道批评的,就是这个我们任何人都无可争辩的事实吗?既然所有的人,按照“本性”,都一定会“分门别类”的,保罗这里的批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保罗显然是在批评“分门别类”,我问出一个问题:保罗到底在批评什么?我这个问题是怎么问出来的?我们原先读这里是没问题的,保罗批评分门别类,分门别类当然不好,人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怎么分等级呢?!所以我们以前读这类经文时就虚心接受,保罗,你是对的,sorry! 我们把这节经文完全理解成保罗在批评我们。关键是我怎么读出问题来?这一点很重要,否则就读不出问题,教会基本上都听成批评,他的批评都是对的,后面就没什么好默想了。而且保罗整本牧养教会的书信,都被我们读成批评,分门别类啦,拉帮结派啦,没有爱心啦,反正都是问题,他批评都是对的。如果读成这样,基本上没什么好默想。看了我的读经笔记,能不能找到一个角度,默想一下我是怎么读出来的?

这里启示了一个很深刻的基督教圣经启示的思想:批评是没用的。这个思想非常深刻,而且这个思想可以用到我们的一切关系里面,批评是没用的。批评就是相对于上帝的律法要求,相对于人的良知要求,或相对于自我的高标准要求没做好,你指出来。你指出的是事实,我也承认我没做好,但指出来我就能做好了?我给你律法你就能做到了?!我也知道分门别类不好,对一个我很喜欢的人,和一个我很不喜欢的人,我就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我知道我不应该这样,连对孩子都会有差距。我知道不对,但我怎么做到?我们对整本圣经的理解就是这个问题了。神啊!我知道我不对,我有罪,但是我怎么做到无罪?假如批评就能使我无罪,那律法就能解决问题了!

为什么我们读到这类经文没有问题?因为知道他都是对的。他讲的是当年的教会的问题,其实今天的教会也有这类问题。但是,我怎么可能不分门别类呢?其实我们本身对保罗的话语是没有张力的,我们是面对自己的生命有张力。我都知道,我做不出来,这不就是罗马书7章的问题吗?我有两个律,我也想做好,我也想活得像特蕾莎修女一样,我也努力想做到。所以读这些批评经文全部没有张力,全部同意。知道、做不到、努力去做,又变成律法下的生命,可是我没做好,能不能上天堂,全是原来框架下的问题。

我这里提出,分门别类比较中性,那就换词儿:分门结党、拉帮结派、抱团、拉小宗派、观点一致的搞在一起,与观点一样的人一起聊天,互相加强,这就是人类现象,人类是有限的,保罗在批评这东西吗?我们以前都以为保罗在批评这东西,保罗批评是对的,但是我的问题是我做不到的问题。所以我们与保罗之间没有张力,我自己做不到,与保罗的批评是无关的,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这样经文就滑过去了。

我现在都问题,不是我觉得保罗有道理,而是我不认为保罗这道理我听懂了,我站在我的道理上对保罗的道理发出挑战。张力是这样产生的。不像以前那样,保罗的道理我是不挑战的;现在我认为保罗批评不对。为什么说他不对,因为我有道理。

众:实际情况就是这样,我们实际上很容易分门别类的,属血气的人就是这样的,是不是?

那保罗说,你们不应该是属血气的,你们为什么还这样?属血气的当然这样了,你们现在是教会了,这个怎么办?

众:这个要寻求保罗怎么解了。

寻求的是:属血气不对,保罗的话就是这个意思吗,全部是说我们不对吗?会不会保罗话里有些什么我们没听到?他不完全是这个意思?保罗的话被我们听成批评,保罗只为指出这样一个事实吗?圣经启示批评是没用的,压根儿就不在批评,这个亮光站住了,这个亮光同意吗?

众:同意!

我挑战的是批评没有用,让我们联想到保罗话里会不会有其他意思被我们忽略了?保罗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我寻求保罗的批评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挑战保罗批评的真正意思。

我认为,保罗出其不意的补充语,“我也稍微地信这话”,也表明保罗在教会里看见的“人类事实”(即“分门别类”现象),也部分地预料到了,因此不觉得特别意外。既然如此,保罗为什么要说你们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的狠话呢?

