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 第11章1-5节
2018-08-03
预习思考题
- 为什么保罗对“男女蒙头与否”的依据,可以不一样,即男的不蒙头的依据来自圣经;女的蒙头的依据却来自传统习俗?保罗这样做是不是有点任性?好像无论保罗怎么说,他总是有道理?
- 保罗革新了犹太男人蒙头的传统,却主张保持女人蒙头的习俗。请问,在他的两个看起来相互矛盾(革新与保守)的建议里,有什么共同点是他真正坚持的?。
- 你认为,什么才是保罗认知中的绝对性?是他所坚持的那个“点”?还是他所主张的具体建议?。
- 如果你在11章里选一节经文,表达保罗坚持不动的那个“点”,你会选哪节经文呢?
- 你还认为保罗关于“男人不要蒙头,女人要蒙头”的建议是任性的吗?你还认为保罗总是有道理的吗?对他的道理,你服气了吗?
- 如果你服气了,为什么?如果你还不服气,那么,你的道理是什么?。
- 你认为“男人不蒙头,女人要蒙头”的建议,是绝对性的吗?
- 有人说,任何关于事情层面的建议,其实都是相对性的。对此,你同意吗?
吴博士 解经式讲道实录
【180803林前11章1-5上】
《林前》4:16保罗曾说过:“我求你们效法我”(I urge you, then, be imitators of me)。在中文里“效法”是动词,但在英文里却是名词“imitator,真正的动词是be。因此有了细微却重要的区别:中文语境里侧重于“效法行为”:你要如此行;但在英文里侧重于“效法人”:你要成为如此的人。英文直译是:你们要成为(be)我的模拟品(imitator),就像我是(am)基督的模拟品一样。
我们也许会纳闷,成为保罗这样的“人”,难道不是通过效法他的“行为”吗?难道不是“怎样的人”,决定了他会有“怎样的行为”吗?难道不是人有“怎样的行为”,决定了他是“怎样的人”吗?对此,我们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怎样的人”与“怎样的行为”之间不是一个简单刚性的对应关系。有许多因素可以介入其中。其中一个因素是人的“动机”。比如说,相同的行为可以出于不同的动机;同样,相同的动机,也可以有不同的行为。问:如果不是“怎样的行为”决定“怎样的人”,那么,是不是“怎样的动机”决定“怎样的人”? 其实也不是。因为从10章的讨论里,我们已经获得了一个亮光:人的“动机”,类似于人内在的“信念”,总是与人的“认知”连在一起。照理说,善的动机(或称,善的信念)一定会带出善的行为。但人生经验也告诉我们,善的动机往往会带出恶的行为。原因是,人对善恶的认识往往模糊不清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10章里提出,不能单单停留在省察动机之善恶,还要进一步明辨动机背后之真假。换言之,看一个人(包括看我们自己),不仅只看行为是不够的,甚至只看动机之善恶也不够,最重要的是,要看到动机(信念)背后的灵界存在,是“它”(代表“假”)还是“祂”(代表“真”)。我们要认识到一个真相,即所有可以归入“三动机”的事情,尽管在人的自我感觉里可以是善的,其实都是“贪恋恶”,因为其背后是“它”(撒旦);只有由“新生命一动力”推动的事情,才是“真善”,乃至于“荣耀神”。——我认为,经文11:1的完整含义是,我们要努力效法保罗这样一个being的生命。
11:1 你们该效法我,象我效法基督一样。Be imitators of me, as I am of Christ.
《林前》4:16保罗曾说过:“我求你们效法我”(I urge you, then, be imitators of me)。在中文里“效法”是动词,但在英文里却是名词“imitator,真正的动词是be。因此有了细微却重要的区别:中文语境里侧重于“效法行为”:你要如此行;但在英文里侧重于“效法人”:你要成为如此的人。英文直译是:你们要成为(be)我的模拟品(imitator),就像我是(am)基督的模拟品一样。
我们也许会纳闷,成为保罗这样的“人”,难道不是通过效法他的“行为”吗?难道不是“怎样的人”,决定了他会有“怎样的行为”吗?难道不是人有“怎样的行为”,决定了他是“怎样的人”吗?对此,我们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怎样的人”与“怎样的行为”之间不是一个简单刚性的对应关系。有许多因素可以介入其中。其中一个因素是人的“动机”。比如说,相同的行为可以出于不同的动机;同样,相同的动机,也可以有不同的行为。问:如果不是“怎样的行为”决定“怎样的人”,那么,是不是“怎样的动机”决定“怎样的人”? 其实也不是。因为从10章的讨论里,我们已经获得了一个亮光:人的“动机”,类似于人内在的“信念”,总是与人的“认知”连在一起。照理说,善的动机(或称,善的信念)一定会带出善的行为。但人生经验也告诉我们,善的动机往往会带出恶的行为。原因是,人对善恶的认识往往模糊不清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林前10章里提出,不能单单停留在省察动机之善恶,还要进一步明辨动机背后之真假。换言之,看一个人(包括看我们自己),不仅只看行为是不够的,甚至只看动机之善恶也不够,最重要的是,要看到动机(信念)背后的灵界存在,是“它”(代表“假”)还是“祂”(代表“真”)。我们要认识到一个真相,即所有可以归入“三动机”的事情,尽管在人的自我感觉里可以是善的,其实都是“贪恋恶”,因为其背后是“它”(撒旦);只有由“新生命一动力”推动的事情,才是“真善”,乃至于“荣耀神”。——我认为,经文11:1的完整含义是,我们要努力效法保罗这样一个being的生命。
我点评一下,保罗怎么写出这么一段话,好像是添上去的,经文本身很简单,为什么这段话在这里那么重要?我们读经总是喜欢把经文切成语录的读法,扼杀掉很多重要的信息,这是我们读经的一个毛病。这段话是希望把第11章与前面1-10章的整个逻辑连起来。读到第10章,我们被保罗带领到一个认知高度,11章与它衔接上,继续往前走,而不是又掉回去,好像没读过一样。这段话是帮我们把第11章和第10章链接起来,这个链接是存在的,就是11章1节的一句话:“你们该效法我,象我效法基督一样。”
这句话最简捷的理解就是照着保罗的做法做,效法保罗。这是一般读法,我们出来的第一个反应,这不是按照行为了吗?这个要是没有明辨好,对后面的“蒙头”、“不蒙头”;保罗蒙头,我们也蒙头;保罗不蒙头,我们也不蒙头,就变成这样的拷贝了吗?!
