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句话定义

在前一篇里,我引用了百度百科里对“隐私”条目的解释,(维基百科也大致相似),代表了无神论知识界对“隐私”概念的基本理解。注意,其中有一句话:“隐私是个人的自然权利;从人类抓起树叶遮羞之时起,隐私就产生了”, 可以做双关解,可以看作《圣经》的启示,也可以理解成无神论进化论的事实陈述。无论哪种解读,都肯定了“隐私”概念具有真理性。对此,我们可以继续追问,“隐私”作为一个人类普遍经验的精神与心理现象,它存在的根据是什么? 现象背后有没有更深刻的事实真相在支撑着?这正是我接下去要探究的——当然,正如双关解提示的,这里有一个分水岭:是无神论的进化论?还是《圣经》启示的神创论?对此,我的做法是,固执地拒绝任何《圣经》以外的权威说法, 坚持用我自己的一句话,来把握“隐私”概念的本质。我的表达如下:在神的创造里,人拥有把自己人性(既人的心理性和精神性)里最隐秘的空间,只留给与创造者(神)的交流,而拒绝任何他人随意侵入的权力;这样一种天赋权力,就是人的“隐私”和“隐私权”现象的真理性的本质所在。

我的上述表达决不是我任性而作,而是从我信仰的《圣经》里总结出来的。因为,在这一句话里,预先隐含了基督教信仰的九大基本前提。

(七)基督教信仰的九大基本前提

  1. 有一位创造者神(有神论)。
  2. 祂是一位乐意与人交流的神(位格神)。
  3. 祂不仅愿意而且非常期待与人交流。(神的心意)
  4. 祂的权柄高于任何一切(神的权柄)。
  5. 祂与人的交流是通过人能明白的话语,和人的心理性和精神性(而非身体性)的私密渠道(圣言与圣灵统一论)。(注:“私密”的意思是,人以外的任何他人都无法直接参与。)
  6. 人在永恒里的命运取决于人与神在私密里的交流(救赎论)。
  7. 人在先天里具备了与神交流的全部条件,只要人愿意把这个私密空间保留给神;同样,人也可以把这个私密空间献给撒旦(自由意志论)。
  8. 仇敌的所有计谋就是利用欺骗,与神争夺并占据人的这个私密空间(撒旦论)。
  9. 人与神在私密里交流都聚焦在道成肉身并死而复活的基督身上(基督论)。

可以把上述九点看成是我的信仰宣言,也是九个“启示性真相”。其中前五条可以从《创世记》里总结出来;后四条需要从整本《圣经》的启示里总结出来。重要的是,如果没有《圣经》的启示,“隐私”概念所启示的这九个真相,就会在我们的体验中全然隐去了。

呜呼,人一辈子里对生命的体验,就其精神性本质来说,其实就是对隐私的体验。当人活在无神论的高墙之内,人对生命和隐私的体验就只有扭曲、刚硬、虚假和荒诞了。我曾经就是这样的人。对于这样的人,我后面的讨论,也都会是云山雾罩,不知所云了——但愿我的九点信仰宣言,能帮助我的读者,突破无神论对真实生命体验的遮蔽吧。

(八)“通灵宝石”

有一种普遍的、连无神论者也同意的说法,认为对隐私的尊重和保护,是现代文明的基石,现代民主社会的人权概念,也是从隐私概念里派生出来的。在我看来,这种说法一点也不过分。但是,只有在《圣经》的启示里,我们才明白了, 这块现代文明基石并不现代,它是一块产自伊甸园的“通灵宝石”,是所有现代文明的最古老的源泉。从人类抓起树叶遮羞之时起,隐私概念产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也跟着起步了。我要说的是,看到这块“宝石”与“文明”之间的联系,

可谓证据昭然,众目可睹;但要体验到这块“宝石”的通灵奥秘,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我认为,其关键的难处在于无神论的遮蔽。

有福了!那些体验到了并发出惊叹赞美之声的人!——且容我再重复一次。“隐私”概念的通灵奥秘,已经全部显露在我的一句话定义里:人要把自己人性最私密的空间,只留给神,而拒绝任何他人的随意侵入——我曾把它叫作“神圣私密空间”。是的,它是神圣的,可类比作犹太教徒圣殿里的“至圣所”,是神留给祂自己与人交流的地方。

可惜了!因为被遮蔽,人类无法辨认“通灵宝石”;“至圣所”屡遭人类战火的蹂躏,“圣殿”成了现代人的观光景点。

可叹了!人虽拥有神圣的“隐私权”,人却在“自由意志”下放弃了这一神圣权力。这样做正是所有人的常态!放弃权力的结果,就是任凭神以外的“他者” 侵入了“神秘园”;失去了家园的人类,成了被掳的世代。