我从保罗这句话里挤出一点(提示),“保罗出其不意的补充语,‘我也稍微地信这话’”让我看到,其实保罗也同意我的观点,我跟他争的地方观点有点一致。这给我一个提示:也许保罗说的根本不是我与他争论的焦点,也许保罗同意我的观点,即人就是分门别类的;也许是保罗话里有些亮光,在我读的时候忽略掉了。

上述带问号的默想,把我思考的意向性带到了这节经文里的关键短句:come together as a church,在教会的名字下聚会。天哪,保罗的意思是显明的:在教会以外,或在我们遇见教会以前,出于人的自然本性,我们是“分门别类”的“自然人”。这不奇怪,也很自然。可是,如今我们终于在教会的名字下聚集了,居然照样“分门别类”,这就不对了。保罗的意思似乎是,在神的教会里,要求我们对人里面的“自然本性”,说No。让我们顺着这样的思路继续深入。

当我与保罗争论时,会更仔细阅读他的文字。刚才是将自然天性作为讨论焦点,人都是分门别类的。这里我注意到,你到教会来是在教会框架下,我从中见到一丝亮光:到教会以后,要对自然本性说:NO!不能仍然以自然本性作为讨论根据,这与圣经启示是一致的。我读到这个地方,突然见到亮光: 噢,老我里的自然本性,新我里不应该依然是自然本性了!至少保罗的话里多了一个内容,不是单单批评行为不对,不是单单批评人的自然本性。在教会框架下,我们仍然听成批评可能漏掉了东西,沿着亮光继续寻求,在教会里批评是没用的,社会上批评也是没用的,也许保罗把教会拉进来,是要表达什么,可能我们没有注意到。教会是对自然本性说NO的地方,不要轻易地掉进批评、律法里去。

 11:19  在你们中间不免有分门结党的事,好叫那些有经验的人显明出来。for there must be factions among you in order that those who are genuine among you may be recognized.

这节经文有点不一般。“不免”一词,再一次说明保罗对这里说的事(”分门别类”,divisions, factions)的出现,从人的本性看,不仅没有感到意外,甚至暗示这是“免不了” (there must be)。保罗还补充说,这事发生并不是一件完全的坏事,也有正面意义,就是:“好叫那些有经验的人显明出来。现在我的问题是谁是保罗说的“有经验的人”。

180817林前11章17-22中】

保罗还补充说,这事发生并不是一件完全的坏事,也有正面意义,就是:“好叫那些有经验的人显明出来。现在我的问题是谁是保罗说的“有经验的人”?“有经验的”一词,在这里是褒义,还是带有反讽含义的贬义词?如果按我的第一性反应,如果我们发现人群里有“分门结党”的现象,一定说明人群里面有坏人在作崇,所以这件事情发生的“正面意义”,就是让坏人暴露出来。可是,我查了几个英文译本,“有经验的人”一词有翻成“who are genuine”(真正的;真实的;真诚的),也有翻成“who are approved”(被证明的、通过考验的),都是带正面的褒义词。这样一来,就奇怪了,“分门别类”好叫我们中的那些好人显明出来。哪些好人?如何显明出来?

当我一直想在保罗的话语里找亮光时,虽然我觉得我有道理,保罗没道理;但又心里相信保罗一定有道理,我没道理,一定是他赢我输,所以更仔细阅读,更细心领会保罗的话语。这里说到“有经验的人”,那是指好人还是坏人?一般讲,分门结党的事情发生,让人显出来,第一性反应就是让挑拨离间的、蛊惑人心的人显明出来。但是,查阅后发现“有经验的人”英文解释都是正面的,特别是钦定版用词是“genuine”。让正面的人显明出来?有点奇怪了,分门别类怎么是让好人显明出来?要显明哪些好人?如何显明出来?问题就合理地跟出来了!