第1-10章的主题是:事情层面都是相对的。不是你做了某件事,就一定得救;也不是你做了某件事,就一定下地狱。这是我们这次读哥林多前书的一个重要切入口,与一般教会读哥林多前书的切入口不一样。
一般教会的切入口是:当时的哥林多城是一座很淫乱的城,哥林多教会是一个很属肉体的教会,有一大堆的问题;信徒来问保罗,保罗要帮他们解决问题,怎么才能变成神的教会,有灵的教会。他们的切入口是:哥林多教会有很大的问题,我们这次不从这个角度切入。当然哥林多教会有很多问题,难道现在的教会没有问题吗?当然哥林多城是一座淫乱的城市,难道现在的城市不淫乱吗?哪个教会不是属肉体的?我们都是属肉体被神带领的,不能假定属灵被带领,那就不用保罗了。所以切入点可能会让我们一开始就被误导。
我们的起点是:就这帮人被神带领,被圣灵感动,相信了保罗的见证,但他们的生命有很多问题。这帮人从生命的角度,他们居然不如犹太人,在律法层面、事情层面、品格层面乃至很多认知层面都不完全;但单单这帮人信了保罗的见证,信了耶稣基督是神,是这个感动把他们聚在一起。保罗要带领这帮人,把信仰一步一步往深走。保罗受神的启示,他带领大家,第1节的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保罗说:你们要向我学。
中文关键词:“效法”是动词,你们要效法我;英文中动词不是“效法”,如果是动词应该是“imitate”,这里“imitator”是名词,句中动词是“be”。我在这里接受一个亮光:你怎么变成是我的“imitator(拷贝)”?从“效法”这个动词,变成“be”这个动词,语境就不一样了。不是按惯性思维,要效法他的行为;而是“be”(指人),我怎么变成他这样的人。这跟我们新约圣经的教导一致:我们这个人如何在基督里更新成为新人。是人改变,是你的思想、行为、心情,一切的改变,人改变以后出来的果子。所以,就是你如何变成我这样的模拟品(其实我也是模拟耶稣基督),就是你怎么变成我这样的人?
顺着亮光出来一些理性问题:我如何模拟你这个人,而不是模拟你的行为?being毕竟是内在的,外在表现出来的是行为,这就带出行为后面的动机。动机是善的,可是出来的行为不一定是善的,这都可能是欺骗,因为我们对善恶认识不完全,除非我们在基督里,善恶才完全。阅读创世记,夏娃受蛇的欺骗就是从善恶真假这个概念进来的,基督教强调真假,然后才是善恶。不明真假,哪有善恶?一般社会不谈真假,只谈善恶,是一个本质区别。
这段话是和第10章相连的,第10章保罗剖析自己,现在他的整个生命动机、生命动力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三动机了。你们要拷贝我,我的bing已经不再被以前的三动机驱动了,这个三动机几乎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可以反省的。假如你读的时候觉得不错,现在又忘了,等于回到原点,永远不能进深往前走,跟起来就很累。这也是我们读圣经的一大问题(忘掉是因为当时就没有消化,没有彻底搞明白,只是一个头脑知识,这样你又要从头开始)。其实第11章是在保罗的第1-10章大量看见、大量启示的基础上,继续往前走。如果你跟不上,就会越来越跟不上;跟得上的人会越走越轻松,会有所谓的马太效应;得着的会给你更多,没得着的原来有的又可以拿走,很多人就是这样跟丢的;有些人可能十年、五年有机会回来,有些人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回来了。
所以说,11章第1节完整的含义是:我们如何效法保罗的being生命,保罗的being生命在第10章已经达到高峰了。
11:2我称赞你们,因你们凡事记念我,又坚守我所传给你们的。Now I commend you because you remember me in everything and maintain the traditions even as I delivered them to you.
