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1

吴博士 解经式讲道实录

180901林前11章23-26上】

“主的晚餐”共四节经文,前三节是主的晚餐,后一节经文是保罗对主的晚餐的感谢、领受与总结。今天邀请杜姊妹朗读并带领,有需要的地方我补充。

接下去的三节经文,是保罗关于“主的晚餐”(也有称“圣餐”)的记述。根据我的检索,“主的晚餐”专用名词,在整本圣经里只出现过一次,是在《林前书》11:20你们聚会的时候,算不得吃主的晚餐”。其实在那里也只是提了一下“主的晚餐”这个名字,就说“算不得”三个字,等于什么也没有说。但这名字所对应的真实事件,却被四福音书里的前三部记录了下来。注意,保罗写《林前书》的时间大概在主后57年(也有说59年),离耶稣受难已经有20多年了。因此,“主的晚餐”作为教会敬拜的传统,也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保罗在这里回顾这个传统的起源,他要强调的是,这个传统不是人为创造的,而是保罗在这里说的,“原是从主领受的”( received from the Lord)。但是,这个最初由耶稣亲自设立的教会传统,在经历了20多年后,到了保罗时代,就开始出现偏差了,就是把“主的晚餐”与教会里举办的“爱宴”,无论在理解上还是在所要传达的信息上都逐渐混淆了,因此才有了保罗在前面说的“你们聚会的时候,算不得吃主的晚餐”的话。那么,怎样才“算得上”主的晚餐呢?什么才是它真正要传达的信息呢?

11:23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For I received from the Lord what I also delivered to you, that the Lord Jesus on the night when he was betrayed took bread, 11:24 祝谢了,就掰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 and when he had given thanks, he broke it, and said, “This is my body which is for you. Do this in remembrance of me.” 11:25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after supper, saying, “This cup is the new covenant in my blood. Do this, as often as you drink it, in remembrance of me.” 

我发现,保罗仅仅用了三节经文,就把“那一夜”里发生的事情,给我们描述和传达了。关于“那一夜”,保罗会不会遗落了什么其它重要的信息呢?为此,我作了一个平行对比,转录如下。

   《马太福音》26:26-30: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掰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但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与上述三节经文对比,这里多出了一句话:“但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 暗示耶稣自己即将遇难升天,与天父相聚。

   《马可福音》14:22-26: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了福,就掰开,递给他们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他们都喝了。耶稣说:“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的。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神的国里喝新的那日子。” ——这里的描述,与《马太福音》的基本相同。

   《路加福音》22:14-23:时候到了,耶稣坐席,使徒也和他同坐。耶稣对他们说:“我很愿意在受害以先和你们吃这逾越节的筵席。我告诉你们,我不再吃这筵席,直到成就在神的国里。”耶稣接过杯来,祝谢了,说:“你们拿这个,大家分着喝。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等 神的国来到。” 又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掰开,递给他们,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也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看哪!那卖我之人的手与我一同在桌子上。人子固然要照所预定的去世,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他们就彼此对问,是哪一个要作这事。—— 在医生路加的叙述里,有关现场的信息,他除了把《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的最后一句话放在第一句话的位置以外,在耶稣说话的最后部分,补充了对于叛徒犹大的评论,并与他自己的结局作了对比:看哪!那卖我之人的手与我一同在桌子上。人子固然要照所预定的去世,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

   《约翰福音》是福音书里唯一没有记载有关“主的晚餐”的任何情节。但有圣经专家称,关于“主的晚餐”传达的属灵信息,都包含在《约翰福音》13:1-35(为门徒洗脚),和《约翰福音》6:22-59(生命的粮)里了。

现在,我们分别默想经文11:23-25。

第一句:(11:24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For I received from the Lord what I also delivered to you, that the Lord Jesus on the night when he was betrayed took bread。

在英文里,用一个逗号隔开,分成前半句和后半句。前半句是:For I received from the Lord what I also delivered to you,(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首先,关于 “主的晚餐”的具体经过,和主在现场所说的话,我们所有的人(包括保罗)都是从在场的门徒那里得知的。可是,在这半节经文里,保罗却强调了“我从主领受的”并“传给你们的”。可见,在保罗的认知里,关于“主的晚餐”的信息,已经超越了门徒们肉身传话的中介,是直接在灵里(当然也是通过门徒们的见证)从主基督那里(from the Lord)领受了。那么,他到底领受了什么呢?一个敬拜仪式?一套纪念程序?还是在这一切以外的、一个人肉眼不可见、人的自然理性也无法参透、人的正常语言无法表达的、某个“神秘东西“(mystery),被他领受了?可是,既然用正常的理性语言无法表达,保罗又打算怎样把这个mystery传达给我们这些与当时场景相隔了2000多年的的基督徒呢?简言之,使我非常好奇的是,保罗将要会用怎样的文字,来表达这个神秘事件的经过,和他对此事件的神秘体验呢?