对此,我认为,保罗的意思是,

“对此,保罗的意思是”这是我读出来、写出来的。假如没有问题,我不可能有下面的字,是问题带出默想,深入默想时文字自然流出。这里“保罗的意思”是我写出来的,假如神秘主义,我可以说圣灵带领我写出保罗的意思。那么,有没有圣灵帮助呢?当然是圣灵帮助,事实是我读经文时想到保罗可能是这个意思,因为有了前面的问题,自然流出来。但是对不对呢?还是要仔细核对,感谢圣灵一直在帮助我。

我们在教会里看见了“分门结党”现象,这件事情的好处,是好让教会里的真正的好人,得以显明出来(be recognized, be made manifest)。

这句话哪里来的?就是圣经里来的,让那些genuine真正的人出来。其实我还是在讲圣经的意思,不是在自己瞎想,后面“保罗的意思”与经文扣得更紧。经文意思就是:让好的、经过考验的、更真实的人显明出来。

可是,这是怎么回事啊?

经文这么说,可是我还没理解,我必须在逻辑流里消化,这是怎么回事啊?我的问题又流出来了,这是我读经的思路。

我的默想是:保罗认为人“分门结党” 是不需要坏人来教唆,而是出于人的自然本性。

前面说过,我们的自然本性就是分门别类的,不需要别人来教,这里我站在一个真实的生命体验里观察。

也就是说,属肉体的人一定会“分门结党”的,这是人类社会生活里的“正常”现象。

这两句话不是我瞎说的,是根据我的人生体验。同意吗?是这样站住的。所以,你的人生体验、真实的观察、准确的观察也是很重要的。

就好像保罗在前面讨论的“男女有别”现象是正常的一样。

“分门结党”显然是带贬义的。上帝造人是平等的,你怎么能分等级呢?看不起人呢?但是我们还是看不起人。我这里特别拉出一个完全中性的“男女有别”,不带任何贬义,以此类推,或许“分门别类”也是中性的,也是正常现象?如果一个穷人、一个没有教养的人和一个贵族、一个有教养的人在一起,是会感觉不舒服的。

这些都是常识性真理(真相)。保罗真正要说的,在芸芸众生里,那些不“分门结党”的人,既那些“另类”们,才是“真正(genuine)的人”。也只有在教会里,才会有这样的“非自然人”出现。因此,我们在教会里看见芸芸众生的“分门别类”或“分门结党”现象,请不要奇怪,他们只是一些“自然人“而已;他们的存在,好让那些不自然的“真正的人”显露出来。这也正是教会存在的意义所在。

这个亮光是在整本圣经启示下得到的:老我不就是自然人吗?老我不是属血气的吗?但新人不是属血气的、不是情欲生的,乃是灵生的,不正是非自然的吗?保罗说的那些分门结党就是自然人,好让那些非自然人、新人显示出来。

不论我做到做不到,怎么会变成不自然人呢?整本圣经就是教你这个,神改变你,原来保罗是这个逻辑!这个逻辑在我们的第一性反应里是出不来的,而保罗就在讲这个,整本圣经就是讲这个逻辑。就这样,我突然进入保罗的逻辑了!

这个逻辑与前面的批评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上。保罗是在说,你要成为新人。大家有问题吗?我在示范怎么读经,怎么变成新人?答案就是读经读出来的,读经你就改变了,圣经话语是有力量的!如果读成保罗在批评人,而且批评是对的,那你尽量做得好一点,遇到穷人时客气点,掩饰一下里面很本然的情绪,那你就没读对,圣经读歪了,怎么改变你?!保罗重要的意思就没有读出来。

小柯:“在你们中间不免有分门结党的事,好叫那些有经验的人显明出来。”是说世人就是会有“分门结党”吗?

世人就是“分门结党”奇怪吗?保罗不奇怪,我们也不奇怪,我们发现我们和保罗是一致的。可是保罗再加一句就厉害了,要让不自然人显出来,我们绝对加不出那句话来!

11:20你们聚会的时候,算不得吃主的晚餐;When you come together, it is not the Lord’s supper that you eat.