“效法”doing层面比较容易理解,就是照样做;可是,怎样做到“效法”being层面呢?有了这个问号,我发现,由保罗内心发出的称赞话里,隐藏了两个朴素实用的亮光。保罗将“效法者”(“你们”)与“被效法者”(保罗),通过两个关键词连接起来。一是“记住”(remember);二是“坚守”(maintain)。分别默想如下:
1. “记住”。可以不夸张地说,我们大多数人的问题,就是“忘记”。出于人的罪性和魔鬼的搅扰,我们有意无意地忘记了神(借着圣经)对我们说过的话。保罗由衷地称赞说,“你们”真棒,没有忘记,而且是在每一件事情上都没有忘记!“你们”在所有(每一件)事情上没有忘掉“我”,就好像“我”在所有(每一件)事情上都没有忘记“基督”一样。我们会问,在这样的表述里,保罗是不是过于自恋呢?他要求大家记住保罗什么呢?他的长相?他说过的每一句话?做过的每一件事?当然不是这个意思。那么是什么意思呢?对此,保罗下一个短句就是解释。
我们很难效法一个人的being,这是我们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第二节经文就回答了。如果你没有问题,你读出来就不是我这个意思;如果你有问题,而且问题是合理的、紧扣的,那么就回答你了。
怎么效法基督being呢?保罗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当然你不能模仿我的being,但是你可以通过几个关键行为,摸到我的being。“不忘记”是可以观察到的外在行为,“不忘记”作为窗口进去,不忘记基督,在每件事情上都不忘记基督,这个being 就出来了。我们的问题是,一到教会就想起基督,一到世界压根基督就不存在。但如果“in everything(在每一件事情上)记住基督”,虽然看起来“记住”也是外在行为,但是“in everything”,里面的绝对性就透露出来了,是可以看得见的。如果你老是这件事记得住,那件事记不住,就是相对的;如果你每一件事情上都记住,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要活在有神的三个维度的世界里,不能老是活在无神论的两个维度的世界里。神的启示是真实的,每一个一般启示和特殊启示都与神挂钩,那么being生命就出来了。这个being是我们以前没有的、全新的生命, 在每一件事情上记住基督。你们记住我,保罗说,就像我在每一件事情上记住基督,“in everything”,这就有点摸着了。
这里我用“记住”,中文用“纪念”。“纪念”有时容易误会成一个抽象、高大的词,我们尽量改成白话文的词,“纪念”改用“记住”,这是窍门,是很实用的办法。
我这样一解释,好几个点就解释出来了:1. 有问题才读出“记住”那么重要;2.“记住”确实带着我们把being摸着了。这正是我们的问题所在,我们也正在克服当中;在有神世界里,我们被神吸引进去;不是一下记住,一下不记住,那是老我being。
2. “又坚守我所传给你们的”(maintain the traditions even as I delivered them to you)。注意,英文里有一个词(tradition, 传统,习俗),和合本中文里没有翻译出来。奇怪,保罗为什么用“坚守”(maintain)一词与“传统与习俗”相连接呢?难道保罗是一个保守主义者吗?那些代表落后、糟粕的传统习俗也应该坚守吗?断乎不是的。这里的关键短语,也是本章的核心,是“我所传给你们的”。换言之,保罗夸奖的,不是对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和习俗”的“坚守”,而是对“我(保罗)所传给你们的”、对“传统和习俗”的全新理解和坚守。英文“even as”一词传达了保罗对此的由衷欣喜。那么,什么是保罗说的“全新理解和坚守”?本章后面的经文,对此给出具体例子作为说明。
中文和合本译文中没有“传统”这个词,ESV版本和大多数有“传统”这个词,但这不是我们纠结的地方,把“传统”放在这里也合理,后面要讲传统习俗,讲蒙头不蒙头了。可能是有人提出问题,我们在教会祷告、讲道,男人应该蒙不蒙头,女人应该蒙不蒙头?保罗整个讲道确实是从这里开始。保罗说,你坚守了传统,传统是前人的习惯,惯性遗传给我们,我们在文化传统里接受了,有教会传统、社会传统、民族传统。传统用“坚守”这个词,我的第一性反应觉得很奇怪,怎么用坚守,若换一个传统呢?发现保罗说的有个定语:“我传给你的”。他真正欣赏的是,你不仅仅是坚守传统,你居然把我传给你的传统——保罗不可能有传统,保罗只是对传统的解读有全新理解——也能坚持。这让保罗非常欣喜。
这个为什么很重要?我发现,问题出在后来的文化传统理念上偏离神,要把这个偏离找回来,重新回归到神创世以先,或伊甸园创造时候的那些传统,我们才真正回归。这个保罗意义上的“回归”,也是保罗后面要做的。所以,保罗说你能守住传统,就是回归神最初设立的旨意,所谓纠偏也从这里开始。你能坚守我在基督里面对传统的重新解读,你能守住我的话,那你真不得了,你们很棒!由衷的欣喜。
对于我们,不仅要记住神的教导,而且用神的教导审视我们过去对传统的惯性思维,对过去的前见重新思考、反思、整理,让神的启示回归,洗涤掉我们的错误。如果做到这个,我们的being也变掉了。这也就是破碎过程。现在你发现,保罗夸奖他们的两点,确实可以直接改变我们的being,是从老的being变成新的being的核心。
保罗这句话,我们以前没有抓住,你会感叹圣经真是神的话语,感叹保罗真是神的话语的出口,你会更珍惜圣经。
11:3我愿意你们知道,基督是各人的头;男人是女人的头;神是基督的头。But I want you to understand that the head of every man is Christ, the head of a wife is her husband, and the head of Christ is God.”