我的上述好奇心,很快就被满足了,或者,大大失落了。因为我发现,保罗描述的,也就是这里的三节经文,几乎是照抄了渔夫使徒马太和马可的现场记录。对此,保罗没有做任何额外的补充和发挥。他们用的都是尽可能精炼的“纯白描性语言“(pure descriptive language),为我们还原了当时的场景,让我们得以身入其境地去体验现场。在他们的叙述里,都尽量不让我们被场景里耶稣以外的人与事分心,而是单单注目耶稣的所行所言。

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有时间;有人物;有动作。再说一遍,时间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这是人类历史上特定的一天;人物,“主耶稣”,拿撒勒木匠的儿子,也是我们的主;动作:“拿起饼来”,一份最普通不过的可以用来食用的饼。——然后呢?请继续仔细聆听。

第三句:(11:25)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after supper, saying, “This cup is the new covenant in my blood. Do this, as often as you drink it, in remembrance of me.”

此刻,在场的门徒们还处于极度的震撼中,并努力记住眼前所发生的一切。耶稣的动作和话语,还在继续。发生了什么?粗看起来,保罗这里描述的耶稣的动作和话语,似乎与前面(11:24)所描述的,是3个简单的平行对应关系:“吃”与“喝”平行;“面包”与“这杯”平行;“基督的身体”与“基督的血”平行。对应的目的也是同一个,都是“为的是纪念我”。但在用心细究以后,我发现前后两节经文之间,除了平行关系,还有两个递进关系。

1.   这节经文里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新约(the new covenant)。根据我的检索,“新约”一词在整本《旧约》里只出现了一次,(《耶利米书》31:31“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在整本《新约》 里出现了七次。1.《路加福音》22:20“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2. 就是保罗的这节经文,他明显引用了路加医生的现场记录;3. 在《林后书》3:6“他叫我们能承当这新约的执事,不是凭字句,乃是凭着精意。因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其余四次都在《希伯来书》里(8:8;8:139:1512:24)。 因此,此刻很可能是主耶稣第一次对门徒们提到这个概念。他们一方面感到亲切熟悉,因为门徒们都熟读旧约,了解covenant(约)概念的丰富含义,即上帝与人类之间的约定和应许;但又感觉陌生和模糊,什么是新约里的“新”的意思?难道千古不变的上帝还会改变吗?如果是新的,新在哪里呢?难道旧约里应许的弥赛亚终于要来了?

对这些疑问,耶稣用一个短语回答了:新就新在,这是一个“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即上帝与人类的“新约”,是设立在我为你们所流出的血里的!正如后面保罗指出的,如果说吃“掰开的面包”,是为了纪念基督的“死”;那么,喝“这杯”(因为血代表生命),就不仅仅是纪念基督的“死”,更是指向一个“生”:基督与门徒的全新关系和应许,即新约,因此诞生了。

2.   在前一节经文言及“吃”时,主基督只说了“do this (如此行)”;但在这节经文言及“喝”时,主基督补充了一个短句,“as often as you”。所以,这里的吩咐语“do this”,就不仅仅局限在一个现场动作的命令,还包含了对基督徒日后经常性行动的吩咐了。换言之,如果说基督的“死”,在基督这里,是一次性完成的;那么,基督与门徒之间所建立的“新约”关系,要在门徒们日后的生命经历里逐渐展开。在这个意义上看,短句“in remembrance of me”,也就要经历时间的考验了。 对此补充(“as often as you”)的含义,我在后面还会深入展开。

至此,保罗仅用了三节经文,就把“主的晚餐”里主的所行所言,全部传达完毕。保罗的传达实在精炼,全部都是用“白描性语言”,没有加上一句自己的话。我禁不住想,对如此重要的、主亲自设立的圣餐,难道保罗就没有自己的话要说吗?当然不是。从下节经文开始,一直到经文34,就是保罗要与我们分享他对圣餐的领悟,和在教会牧养事工上的应用了。