从这节经文开始,保罗提到了教会里的聚会和主的晚餐。他的用意显然是,用这两个例子来具体说明,他为什么说“你们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且让我们仔细阅读,保罗到底说了什么?

这里保罗用具体例子,说明为什么你们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前面的“分门结党,让有经验的人显明出来”也是一个例子。

保罗说:你们在主的名字下聚集,来到教会,除了用心听道、齐声敬拜和祷告以外,还一起擘饼和喝杯,共进晚餐。

读这句话,要进入当年的场景,早年教会聚会的是各种身份的人,有富人、有穷人、有希腊人、有犹太人,用心听道,齐声敬拜和祷告,一起掰饼、喝杯,共进晚餐。你要让这个图像出来,是这样一群人,并不是乌合之众,保罗称他们为圣徒,原来基督是为你们死的。

我知道,你们原先各自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所受的教育和贫富水平都相差甚远。如今能够在主的爱里,冲破社会等级的隔阂,感谢主,这是何等美善的事啊!

假如原来是八杆子都打不到一块儿的人,现在居然在耶稣名下聚在一起,是不是爱把他们聚在一起?没有爱的感召、没有圣灵的感动,他们能做到吗?

把这样的聚会称为“爱宴”,一点也不为过。

他们有了一种新的活法,有钱人捐出钱,共同享受“爱宴”;他们尽量克服文化差异,等级隔阂,在教会里是肢体,是平等的,共同享爱,所以称这种聚会为“爱宴”。

你们在这里表现出来的爱心,来自上帝的感动,这是没有疑问的。可是,我不是称赞你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理由很简单,这样的爱心和爱宴,即便是在主的名义下,即便是受上帝的灵的感动,都算不得吃主的晚餐!

你(我)们会读成:除非在主的名下,除非在灵的感动下,才算是主的晚餐;我的解读是:假如不在上帝的名下,不在灵的感动下,那就不算,我说,即便……也不算。这是两种读法。你要想象当时的场景,当时这帮人聚在一起,是不是在上帝的名下?他背后是不是上帝?我的回答:是在上帝名下。否则早年不可能聚在一起,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比现在难多了。然而保罗批评的就是:即便是在上帝名下的这帮人。保罗所提出的是这帮人没想到的,他们以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保罗是在教导。保罗说,还不对。我们也同样不明白,不对在哪里?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往下读。

假如你们是新人的话,你们就不会分门别类,可你读成就是批评,那批评有什么用呢?保罗的意思是让那些新人出来,不是批评,反是启示,是讲一个新的What,是一个新的意思。

11:21因为吃的时候,各人先吃自己的饭,甚至这个饥饿,那个酒醉。For in eating, each one goes ahead with his own meal. One goes hungry, another gets drunk.

保罗讲“因为”是回答你的疑问,为什么我们即便有爱心,在主的名下受圣灵感动,仍然不算是“主的晚餐”?保罗说,“因为”。

保罗说,“因为吃的时候,各人先吃自己的饭,甚至这个饥饿,那个酒醉。”好吧,保罗弟兄,你说的确实是事实。可是,各人先吃“自己的饭” (each one goes ahead with his own meal),有什么不对吗?难道各人应该先吃“别人的饭”(each one goes ahead with other’s meal)”才是对的?另外,有些弟兄姐妹来聚会的时候,确实肚子饿了,他们聚在一起先吃饭,也许吃相也不那么雅致。可是,这算是一个严重问题吗?我们不是要体谅(不计较)他们原先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吗?不同阶层的人在一起,各自有不同的习惯和偏好,这应该是难免的事情吧?比如说,肚子饿的先吃饭,肚子不饿的先喝一杯,这也是很自然的啊?难道需要像军营里的士兵一样大家统一行动?保罗啊,你是不是在批评“酒醉”(drunk)的事?可能有人一时太兴奋了,多喝了一杯,有点过头了,这确实不好。那么,如果是有节制地小饮一杯呢?……保罗啊,在这里批评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还是认为保罗是在批评,在这个框架下思考,我提出一些反驳意见。我的意见合理吗?