在英文ESV里有一个转折词“But”,在和合本里被省略了。含义是,虽然你们“没有忘记”也“坚守”了,但我还希望“你们”能够进一步明白,我所传给你们的有关传统的建议,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在外在形式上可以千变万化,但其中的基本原则与圣经的启示相连接,因此是万古不变的。那么,什么是保罗强调的万古不变的原则呢?保罗用三句话概括出来:1,基督是各人的头;2,男人是女人的头;3,神是基督的头。
为什么我强调一下“But”,因为在保罗的语言逻辑中,保罗说我表扬你们,因为你们记住了。很可能保罗当时教导是:在我讲的道理里,男人是不应该蒙头的,女人蒙头挺好的。你们虽然都做到了,但你们不明白是根据什么真理来的,所以要做个补充说明。没有一个传统死守不变的,都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即便是习惯也会随着变化的,因为环境确实在变化。最重要的是,我这个传统教导背后的原则是千古不变的。什么是原则呢?三句话就出来了!
通常我们读这三句话简直是稀松平常,后来才发现这三句话是解开保罗后面说的一切(的钥匙),否则根本解不开,才知道保罗的严谨;然后才发现这三句话把旧约、新约、相对性世界的很多体验全包括在里面。我称它为“三项基本原则”!后面会展示给你看,在言说三句话相对性的同时,绝对性就出来了。这三句话就是绝对性真理,是我们老的bing没看见,新的bing真看见,而且活在三句话里再也不出来的,这样一个东西。三句话跟我们的老我、新我的转变是完全一致的。我们以前的老我是没有这三句话看见的,而新我是活在这三句话里面的。
在我看来,这三句话是保罗对从旧约到新约全备真理的高度概括了,我愿意称之为“人类三项基本原则”。且让我暂时只作概念分析,在后面适当时候再作整体的逻辑解读。
这节经文里的“头”一词,只是一个贴近生活的比喻用词,表达了“权柄与顺服”的相互关系;“基督”一词指向三位一体神的一个位格“圣子”;“神”一词指“圣父”即全能至尊的上帝;“男人”与“女人”,在英文ESV里用“wife”与“husband”,可以泛指神创造的人类两性,也可以特指人类婚姻关系中的男女两性。
这里的第二句话:“男人是女人的头”,从字面意义上看,是说,在上帝创造的人类夫妻架构下的两性关系里,男人拥有相对的权柄,女人处于相对顺服的位置。不用说,这个观点与现代文明普遍接受的“两性平等”观念,有很大的出入。对此,我们暂时hold住,等在后面再展开讨论。
我在思考题里提到,三个基本原则里的“头”只是个比喻。基督是各人的“头”,当然不是指长在脖子上的脑袋;“基督是各人的头;男人是女人的头;神是基督的头。”是用生物学的头与身体的关系,来比喻我们跟神的关系。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权柄与顺服。人的肢体要听脑的指挥,否则人就没法生活;头是指挥,肢体是顺服;头给方向,肢体按方向执行;比喻中的人,man,特指男人或泛指人。新约圣经告诉我们,基督不可能单指男人的头,基督是人类的头,是新型人类的头。这里教会的概念就引进来了,这“头”不是指生物的头,是指给出方向,我们顺服头。
第一句话,我们一般接受新约圣经没问题,最后一句话也没问题,但这两句话都不是旧约能启示的,是旧约、新约一起启示的。因为旧约里面基督还是个空洞的概念,不是特指道成肉身的木匠的儿子——耶稣基督,而是指那个三位一体的一个位格,指这一层意思。第一句话、第二句话是要把旧约圣经、新约圣经的启示全放进来,一起才出得来。
中间这句话最难理解,含义最为丰富。它与我们接受的当代文明中男女平等是有出入的,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先放一放(我会开专题讲)。
11:4凡男人祷告或是讲道(“讲道”或作“说预言”。下同),若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Every man who prays or prophesies with his head covered dishonors his head.
从这节经文开始,保罗用“蒙头”这一具体习俗,作为例子来说明如何用“三项基本原则”的全新眼光,解读和反思人类的传统习俗。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保罗用“蒙头”习俗作为例子? ——不难想象,直接原因是当时哥林多教会里有人提出了这个议题。
我们读11章4节,不太习惯有问题出来,神这样说就这样说了;其实这里的问题是: 神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凡男人祷告或是讲道(“讲道”或作“说预言”。下同),若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这个“为什么”是试图理解保罗讲这句话的根据,这根据有时候是出于圣经,有时候是出于其他,譬如文化的依据。这句话若不与前面链接,不知道他在讲什么,紧扣前面经文就有点亮光出来——就是羞辱自己的头,自己的头是谁?按照第一句话,“自己的头就是基督”,那就是羞辱基督。你要扣住经文才能一点点亮光出来,后面则是扣住前面三个基本原则来解的。
保罗怎么会得出这样的建议?为什么我用“建议”?保罗说男人蒙头祷告就有可能下地狱吗?不可能是这个意思!这就回到我们前面说的:没有一件事是绝对的。保罗为什么这样建议,理由是什么?