这个描述还原到第一性场景,那天晚上主角是耶稣,耶稣在那个晚上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保罗也是从在场的门徒那里听到的,也就是四福音书中有三福音书记下的,保罗的三句经文也是重复他们的。假如这个东西那么神秘,保罗到底会怎么给我们传达呢?我们很好奇。保罗很快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用三句经文表达了。发现几乎照抄现场记录,没有任何发挥。现场记录是几位渔夫用精炼的语言,白描式语言的记录。现场的一个动作、两句话,要记住什么呢?当然是记住当时发生的事情:动作与话语。没有记住,你怎么默想,这是显而易见的。他的吩咐,使得在现场的人记得很清楚,不会忘了这事。我们的默想必须单纯,我们必须回到第一性,耶稣到底说了什么?这些话到底什么意思?我们必须回到当时的场景,你的默想根据耶稣的话,越精炼、越单纯、越好。

“你们如此行”,面包放在嘴里慢慢吃,就是如此行,为了“纪念我(in remembrance of me)“。“in remembrance of me”,英文介词是in ,不是for(为了),这里的介词有点微妙。新约in用的比较多,在基督里用的也是in。如果用for(为了),我的体会是出来怪怪的念头,我作这事是为了纪念你,为什么纪念你?因为你替我牺牲了,所以要纪念你? 好像变成一个我对你的回报,整个过程就像演戏一样,会出来一个公义性的结构。如果是in,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通过“如此行”,你就in(在)我的里面。我们以前的生命状态是听了以后就忘记,我们“如此行”之后的生命状态是“记住”他。假如真有创世主的话,我们被造物已经把他忘掉了,源于不相信,这是我们原本的生命状态。从原本的生命状态变成新的生命状态,始终记住我们原来是被创的,是被造物,上帝是真实的。两者是不同的生命,可以比较出来。我们信仰当真的时候,生命里有他了,而且有他启示的一切东西。这是怎么达到的呢?就是通过“如此行”进入新的状态!这样我能感觉in跟for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如此行”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才能改变生命,手段与目的可以合一。那“行”什么呢?就是吃他的肉(在这里就是吃面包),喝他的血。唯独吃他的肉,喝他的血,你才能变成他这样的人。怎么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可以继续问,最后他是“道成肉身”,他的肉身就是道,吃他肉、喝他血就是咀嚼他的道,道就是话语。“如此行”既是道路,又是真理,又是生命。“如此行”本身就变成那么重要了。因此,单纯回到他的话语就可以了,本身包含很多东西。

第三句:(11:25)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after supper, saying, “This cup is the new covenant in my blood. Do this, as often as you drink it, in remembrance of me.”

此刻,在场的门徒们还处于极度的震撼中,并努力记住眼前所发生的一切。耶稣的动作和话语,还在继续。发生了什么?粗看起来,保罗这里描述的耶稣的动作和话语,似乎与前面(11:24)所描述的,是3个简单的平行对应关系:“吃”与“喝”平行;“面包”与“这杯”平行;“基督的身体”与“基督的血”平行。对应的目的也是同一个,都是“为的是纪念我”。但在用心细究以后,我发现前后两节经文之间,除了平行关系,还有两个递进关系。

1.   这节经文里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新约(the new covenant)。根据我的检索,“新约”一词在整本《旧约》里只出现了一次,(《耶利米书》31:31“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在整本《新约》 里出现了七次。1.《路加福音》22:20“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2. 就是保罗的这节经文,他明显引用了路加医生的现场记录;3. 在《林后》3:6“他叫我们能承当这新约的执事,不是凭字句,乃是凭着精意。因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其余四次都在《希伯来书》里(8:8;8:139:1512:24)。 因此,此刻很可能是主耶稣第一次对门徒们提到这个概念。他们一方面感到亲切熟悉,因为门徒们都熟读旧约,了解covenant(约)概念的丰富含义,即上帝与人类之间的约定和应许;但又感觉陌生和模糊,什么是新约里的“新”的意思?难道千古不变的上帝还会改变吗?如果是新的,新在哪里呢?难道旧约里应许的弥赛亚终于要来了?——对这些疑问,耶稣用一个短语回答了:新就新在,这是一个“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即上帝与人类的“新约”,是设立在我为你们所流出的血里的!正如后面保罗指出的,如果说吃“掰开的面包”,是为了纪念基督的“死”;那么,喝“这杯”(因为血代表生命),就不仅仅是纪念基督的“死”,更是指向一个“生”:基督与门徒的全新关系和应许,即新约,因此诞生了。