可惊了!这些野蛮入侵我们家园的“他者”,其实不仅仅是“他人”,也包括了人“自己”。当神对挪亚说,人既属乎血气,我的灵就不永远在他里面,挪亚就明白了,神的判定已经完成,人已经成了神以外的“自己”了。

(九)挪亚的眼睛

挪亚的眼睛不同于任何人的眼睛。在挪亚那里,这个最初来自神的“启示性真相”——人既属乎血气,已经变成了他生命体验里的“事实性真相”。虽然在众人的感觉里,“神圣私密空间”仍然被自己掌控,其实已经落在仇敌手中了。因为神以外的每一个“自己”,已经成了仇敌的代理者,成了我们“自己”的仇敌, 当然也是神的仇敌了。这时候,犹如防线被突破,整个世代全军覆没了——亲爱的读者啊,这就是挪亚的眼睛!回到那天清晨,他醉眼蒙眬,却看见帐篷里仇敌的人头在晃动!他开口了,发出惊天动地的咒诅和祝福。

且慢。既是仇敌,为什么还要祝福呢?——对此,保罗在《罗马书》第 5 章里,作出了绝妙的回答。当保罗写下,罗 5:10 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借着神儿子的死,得与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

哦,原来保罗用的,正是挪亚的眼睛。从这样的眼睛里看出去,我们都是神的仇敌!神却在祂儿子的死里祝福了我们!阿们。

(十)激烈的碰撞

亲爱的读者啊,且容许我在这里稍作停顿,问自己(和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信仰里的真正难度是什么?——对此,我诚实的回答是,在日常生活的真实体验里,我既不见神的面,也不察仇敌的头;我看见的只有人的进进出出、熙熙攘攘。

请读者千万留意,当我在前面说,挪亚看见了神的面和仇敌的头,保罗也看见了。我并没有说,因为挪亚和保罗“看见了”,我也看见了。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恰恰相反,我认为,对我来说,“我看不见”是一个“事实性真相”,是一个我面对挪亚和保罗的“启示性真相”的时候,必须诚实坚守的基本立场。只因为有了这个立场,当我遭遇“启示性真相”的光照时,我可以有立足之地, 而且可以开始一个全新的生命体验:“事实性真相”与“启示性真相”之间的激烈的碰撞!

现在,我可以解释一个困惑我很久的现象:为什么基督教信仰,对于无论是无神论者还是基督徒,都是一个超乎人原先想象的,思想、精神和体验上的巨大挑战?(丹麦基督徒思想家克尔凯郭尔曾把这里的难度,形容成“向万丈深渊的纵身一跃”。)用我的话来说,无神论者的困难是,无法接受“启示性真相”; 基督徒的困难是,有了“启示性真相”以后,无法坚持“事实性真相”。于是, 前者在“启示性真相”前未经努力,就闭眼不看,对上帝的声音充耳不闻;后者则在“启示性真相”前,丢弃“事实性真相”阵地,幻想双脚离地,升入了“启示性真相”的天空。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他们的共同点是在“激烈的碰撞”前抽身而逃了——在我看来,真正的基督教信仰,是在二者(“事实性真相”与“启示性真相”)之间的激烈碰撞中,借着人内在出死入生的体验,孕育而生。

且让我用例子来说明,基督教信仰如何在“碰撞”中发生。读者可以挑战我说,现代社会的“隐私权”,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与神或撒旦有何相干?—— 好问题。对此基于“事实性真相”的质疑,我哑口无言。如果我是一位纯粹的无神论者,我就会转身离去,讨论在没有开始前就结束了。但感谢主,作为一个基督徒,尽管在我里面也有太多无神论的声音,为了使“碰撞”发生,我有一个办法, 就是回到《圣经》。

(十一)《圣经》对仇敌入侵的第一次记录

在《创世记》第 3 章那场蛇与夏娃的对话里,涉及了一棵树,和神给人颁发的第一道诫命:创 2:16—17 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也许是神的诫命激起了夏娃对树和果子的好奇。于是,在夏娃的“神圣私密空间”里,有神的话语,还有夏娃对神话语的一系列自然真实的反应:好奇、不理解、顺服的平安、行动的欲望, 甚至反叛的冲动——现在,我要自问自答十个问题,并提请读者注意,伴随着对话的一系列“事实性真相”与“启示性真相”的“碰撞”。