当保罗态度鲜明讲出一个建议,这个建议你做与不做是相对的;但他陈述自己想法的时候,把圣经给他的很多绝对性真理表达出来了。也就是说,当他在作相对性选择的时候,他会根据绝对性真理的启示来思考、来反思,作出自己的好恶选择。
【180803林前11章1-5下】
最后,你是不是按照我的建议做倒没关系,但是你听我的这一番想法倒是很有关系,因为绝对性真理是借着我们思考相对性选择时进来的。这一点很重要,后面要反复讲这事。我们作相对性选择,直到最后的决定还是相对性的,但是我们在思考时把绝对性真理拉进来了,包括思考、言说,你从中受我影响并认可,是因为你与我在同一个灵、同一个启示下。哇,是这样!蒙头不蒙头反而不重要了,因为这只是相对的,可做可不做的;重要的是,在言说、讨论的过程中,我变了,你也变了。
我是怎么变的?原来没有这些启示时,我是另一种想法;有了这个启示以后,我是这种想法;当我不断地思考,一边写、一边说,我这个人变掉了,我的being是这样变掉的。你跟我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在同一个启示下,否则永远争不清楚的;同一个启示下你觉得我有道理,也许你的理性时间花得少一点,我认真一点可以带领你。保罗也带领大家,但要在同一个启示下,达成共识。这时,你是否愿意这样做反而不重要了;你认可我的整套启示,你的生命由此改变,变得跟我一样了,很重要。也许保罗换个时间、空间,换个做法,帽子不帽子不重要。我们基督徒为什么需要讨论学习启示,就在于过程中我们being变掉,而不是拷贝做法。
我再发挥一点,哥林多前书11章1-16节经文,是我在度假回来以后,花了两个礼拜写出来的。两个礼拜以前,我的being还没有这个看见,我是在这两个礼拜里一边写、一边思考,才对这两段经文的看见与两个礼拜以前不一样了。你看我的行为外表与以前一样,假如我把这看见当真,当成神给我的看见,那我这个人两个礼拜以前与两个礼拜以后就变掉了。所以,这个你要拷贝我,你们拷贝我,跟着我去读,你也变掉了,你以前读经文时跳出那个思想,现在跳出这个思想,所以你变掉了,你是这样被神改变的。
这就回到我们为什么要读圣经,是圣经的启示改变了你。你以前是那样想;现在是这样想;哇!是这样,这个意思很好,我以前没想到,更美!更好!出来这种感叹,是你变化的开始。
不难想象,直接原因是当时哥林多教会里有人提出了这个议题。从前后文看,这场讨论似乎没有导致严重的分歧,因为保罗赞誉说,“你们”坚守了我所传的。可见保罗希望借题发挥,用例子进一步阐明他想要表达的一些更加重要的思路和原则。
这也为后面17节以后作预备,讲另一个话题,这里你们做得好,但后面的事我不能表扬你们;你们做的不好的,是另一件事情,你们在爱宴的时候,乱七八糟,没有次序,分门结党,吃主的晚餐的时候行为不端,不符合主的晚餐本身要表达的意义。这关系到两件在教会里发生的事情。
这件是关于蒙头不蒙头的讨论。关于我们教会男人讲道要不要蒙头?保罗说,我认为男人不用蒙头,女人蒙头挺好的。后来大家就照样做了。这里有个讨论,但最后没有形成问题,即便这样保罗还是说,我要让你明白,不是有问题我来解决;即便没有问题,你做得对,其实也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你为什么做得对,做得对背后的基本原则、真理启示你有没有抓住。我这段话的意思,他们虽然听从保罗的意见,也服保罗,觉得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重要的是保罗借着这件事情,要讲出些绝对性的东西来,而这东西是改变我们being的。这就是保罗为什么重提蒙头这个例子。
我的第二个问题是,保罗为什么选择“男女有别”这个题目来开始他的讨论?——对此,我的默想是,“男女有别”是一个人类经验中自古以来的基本事实;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人类对此基本事实的解读,也经历了许多深刻的变化,直至如今。从人类生理学观点看,人与人之间的最大不同,唯有男女性别的区分最大,而且这一区分直接与神的创造相关。我们会看到,保罗讲传统,他把眼光直接回溯到神在伊甸园里的创造。而其他人津津乐道的所谓传统,大多是伊甸园以后发生的,是对伊甸园传统的偏离和迷失。从这个角度上看,保罗确实是一个十足的保守主义者。经文11:2说的“坚守”我所传给你们的“传统”,指的就是回到神最初创造的蓝图里。
这个命题“男女有别”,与我们现代人耿耿于怀的“男女平等”是有张力的。一方面我们知道男女确实有别,男人女人是不一样,身体构造都不一样;女人有子宫,男人没子宫;女人有十月怀胎经验,男人没有。因为神造男女是不一样,神对男人的旨意、安排也不一样。这是基本事实,没什么好讨论的。不一样,但又有同一性,我们都是神的儿女,一同来继承神的产业,这里没有男人先继承,女人后继承,从来没有这个概念。“男女有别”与“男女无别”一样,构成张力,这张力在人生相对性此生里是个蛮重要的张力,有很多问题由此产生。所以选这个题目很重要,而且直接回归到创世记伊甸园里。