180901林前11章23-26中】

2.   在前一节经文言及“吃”时,主基督只说了“do this (如此行)”;但在这节经文言及“喝”时,主基督补充了一个短语“as often as you(每逢)”。所以,这里的吩咐语“do this”,就不仅仅局限在一个现场动作的命令,还包含了对基督徒日后经常性行动的吩咐了。换言之,如果说基督的“死”,在基督这里,是一次性完成的;那么,基督与门徒之间所建立的“新约”关系,要在门徒们日后的生命经历里逐渐展开。在这个意义上看,短句“in remembrance of me(纪念我)”,也就要经历时间的考验了。 对此补充(“as often as you”)的含义,我在后面还会深入展开。

我补充一下以上的意思是怎么读出来的。 

第1点:原来总是读出经文第二句与第三句是平行结构,现在仔细读,第二句与第三句比较,发现确实有新东西,新约概念出来了。“新约”概念很重要啊,可是检索发现,“新约”在旧约里只提到一次,在新约里提到七次,保罗在《林前》照抄《路加福音》,后面就没有再提到了,这些信息原本在经文里,只是没有发现出来。

更有趣的是,保罗又在《林后》提到“新约” 这个词,【林后3:6】“他叫我们能承当这新约的执事,不是凭着字句,乃是凭着精意;因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叫人活。” ,当“新约的执事”出现,设想一下新约执事是干什么的?马上联想到“字句”是什么意思?“字句”的概念立刻出来了,然后联想到吃肉喝血就是吃字句。新约的执事就是帮助弟兄姊妹怎么去咀嚼神的话语,把话语里面真正的属灵信息领受过来。我这样联想:如果旧约的执事是带领做献祭动物的仪式,新约的执事带领做圣餐,圣餐不再是个仪式了,有更深刻的含义,你在吃他肉,喝他血里你改变了,道成肉身,即从他的道里面生命改变。所以,新约执事是帮助弟兄们一起从话语里领受他的道。第一件困难的事是领受时不要被字句套住,不是凭字句,乃是凭精意;因为字句叫人死,精意叫人活。新约执事要帮助弟兄不要被字句搞死了,在字句里读出精意,才活了。这样新约执事的功能就这样出来。《希伯来书》也把旧约和新约的区别,可以参考。

还有一个问题:“新约”新在那里?我发现耶稣已经回答了!而且耶稣作了最好的回答,即精确、又简单:“新约”就新在在我的血里面设立,全部意义在我的死里、在我的十字架里、死而复生的大能里,假如你与我死有份,你也有复活的份。新就新在这里,问题一问,意思就在那里了。

联想:“掰开的面包”代表“死”,身体被掰开;杯里的血代表生命,新约在我血里设立。突然发现这个平行结构也是个递进结构,是很重要的递进结构,就是一个:从“死”到“生”。

并且“每逢( as often as) ”是在喝杯的时候提到,不是在掰饼的时候提到,这意味着死是一次性完成;生到是每逢( as often as) ”,要延长到现场以后的日子。所以,此刻的吩咐语“do this”,就不仅仅是一个局限在现场意义的吩咐,还包含了对基督徒日后经常性行动的吩咐了。“每逢”的意思让我想到,每逢你在教会吃“圣餐”的时候纪念我,这是我们自动加进去的,其实耶稣压根儿没说:以后举行圣餐仪式的时候你要记住,没有这个话,这让我震惊;甚或压根儿就没说:以后要搞圣餐仪式来纪念我。每逢吃喝就是平时吃喝都要纪念我,扩展开来,你的一切吃喝享受都是因为我,你的生命就在我恩典里面。如果这样,圣餐的概念都可以突破了!我们为什么习惯在吃圣餐的时候记着他,其实圣餐的概念都可以突破了!办圣餐也是后来人做出来的,有的教会一个月办一次,有的一周办一次,有的每天办一次。但是,最原初的版本就是这三句话!回到最原初的第一性版本,所有的信息都应该回到原点。