这里提到的是“爱宴”与“主的晚餐”两件事。“爱宴”,一帮人不分贫富贵贱聚在一起进餐,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做到的,是教会共同的信仰把他们聚在一起,是弟兄姊妹关系才成为可能。他们也努力办得好一些,但难免有如保罗说的事实,饿的在吃,饱的在喝。保罗的话题仅仅是在批评吗?仅仅是批评的意思吗?如果保罗是批评,我们也承认是事实,那我们努力做得更好一点,仅此而已;如果保罗不仅仅是批评,很可能我们把经文读歪了,结果生命不能改变,那能怪谁呢?

11:22你们要吃喝,难道没有家吗?还是藐视神的教会,叫那没有的羞愧呢?我向你们可怎么说呢?可因此称赞你们吗?我不称赞。What! Do you not have houses to eat and drink in? Or do you despise the church of God and humiliate those who have nothing? What shall I say to you? Shall I commend you in this? No, I will not.

好家伙,保罗不仅没有回答我的一系列问号,反而一口气给了我们四个问号。且让我们逐一默想这四个问号,看看能在其中得到什么亮光吧!

1.  “你们要吃喝,难道没有家吗?”——注意,在这个问句里,中文“家”的英文是“houses”即”房子“的意思。对此问号,我的回答是,嗯,事实上,大多数信徒应该都有属于自己家的房子吧,虽然少数人也许没有一个像样的房子。但如今他们不分穷富和社会地位的区别,在“教会和爱”的名义下,愿意聚在一起吃饭。他们一定会觉得“如此行”是爱的善举了,也因此,这种不分贫富和社会阶层的聚餐式聚会,被早期教会称为“爱宴”,在保罗时代非常普遍,也深受信徒们的欢迎和重视。是的,保罗弟兄,他们有自己的家,和自己的房子。在非聚会的时间里,他们也都在各自家和房子里吃饭。只有当教会举办“爱宴“的时候,他们愿意把教会当作“家”,大家很放松,不分阶层,聚在一起,有吃有喝,“这个饥饿,那个酒醉”,不亦乐乎。仅此而已。你觉得这样的作法有问题吗?

这段话是我写的,我还是不很理解保罗这里有什么好批评的?我觉得保罗应该表扬,因为还是停留在原有的框架下。

读:2.  “还是藐视神的教会,叫那没有的羞愧呢?”——如果把第一句与第二句紧密地扣在一起去读,保罗的意思是明白的:既然你们各自都有用于吃喝的“房子”,却把教会的聚会当作吃吃喝喝的“家”或“房子”,对于这样的作法,你们还不觉得是“藐视神的教会”吗?对保罗这个质疑,我们可以这样反驳说,保罗弟兄,我们在这里虽然形式上看去也是吃吃喝喝,但与我们在各自的家(或房子)里吃喝,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如今我们因为心里有了主的爱,不分阶层和贫富的区别,从各自的家里走出来,一起共度时光,一起听道,一起敬拜,一起祷告,这是多么奇特和美好的信仰体验啊!你怎么说是藐视神的教会?

保罗说:你们不是都有家吗?在家吃不是一样吗?我说,不一样。我们以前都在家里吃,在这里吃我们体会到新东西,有一种信仰里的爱、互相关心、互相扶持,怎么叫藐视呢?

这里的不理解是因为我把保罗这话听成批评。我觉得挺好的,怎么还批评呢?我以前读,听成批评最没意见,当然保罗你是对的,当然我没做好;我现在读,对保罗批评有意见、不理解。以前读和现在读出读区别是在这个地方。

还有,你说,叫那没有的羞愧呢(humiliate those who have nothing)?这是什么意思?谁是“那没有的”(who have nothing)? 是指让没有爱宴经历的教会外的人,感到羞愧?还是指让参与爱宴的弟兄姐妹里相对贫穷的人,感到羞愧?如果指前者,难道他们不应该感到羞愧吗?如果指后者,我们举办爱宴的目的,不就是让不同阶层的弟兄姐妹们在一起,在爱里互相尊重,在主里互相平等吗?怎么会叫他们感到羞愧呢?