我的第三个问题是,在犹太人传统里是如何看待男人和女人“蒙头”习俗的?——对此,我在网上搜索了相关资讯,大概的结论是这样的:旧约里犹太男人在敬拜中是蒙头(裹头巾)的:“你要为亚伦的儿子作内袍、腰带、裹头巾,为荣耀,为华美。”(出28:40)“他们头上要戴细麻布裹头巾……。”(结44:18)至今在耶路撒冷街头上看见的许多犹太男人,仍然在头顶上带一个黑色无边的小帽,就是“裹头巾”习俗的演变。另外,据许多解经专家的看法,犹太男人“蒙头”习俗,与旧约《出埃及记》里记载的“摩西的帕子”典故有关。据《出》34:29-35记载:“摩西手裡拿著兩塊法版下西奈山的時候,不知道自己的面皮因耶和華和他說話就發了光。亞倫和以色列眾人看見摩西的面皮發光,就怕挨近他。 隨後以色列眾人都近前來,他就把耶和華在西奈山與他所說的一切話都吩咐他們。摩西與他們說完了話,就用帕子蒙上臉。但摩西進到耶和華面前與他說話就揭去帕子,及至出來的時候,便將耶和華所吩咐的告訴以色列人。以色列人看見摩西的面皮發光。摩西又用帕子蒙上臉,等到他進去與耶和華說話,就揭去帕子。” ——解经专家们认定,这段经文里记载的“摩西的帕子”,是犹太男人敬拜时“蒙头”礼仪的最初起源。
这次查经笔记中有几段大量引用经文。这是第一个例子,关于“摩西帕子”。为什么大量引用经文?因为对于犹太人蒙头的习俗,保罗作出的建议是不要蒙头,他对犹太人沿用至今的习俗提出一个革新的建议;他这个革新必须有理由,对摩西帕子的理解,现在保罗的理解与过去拉比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保罗在不同的场合说过,特别是哥林多后书3章说过,他对蒙头不蒙头背后有个属灵看见,蒙头不蒙头本来与犹太教历史里的一个典故有关,他对典故有重新看见,所以他建议用新的不同做法。看起来好像在讨论蒙头不蒙头,其实他是在讨论属灵看见。而且这是个很重大的属灵看见,基督教从犹太教里脱离出来正因为这个看见,而犹太教的人出不来也正因为没有这个看见。所以,这个看见变得很重要,从这个例子、这场讨论,看起来是蒙头不蒙头,实质上是关于属灵看见。
这样看来,保罗提出的“凡男人祷告或是讲道,若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的看法,是对犹太传统的大胆的革新。对此,他在《哥林多后书》3章里作了特别的解释。传统犹太拉比认为,摩西带帕子是因为他体谅身边犹太人害怕看见他脸上的荣光。但保罗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的解释是,摩西用帕子遮脸,是因为他不愿意让人看见他脸上(定罪的)荣光正在失去。因此,保罗说,如今我们在基督里,(称义的)荣光是长存的,永不消失。基于这样的看见,保罗宣告,“这帕子在基督里已经废去了”(林后3:14)。也因此,现今“凡男人祷告或是讲道,若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遮蔽了基督的荣光了。由此可见,保罗关于“男人敬拜时不宜蒙头”的观点,不仅与旧约传统大相径庭,而且增加了来自新约启示的全新意义。
拉比的解释是,摩西蒙帕子是因为他脸上发光,怕被人看见害怕,就蒙起来,是体谅他们怕他。保罗说,不是的,摩西不愿意别人看到他脸上的光在消失。保罗定义摩西的荣光为定罪的荣光,如今是称义的荣光,不会消失的,所以这个担心不需要了。这个解释保罗在哥林多后书3章也有。保罗有时候抓住典故的重新解释,结合他在基督里的看见,再结合律法的功用,恩典神才是真神,结合这一整套全新看见,借着对长久以来的固定思维突破,让他从一个经典的犹太人变成一个基督徒。他经历过认知的改变,他希望通过习俗的改变向大家传达他的认知改变。传达的不是习俗本身,乃是背后新的看见。基督徒这个默想可以相当深。这一切都是记号,记号背后的那个旨意、那个认知、那个真相,记号传达的属灵真相才是真正重要。神说,你看见彩虹,就等于看见我给你的应许;最后彩虹只是指向应许,你看到彩虹只看到彩虹,那就和忘了应许一样。蒙头不蒙头其实是个记号,这个记号带出后面的全新看见,你死守蒙头不蒙头,把看见忘了,不活在看见里面,那就不知所云了。
这个思维我们要贯穿下去,你要穿过看得见的,看见看不见的。看不见的是借着看得见的记号传递出来,神是这样做事的。这是很重要的概念,就避免我们老死守看得见的,争来争去。
我们提前跳到16节,做个预备。
11:16若有人想要辩驳,我们却没有这样的规矩,神的众教会也是没有的。If anyone is inclined to be contentious, we have no such practice, nor do the churches of God.
这个地方,以前我认为没什么好争论的,就跟从我说的,这就变成蒙头不蒙头变成不可争论的了。这次我读出来不是这个意思,意思是:当然可以争论,以至于都不需要争论。就是说,当然可以争论,但不重要,蒙头不蒙头是相对的,重要的是借相对的讨论,借看得见的习惯、习俗,或者你认为美的行为规则,你愿意做的,也不是因为你做了这事有什么得着,乃是你做的时候想到那个东西,那个东西活在你里面,你有得着,就不要为可见的蒙头不蒙头争来争去。所以你不能跟我争,是我觉得争没有意思。然后他说,我们没有这个规矩,就是不拘泥于小事来争的规矩。这完全可以自愿爱戴就戴,不爱戴就不戴。我告诉你,我觉得蒙头会那么重要,或者不蒙头那么重要的道理全给了你,这道理很重要,道理里面有绝对性真理,改变我们的生命。以至于你有理由个人选择不蒙头,可以!这不是绝对性真理。
我先把这个结论放在这里,你再听我讲的时候就不会困惑,否则你永远有这个张力,在那里被堵住。
11:5 凡女人祷告或是讲道,若不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因为这就如同剃了头发一样。but every wife who prays or prophesies with her head uncovered dishonors her head, since it is the same as if her head were shaven.