再补充一个第3点。我们会觉得跟着吴博士读经很棒,吴博士读经很认真,这次读出来不一样,确实是这么回事,然后我们只记住新东西,这次收获很大,我以前没读出来,这次读出来了,这就是知识。你忽略掉你早先(领受)的那部分,看重这部分知识了不起,你原先的知识也是了不起的知识啊!一旦你把他读成知识,全都没用的。尽管你兴奋很久,然后你告诉其他人,大家都知道了,你又觉得这个新知识没意义了,又没有新鲜感了,你还有什么牛角尖可以钻?!你的新奇、兴奋维持不了多久;或者人家没读出来,你读出来了,倒变成自义。(阿门!)这感觉是没用的。那什么有用呢?这个问题要紧盯不放,这次一定要抓住!别以为又学成知识了。这个提醒很重要。所有圣经的意思又变成新的知识了,兴奋点归到一个新知识就结束了。

至此,保罗仅用了三节经文,就把“主的晚餐”里主的所行所言,全部传达完毕。保罗的传达实在精炼,全部都是用“白描性语言”,没有加上一句自己的话。我禁不住想,对如此重要的、主亲自设立的圣餐,难道保罗就没有自己的话要说吗?当然不是。从下节经文开始,一直到经文34,就是保罗要与我们分享他对圣餐的领悟,和在教会牧养事工上的应用了。

11:26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For as often as you eat this bread and drink the cup, you proclaim the Lord’s death until he comes.”

请问,这节经文是主的话,还是保罗的话?是保罗的话。因此,如果说保罗只用了三节经文,就把主设立圣餐的经过和内容传达完毕,那么,可以说,保罗只用了这里的一节经文,对他在圣餐里领受到的,那么丰富,那么深刻,那么不可言传的属灵信息,他竟然只用一句话,就全部表达出来了。真的令我叹为观止。(注意,我们可以把后面的经文(11:27-34),读成保罗把自己对圣餐的领受,具体应用到教会里牧养事工的劝勉和教导上。)

现在,让我们一起慢慢地、细细地默想和咀嚼,保罗高度浓缩的“一句话感悟”:“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 我在其中找到了五个关键词:

1. 副词“每逢”(As often as);

2. 定冠词“这饼与这杯”里的“这”(the);

3. 动词“表明”(proclaim);

4. 名词“主的死”(Lord’s death);

5. 短句“直等到他来” (until he comes)。

在这五个关键词中,前两个是保罗直接从主的话语里借用过来的;后三个是保罗的表达。且让我们逐一默想如下:

第一个关键词:副词“每逢”(As often as)的默想:

1. “每逢”(As often as),可以表达为,在我们日后的人生里,一定会重复“如此行”,即因为肚子饿了而“吃”,和因为口渴了而“喝”,此动作会不断重复进行,直至我们“出于土,归于土”。当我们进行这些日常的重复的动作时,要务必记住,今天在这里发生的事(即“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里发生的)。换言之,我们今天“效法”(imitate)基督的两个动作,“吃”与“喝”,将不再局限在此情此景的“当下”里,而要向日复一日的“以后”延伸开去。我认为,这是保罗在这节经文里向我们传达的第一个领悟。

2. 那么,什么是从此情此景的“当下”向日复一日的“日后”延伸的意思呢?是指在以后的每一次重复里,你们都“不忘记”今天此情此景,“不忘记”我今天向你们所做的事,与你们所说的话吗?换言之,“延伸”仅仅是通过“记忆”,把“此情此景”,与“日复一日”连在一起吗?我们与此情此景里的耶稣之间的纽带,仅仅靠“记忆”去建立吗?

问题:难道我们过去所做的事 ,就是靠记忆连接吗?耶稣通过门徒,把那一夜的场景告诉我们,我们记住了;问题是,我们跟那个的联系就是靠记忆连接吗?还有没有其他连接呢 ?我们容易想当然地认为,记住就不得了了,记忆耶稣的吩咐是我们的得着。这些都要导向一个更深的,或者真正耶稣要说的意思,导向一个我们没看见的东西! 

当然不是,别说人记忆的储存量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连“人的记忆”在本质上都是暂存的。我们对永恒的信仰,怎么可能建立在“暂存的记忆”上呢?可是,在耶稣话里重复了两次的in remembrance of me(记住我,不要忘记我!),如果不是指记忆,那么,又是指什么呢?换言之,如果不是靠记忆,“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又是如何“延伸”到我们日复一日的此生的每一天里?——对此疑问,感谢主,我在保罗第二个关键词里,看见了亮光。

哇,好问题!第二个关键词只是“the”而已,怎么会呢?