坦率地说,以上两段话是我对保罗弟兄两个问号的的第一性反应。我承认,在我对保罗的反诘里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弟兄姐妹们,请注意了,即便我真的很有“道理”,于我自己又有什么益处呢?难道我这些自以为是的“道理”,不需要在保罗的话语面前破碎吗?如果我的“道理”与保罗的“道理”之间发生了张力,而我的”道理”居然完整无损地保留了下来,这对我有什么益处呢?难道说明我很厉害,保罗很没用?

这是我的谦卑,因为我受圣经启示知道,圣经是受神默示的,是借着圣经来改变我们的,而不是我们可以在圣经面前完整无损混过去。我跟一个教授讨论问题,也许我的道理真的胜过他,我有可能比他更厉害。但在圣经面前,除非找死。你也许可以做到与保罗一样,那首先必须要破碎了才有可能。这是很重要的,然后出来下面的默想。

好吧。让我谦卑下来,仔细想想保罗的“道理”在哪里?以下是我的默想,愿与弟兄姐妹们分享。

保罗的意思是这样的。虽然你们以“教会和爱”的名义,却把教会的聚会,当作平时在家里的聚餐一样,吃吃喝喝,这个饥饿,那个酒醉,不亦乐乎,那么,对不起了,保罗严肃地说,这不是别的,恰恰是“藐视神的教会,叫那没有的羞愧”了。为什么说是“藐视神的教会”?—– 因为神的教会并不用于“满足人属肉体需求”的“家”,而是用于“满足人属灵需求”的“家”,即 “此家”(属灵的),非“彼家”(属肉体的),对不对?如果混淆了,不就藐视了神的属灵的“此家”了吗?

噢,有道理,保罗的逻辑框架有点出来了。

那么,什么是“叫那没有的羞愧”的意思呢?我的默想是:因为,穷富不等、社会地位不同的人,各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他们对饮食的需求也会很不一样。如果在各自的家里吃各自的饭,这些差异不会相互干扰。如今他们聚在一起吃饭,社会地位高的人对社会地位低的人,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一定是难免的。你这边觉得很是快乐,他那边很可能觉得受到压力。(请设想,如果让我与英国王室的公主一起吃饭,我会感到自然舒适吗?)所以,保罗很实际,他说,你们这样的聚会,尽管举办者和参与者的用意,都是良善的,但在实际效果上,却成了“藐视神的教会,叫那没有的羞愧”,也说不准呢!

180817林前11章17-22下】

我们也许会说,教会里的“爱宴”,不是单单满足信徒们吃喝的需求,主要是满足弟兄姐妹之间的“爱”的需求,因此不能简单地说成是“属肉体的”,也包括精神和信仰层次的“爱”啊!哦,这是对的,也是事实。但是,我们要注意,“属肉体”(flesh)一词说的,并不单单是“满足身体需求”,也包括“满足人的精神(包括信仰)上的爱的需求”。但若没有与永恒的上帝挂钩,仍然还是“属肉体”(flesh)的。(参考《罗马书》8章)。

我们对属肉体这个词的理解,要站在罗马书第8章所启示的那个位置上去理解,而不是顾名思义的属肉体;或平时社会文化上理解的肉体情欲。罗马书第8章说:不与永恒相连的心思意念都是属肉体的,包括精神上追求的名、利、善,个人事业,个人英雄主义;也包括对爱与理想的追求,即便是牺牲自己的对爱情追求,即便为人类事业自我牺牲的精神追求,只要不跟上帝相连,还是没有用的(与救恩无关)。 所以,关键是你有没有与上帝挂钩。假如没有挂钩,保罗这段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虽然你自己的感觉非常好,自己觉得是爱,觉得与上帝挂钩,但假如没有挂钩呢?!保罗提出了这种可能性。

我们的理性会问,那怎么挂钩呢?什么挂钩呢?你问对问题了,保罗终于引导你问对问题了。原来自我感觉好得很,自我感觉爱得很,自我感觉已经挂钩了。一次“爱宴”不辞辛劳,照顾穷人,你都被自己的作为所感动。保罗说,假如你没有与永恒挂钩,这些都是属肉体的。虽然你以神的名义,虽然你被上帝的灵感动,虽然这是美善的事,虽然这已是你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是属肉体的。保罗的这层意思出来,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个警醒。很大的警醒!