男人该不该蒙头,保罗用基督里的全新看见,对犹太教典故的重新解释,提出一个旗帜鲜明的建议。他觉得男人不应该蒙头,蒙头就羞辱了基督;羞辱了自己的头,自己的头就是基督。活在我们原来的being里,自己的头就是自己的头,怎么是基督呢?现在保罗说,自己的头就是基督。保罗已经变成一个顺服基督的生命,本然的顺服。他知道自己原来的想法多错,进到基督里面重新翻盘,他已经有很强的生命体验了,所以他已经活在基督是他的头的真相里面。基督是我们的头,也就是我们平时讲的基督是我们的主,我们在主里面,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用“头”比喻“主”,比喻我们与主的关系。他是真理,他是生命,他是道路,离开他全错光。这就是真相。没有基督,没有把他连进来,我们看世界全部想法,全部动机都错。
现在讲女人,女人的讲法是反的:女人要蒙头。很大张力就出来了。刚才关于男人的一整套,为什么不能平行转移到女人身上呢?难道基督不是女人的头吗?难道女人蒙头不是侮辱基督的头吗?
那么,妇女呢?保罗没有说,女人与男人一样,如今在神面前因基督的恩典而称义,她若蒙头,岂不也羞辱了基督啊!我们都知道,这样的思路是没有错的。
这个思路有错吗?没错!为什么这个思路没错,因为我们读过新约圣经。男女在神面前是同样尊贵,神救男人也救女人不分前后,救我们的方法、标准,男女没有区别。刚才用在男人身上的方法完全可以移到女人身上,没有错。那就奇怪,咦!保罗为什么这样说?张力才会出来。
但是,非常奇怪的是,保罗没有按照我这里的思路,主张女人也不宜蒙头,而是提出了相反的建议:女人要蒙头。这是为什么呢?我的建议是,我们暂时把自己的思路放在边上,而是顺着保罗启示的“三项基本原则”进行默想。
这回你就知道三项基本原则多重要了。
根据“三原则”之第二原则,“男人是女人的头”。因此,保罗说,女人“若不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因为这就如同剃了头发一样”,意思是,女人若不蒙头,就是羞辱了自己的丈夫。请各位注意,在保罗所处的时代居住在哥林多城里的人,虽来自不同文化(包括犹太、希腊和其它中东地区)的背景,但都有一个大致相似的传统习俗,就是女人(特别是已婚妇女)外出公共场合时,披带头巾或面纱,代表女人谦逊和贞洁的美德。出于同样的道理,社会用“剃头、剪短发”作为对不规矩的女人的惩罚。
注意,保罗在为思路寻求根据,寻求哪里的根据?他没有讲摩西帕子,他前面是完全讲旧约经文的重新看见。这里他引用什么东西?文化习俗。注意,他讲这样,他给你理由,理由的背景是不一样的:在男人是圣经看见的,在女人是文化习俗的。
出于同样的道理,社会用“剃头、剪短发”作为对不规矩的女人的惩罚。所以,保罗这里说的,女人“若不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因为这就如同剃了头发一样”,大致上是符合当时(甚至包括现今)的大多数文化习俗的。
在当时,女人剪短发是对丈夫不贞洁,羞辱了丈夫。大部分文化都是这个逻辑。女人的头就是丈夫,不蒙头就等于是让丈夫背黑锅了。再说一遍,你不蒙头羞辱你的丈夫,你的头就是你的丈夫。他说,我这样讲蛮有道理,因为习俗就是这样思考的。所以这个根据不是圣经根据,而是习俗根据;不仅是犹太习俗,是当时大多数民族的习俗,是这样的逻辑。
也因此,许多解经专家用同样的思路去解读经文11:5,即保罗提议女人“蒙头”是提醒(或表达了)女人(妻子)对男人(丈夫)的顺服和谦卑。因为,男人是女人的头,女人对男人表达谦卑和顺服是应当的。
注意:假如大家到网络查一下,其他许多解经家对保罗这句经文就是用文化习俗来解释的,保罗就是这意思。妙是妙在,我后面还有“可是”!如果到这里为止,我等于把网上的东西搬给你,那你一定有疑问,保罗为什么这里用习俗,那里用圣经?我可以对这个解法存疑,下面马上读到。
可是,我的疑惑是,如果女人要表达对丈夫的谦卑和顺服,她应该把自己遮蔽起来,如同后来的伊斯兰妇女从头披盖到脚的长袍,才算合理。
伊斯兰教是在保罗之后(保罗时代还没有伊斯兰教),后来的伊斯兰教很可能把这个逻辑走彻底。本来是很奇怪的,你是为了表达对男人的谦卑,男人是你的头,把男人蒙起来干嘛?这就是我的疑问。
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头”,即女人的丈夫,在众人面前掩藏起来呢?这怎么能算是女人对丈夫的谦卑和顺服啊?我认为讲不通。
我们中国的新娘在新婚之日见公婆要蒙头,表示谦卑顺服,眼睛不敢看;我的狗,眼睛不敢看我,我是他主人,狗的天性不敢盯着看主人的。所以,若表达对丈夫的谦卑,你不能把丈夫蒙起来,就像新娘见公婆把自己蒙起来才对。知道我的逻辑吗?(众:知道)我提出疑问,女人蒙头是表示对丈夫的温顺、谦卑、顺服,讲得通吗?