第二个关键词:定冠词“这”(The)的默想

1. 我认为,如果“此情此景” 与“日复一日”之间,只靠记忆连接的话,那么,这节经文里的定冠词“the”,就应该换成不定冠词“a”了。为什么?因为,在我们以后的日常重复里,我们所吃所喝的,就不应该是“此情此景”里这个特指的“这饼”(this bread)和“这杯”(the cup),而应该是泛指的、一般的“那饼和那杯”了。由此可见,保罗传达的不是基督与门徒们之间通过记忆的“连接”,乃是一个远比记忆更深刻和丰富的“连接”。那是什么呢?

我补充一下。如果是靠记忆的话,那天是个特指,今天是泛指;当我吃泛指的(餐)时想起特指,从泛指想起特指,这叫记忆。现在不是用泛指的a,主耶稣基是用the,每逢未来也是the,所以我想起来有可能不是靠记忆。

2. 我注意到,在基督的原话里,从“吃这饼”的“当下”的命令,到“喝这杯”的“日后”的吩咐,是用“每逢”(as often as)一词过渡和延伸的。这是保罗从主基督话语里领悟到的核心信息,主基督向他的门徒们启示了一个属灵的真相:门徒们(我们)日后重复享用的日常饮食,虽然在肉眼看来,只是普通的饼和普通的饮料,其实不然;真相是,我们每一日里都在享用主基督“被掰开的身体”,和“所流出的血”。因为基督徒的生命,从此以后都“活”在主的恩典下。这恩典是白白得来的,就如同“此情此景”里你们从我的手里接过去的“这饼与这杯”一样。

对!不是通过记忆连接,乃是通过看见的真相,从看见那一刻起,从领受那一刻起,我们就活在真相里。为什么会给我们带来震撼呢? 领受真相,我们就会震撼!一旦变成一个教义、一个结论,就没有震撼。圣经启示的是个真相,但是我们肉眼看起来就是个普通饼,然后主说:这是我的身体。他指的是真相,那刻也是真相。他只是借着饼、借着肉眼、动作告诉你,灵里的更真实的真相就是:你在我的生命里,你在我的恩典下。

我们可以接受这个结论,但是很难接受这是真相。假如这就是他启示的真相,我们却不能接受这个真相,那我们还是活在比喻啊、理论啊、结论啊、文化啊,我们还是没把基督教看得很真。从结论上来讲,没有什么新东西,就是从此以后我们真的活在主的恩典里。一旦属灵看到每一刻都这样,是一个挑战,挑战我们还习惯于在肉眼的遮蔽下。

3. 再说一遍,在保罗的领受里,主基督在“主的晚餐”向门徒们上发出的两个宣布,(“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虽然在肉身的眼里,即便在现场,也只是一个“比喻”;这个“比喻”在门徒们日后的经历里也只是一个“记忆”;但是,在基督徒属灵的眼里,却在领受的第一刻起,就是一个“真相”;这个“真相”,既不是“比喻”,也不是“记忆”,而是超越了语言“比喻”的有限性,和人的“记忆”的暂存性,从“此刻”延续到“日后”的每一日,直到“永远”!

第三个关键词:动词“proclaim”的默想:英文“proclaim”有“表明”和“显示”出来的意思,也含有“宣告”的意思。下面是我的自问自答:

a) 在保罗的表达里,谁是动词proclaim的主语?是基督吗?——不是的,是你们,也就是我们,即所有基督的门徒们,要proclaim。

b) 向谁proclaim呢?——向这个世界,同时也向基督,proclaim。

c) 用什么proclaim呢?——用我们活在日常生活里享用主基督赐给我们的新生命的每一天,来proclaim。

d) proclaim什么呢?——proclaim“主的死”(Lord’s death)!

e) proclaim到什么时候?——“直等到他来”。

第四个关键词:名词“主的死”(Lord’s death)——关于这一点的默想真是令人震撼!保罗要基督的门徒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日里,不断地、日复一日地、as often as “吃与喝”要“表明和宣告”的,居然是“主的死”(Lord’s death)!天哪,在这个世界上,哪有一个门徒愿意向世界宣告自己的主死了???可是,这千真万确正是保罗这句经文的意思。

180901林前11章23-26下】

第五个关键词:短句“直等到他来” until he comes。——听啊,这才是保罗所领悟的最最核心的信息:“直等到他来”!我们的主没有死。他是一个死而复活、救罪人“出死入生”的神。请回顾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开篇就满怀激情地宣告说:“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就如经上所记:“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吗?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是啊,当我们在从今以后的“日复一日”里,宣告“主的死”,聪明人的世界一定会认为我们是一群既愚拙又软弱的可怜虫。可是,“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基督总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因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阿门!