而我们前面自以为是的读成批评,把保罗的真正意义搞没了。保罗启示你的是一个什么,你没看见,还以为看见了。虽然你做得好,我不能表扬你,因为在相对世界里你已经做得很好,但假如没与绝对挂钩,不是得益,而是有损的。  

3.“我向你们可怎么说呢?”

保罗说,我不能说你好,说你好是对你有损的,教会真正要给你的,不是让你自以为义,自我感觉好。当年叛徒犹大,批评为主耶稣抹香膏的女人浪费钱,这钱该拿去救济穷人。他这个自我感觉多好?比耶稣还好,他多善啊,想到穷人。教会“爱宴”信徒们自我感觉的好与犹大的好,是不是一样的东西?人里面的善,打着神的名义。

保罗说,我知道你们的用心和动机都是好的,但你们这种出于“好用心”的爱的聚会,最后却落得了“不是受益,乃是招损”,才是我所担忧的,对此,我向你们可怎么说呢?是啊,我也很好奇,保罗你能怎么说呢?(其实,保罗要说的话,就是经文11:23-34里的话了。)

4.“可因此称赞你们吗?”保罗说,我知道,你们很想在这件事情上听到我对你们的赞扬,因为你们目前能够做到这一步,与以前相比,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我是不是应该因此称赞你们呢?保罗的回答是四个字:我不称赞。为什么呢?请仔细阅读并领受保罗在经文11:23-34里的重要信息。

显然,我们的问题是一上来只看到保罗是批评。我们作大人的也有这个体会,跟孩子说话其实不是批评,孩子总觉得我们在批评他。其实我们想启发他还有东西,不要满足于现有的东西,但听的人总是听成批评。我们在上帝面前,就是听成批评的人。这就是保罗说的,在律法下做事,总想上帝表扬我们,每天总想上帝表扬,或者边上人表扬,或者自己表扬自己。

你去网上查一下,讲经人都说是批评。这个教会多糟糕,我们教会也有问题,所以一起被保罗批评,陷在里面出不来。保罗当然是在批评,其实表面批评后面透露出一个巨大亮光——救恩。又回到救恩那个点。假如我们只能领受批评,又改不了,就等于白读。不是你改不了,是肯定改不了,因为批评不能改变人。

今天讲的经文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读这类经文自己里面总是跳出批评,而且还不明白批评是没用的。唯有寻求救恩,救恩在哪里?就在经文里面,在看似批评的经文里!这时你才老老实实,发现除了批评以外保罗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要讲,跟那个相比,批评根本不算什么,批评毫无意义。这是今天要消化的,要站立住,要应用到其他经文,要不断提醒自己,破除律法思维。

然后,我们的意向性被保罗调起来了,解经思维调起来了,问:保罗,你到底想说什么?保罗自问自答,我要怎么跟你说呢?我向你们可怎么说呢?这是很难的。因为很难,你要看保罗是怎么说,我们很好奇保罗会怎么说出来。然后你发现就是“主的晚餐”。“主的晚餐”以前根本没有真正领受,从来没仔细读过,期待,期待!

今天我们就停在这个地方,以前总是听成批评,破除这个思维定向,再问保罗在说什么?然后读下面的经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作者

bei.huang2015@icloud.com

相关文章

《哥林多前书》第15章8-10节

第四组见证人:保罗自己。保罗的证词是三节经文...

读出全部

《哥林多前书》第15章5-7节

在进入今天的经文,仔细考察保罗的“见证”以前...

读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