保罗是说,女人不蒙头,就如同剃了发一样,剃了发在习俗里面是指不规矩的女人,不规矩的女人就羞辱丈夫。保罗这个比喻是对的,没错。但是,女人蒙头是表达对男人的顺服,我觉得这个不通。我不是说保罗错了,是后来解释保罗的话错了。保罗确实用习俗来解释,你不蒙头等于剃发,剃发是妓女才剃发。头的第一原则是基督,第二原则是丈夫,你等于把丈夫羞辱了。保罗是这个原则,他是非常严密的。
教会解释蒙头是表达对丈夫的顺服。我说,你对丈夫顺服,根据第二原则,你的头是你丈夫,你干嘛把丈夫蒙起来?假如把你自己头蒙起来,是不敢见丈夫,也说得通,你不按第二原则解也可以;假如完全按传统讲,头是你自己的头,女人把自己的头蒙起来,说我不配见你,在丈夫面前表示谦卑。但是把保罗的第二原则放进去,你的头不是你的头,你的头是你丈夫,就不通了。
我的默想,保罗的话是对的。保罗没说,女人蒙头是顺服丈夫;保罗只说,女人不蒙头就像剃了头以样,这在习俗里是侮辱丈夫,这个是有区别的。后面更精彩。
现在,我愿意把我对经文11:5的理解,记下来供读者参考。我认为,保罗肯定“女人蒙头”习俗,其含义不是提醒妻子谦卑在丈夫面前;而是提醒女人帮助男人一起,在基督(“各人的头”)面前谦逊和顺服下来,以便让基督在我们的生命里得以完全的彰显。
原来解释是女人蒙头表达妻子对丈夫的顺服、谦卑、温顺,或者是提醒自己对丈夫顺服、谦卑,假如女人头就是女人头,可以说得过去;第二原则女人的头是丈夫,就说不过去。所以我的解释是:帮助丈夫在主面前一起谦卑、顺服下来。她把丈夫头蒙起来,因为丈夫上面还有个主,这个符合第一原则、第二原则。第一原则说,真正主是基督,头是基督;第二原则说,女人的头是男人;女人把男人蒙起来,让男女一起在基督面前顺服下来。这是我对女人蒙头的解释。
后面会讲到女人如何帮助丈夫?是自己顺服丈夫,帮助丈夫一起顺服在基督面前。我这个解释,严格扣住三项基本原则。女人头不是她自己的,是丈夫,所以我把你(头)蒙起来等于把两人一起蒙起来,顺服在基督面前。我的解释有三个理由,如下:
一、与保罗建议“男人不蒙头”的内涵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基督的荣光彰显出来。
刚才有个疑问,男人(蒙头的根据)是引旧约,引帕子;最后说,男人的头是基督,现在帕子废掉了,让基督把我们生命彰显出来;现在我说,女人蒙头也是让真正的基督彰显出来;前后内涵是一致的,传达的意思是,男女一起让基督把我们的生命彰显出来。所以我们男女一起谦卑下来,这个与男人不蒙头不矛盾,是一致的,是同一个信息。
二、符合“女人是男人的帮助者helper”的真实含义:女人通过自己在男人面前谦卑顺服的生命,设立美好的榜样,帮助男人在基督里得救恩。可以说,这是神在创造里赋予女人的神圣使命。
女人是男人的“帮助者”,这是创世记说的,她是作为帮助者创造出来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女人可以帮助男人很多事情,帮助男人生孩子,带孩子,照顾家庭,体贴男人等等,但这都不是帮助者的真正含义,真正含义是帮助男人走属灵道路,帮助男人得救恩,是灵里的帮助。这样的话,就是帮助男人顺服在主面前,男人不顺服,男人就下地狱。人都是从不顺服开始的,真正帮助是在主面前顺服,活出新的生命,这才是真的帮助。她是怎么帮助的呢?她通过自己在男人面前设立一个好的榜样,男人服从这个榜样,这才是上帝赋予女人的真正神秘使命。
三、破除了“男尊女卑”的错误认知。男人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在女人面前骄傲,却有千万理由在女人面前自卑;因为在爱与顺服的功课上,男人需要女人的帮助。因此,上帝需要女人做出榜样;也因此,男人顺服在女人的榜样下才符合神的旨意,否则神让女人作榜样的旨意就落空了。
第三点更重要。按原来习俗的解释,没有把女人的头当作男人,而是把女人的头当作自己的头,因此把女人的头盖起来,表示你顺服你的丈夫,世俗的男尊女卑就是这样出来的。我这个新的解读是破除男尊女卑,因为男尊女卑是错的。男人不仅没有理由在女人面前骄傲,还有千万理由在女人面前自卑。因为在爱与顺服的功课上,你需要女人帮助。上帝造女人在天性上容易做到顺服与爱。你要靠你的人生体验,事事观察,是不是这样?女人会容易并愿意做好第二把手,其实女人也不必为此骄傲,因为上帝造你时就是这样造的。因为上帝咒诅女人时说,女人要仰慕她的男人,女人仰慕男人,当然愿意帮助他,愿意被他带领。事实上,这一点让女人很痛苦,为什么?不是女人不愿意仰慕,是男人太差,女人仰慕不起来,还是男人的问题;除非男人在主里,否则可能没办法让女人仰慕;女人不是不愿意仰慕帮助,是你不值得帮助,这是个现实问题。这些都是在主以外的真实情况。我的解释是女人在爱与顺服或者服务上,有天生的优势,可以帮助男人。女人有地位、有资本,这是神的赋予。
男尊女卑破了,变成女尊男卑了。非也,在互相帮助方面是平等的,只是男人帮助女人不在这个点上,在另一个地方。
作者
bei.huang2015@iclo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