请记住,保罗在耶稣死后是个追杀基督徒的人,一直到他遇见复活的基督,生命才反转。请记住这个事实,同时记住保罗说过一句话:假如我们的基督没有复活,那我们基督徒比世人还要可怜。所以,基督复活这个事实,是我们信心的全部基本点。这个事实假如不存在,那你完全是游戏,完全是找意义。 所以我们的信心是在这一点上。假如追问我们信仰有什么意义?基督复活,战胜死亡,他应许信他的人都不被灭亡,反得永生,那我们信仰的全部价值是冲那个去的,那个没有就是游戏,就是自娱自乐。但是我们的信仰大部分不是建立在那个上,那个可有可无,有当然最好,没有对基督教能帮助此生,也很好的,这个信仰是假信仰。很多基督徒说:假如有这东西最好,没这东西我也觉得挺好,其实没这东西你就是无聊。保罗为什么那么充满激情是因为他真的相信,不信的人看着很不可思议,而信这不可思议真相的人有福了。这是保罗讲哥林多前书的立足点,是信仰的立足点。

请注意,保罗宣告说,所有以上信息,世人看为愚拙,却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由全体门徒们经历和见证的,

这经历与见证,还包括主耶稣钉死和复活以后一整段经历。当耶稣被钉死的时候,门徒全崩溃了,全逃走了。这个经历是从那时开始,然后回想起来主耶稣那一夜讲的话,他们才知道这些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门徒们真正领受是在复活以后。

由全体门徒们经历和见证的,也是使徒保罗“从主领受的…当日传给你们的”,其实是一个信息,全都是关于“这饼”和“这杯”与我们之间的最真实的关系,它既不是关于“记忆”,也不是关于“比喻”或“意义”,而是一个关于“存在”的“真相”:在上帝永恒的视角里,这个“真相”存在于我们此生的日复一日里(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却比我们此生肉身所能体验到的全部暂存的相对事物,加在一起,还要丰富,并且绝对真实。正是这个绝对真实的“存在的真相”,让我们得以从“出于土归于土”的咒诅里脱离出来,“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

这是基督教的福音信息,我们可以从“出于土、归于土”普世的咒诅的生命进入救赎。这个救赎是通过吃这饼、喝这杯,通过圣餐时主耶稣的这三句话。

至此,保罗把他对圣餐的属灵领受,用一节经文表达完毕。

再说一遍,他对圣餐的领受,并不是单单圣餐那一天的信息,那天的信息隐藏着,直到最后见证耶稣复活以后,那天的信息才完全展现出来。这回你发现保罗确实用一节经文,全表达完了,这回你才服圣经写得多好啊!就一句经文,把我们的信仰表达出来了。

如果读者仍觉得意犹未尽,我愿意把《哥林多前书》10:14-17的经文,作为补充:

“我所亲爱的弟兄啊,你们要逃避拜偶像的事。我好象对明白人说的,你们要审察我的话。我们所祝福的杯,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吗?我们所掰开的饼,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身体吗?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一个身体,因为我们都是分受这一个饼。”

至于11章最后8节经文,我们可以读成是保罗将他领受到的属灵看见,具体应用到教会里牧养事工的劝勉和教导上。

哥林多前书11章最后8节经文基本上是纠偏。真正的纠偏就是请你不要把圣餐领受成一个记忆、一个比喻、一个教义的结论。假如你把圣餐这样领受,你就是没“按理”吃饼、喝杯,也就是跟你无份。 我们过去理解的水平,就是一个记忆、一比喻、一个教义。这正是保罗要避免的东西,他在后面全纠这个偏。

杜老师:“日复一日吃我肉、喝我血”这个真相在我的生命中看见的话,该是个什么样子啊!哈利路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作者

bei.huang2015@icloud.com

相关文章

《哥林多前书》15章8-10节

第四组见证人:保罗自己。保罗的证词是三节经文...

读出全部

《哥林多前书》15章5-7节

在进入今天的经文,仔细考察保罗的“见证”以前...

读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