  1. 此刻,她是一个人独处吗?——在人眼里,是的,她一人独处(事实性真相);其实,不是的,因为借着话语,神与她同在(启示性真相)。
  2. 此刻,她的内心平静吗?——不平静。因为神的话在她内心激起了不平静的波澜(事实性真相)。
  3. 此刻,她的“神圣私密空间”是私密的吗?——哦,是的。内心虽然不平静,但仍然是私密的。这与我们平常对隐私的经验是一致的。人的隐私从来就不是一个平静的港湾。请问,哪个人的内心,没有难以言喻的惊涛骇浪、见不得人的挣扎和撕裂和无数得不到满足的欲望啊(事实性真相)。
  4. 在与蛇的对话里,在夏娃不平静的私密空间,发生了什么?——对此,《圣经》是这样描述的:女人听见了蛇的声音。(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她还听出了, 蛇的话与神的话之间,虽有明显的关联性,却也有惊人的断裂。后来呢?女人对蛇的话产生了一系列自然真实的反应。(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再后面呢?夏娃在蛇的话的激励下, 采取了行动。(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总之,在她的内在和外在世界里,发生了一系列合理的事情。注意,这些“理”都是夏娃从“事实性真相”里转换出来的、自以为的(事实性真相)。
  5. 什么时候起夏娃的“神圣私密空间”不再私密?——这个问题看似很难, 其实不难。是在夏娃选择忘掉上帝的“启示性真相”,选择进入人蛇合“理”的时候(事实性真相 + 启示性真相)。
  6. 是不是从蛇发声的那一刻起,夏娃的私密空间就不私密了?——不是的。根据《圣经》,蛇在对话的第一刻就发声了。(蛇对女人说:“神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可是,夏娃若有“神的同在”,蛇发声就不算什么。(对此,《马太福音》里“耶稣受试探”,可以作为一个正面的注脚。从当时,耶稣被圣灵引导到旷野,受魔鬼试探开始,到于是魔鬼离了耶稣,有天使来伺候他结束,耶稣自始至终“与神同在”,“神圣私密空间”完好无损。)(启示性真相)
  7. 夏娃看见了蛇,她也看见了撒旦吗?——她看不见撒旦。因为人的肉眼看不见属灵的存在(事实性真相)。
  8. 夏娃辨认出蛇是撒旦的代言者?——一般情况下不能,除非夏娃持守在神的“启示性真相”里(事实性真相)。
  9. 人平时能看见撒旦或听见撒旦的话语?——一般情况下不能,除非人持守在神的“启示性真相”里,人才能够辨认撒旦的代言者(事实性真相)。
  10. 在人平常的体验里,到底是谁侵入人的“神圣私密空间”?——是撒旦的代言者,包括他人和人自己(启示性真相)。

亲爱的读者,在上述十个问题的自问自答里,我一共罗列了四个“启示性真相”和七个“事实性真相”。它们之间相互交织,激烈碰撞。我用这个《圣经》里记录的例子,回答了“仇敌是如何侵入的?”和“在那里发生了什么?”并得出结论:“他人”和“人自己”,作为仇敌的代言者,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神圣私密空间”;只有在人“掩面不见神”后,“神圣私密空间”才不再私密!

(十二)“空房间”的比喻

写到这里,我想到《马太福音》第 12 章里一个关于“空房间”的比喻。太12:43—45 污鬼离了人身,就在无水之地过来过去,寻求安歇之处,却寻不着。于是说:“我要回到我所出来的屋里去。”到了,就看见里面空闲,打扫干净, 修饰好了,便去另带了七个比自己更恶的鬼来,都进去住在那里。那人末后的景况,比先前更不好了。这邪恶的世代,也要如此。

这个比喻里有三个非同寻常的要点:1. 这段寓言式经文里有一个关键短句: 看见里面空闲。可见这是一个被主人遗弃的房间,因此撒旦不请自来。那么, 谁是房间的主人? 2. 注意比喻里的第一句污鬼离了人身。请问,这里的“人身” 是不是房间的主人?当然不是。如是,他岂能容忍七个污鬼占据自己的房间?可见他不是主人!那么,他(人)是谁呢?对此,比喻里讲明白了,“人身”只是一个“空房间”而已。多么令人吃惊的比喻啊!

我们可以继续推论:3. 既然“人”是“房间”,那么,“人”(=“房间连同里面的东西”)的“主人”,又是谁呢?我认为,这个“主人之辨”的问号, 才是这个“空房间”比喻的要旨所在。

(十三)“主人之辨”

如果我是一个纯粹的无神论者,说“人”不是自己的“主人”,可谓荒谬之至。但是,这恰恰是基督教对人的最重要亮光。基督教承认有“创造主”,因此,神(创造者)是人(被造物)的主人,就顺理成章。但是,如果“主人之辨”到此为止, 就把基督教看浅了。请问,如果“神”是比喻里的“房间”(=“人”)的“主人”,那么,“神”(=“主人”)岂会容忍七个污鬼在房间里兴风作浪?可见, 这个比喻所启示的答案并不那么简单。比喻里的最后一句话,那人末后的景况, 比先前更不好了。这邪恶的世代,也要如此,暗示了:故事里的“人”摊上大事了, 末后的景况不仅有麻烦,而且是一个邪恶的世代了。因此令我想起了挪亚大洪水的世代。那么,这个悲惨的“人”怎么啦?他的“主人”到底是谁呢?

我发现,保罗在《罗马书》第 6 章里,对这个“主人之辨”给出了答案。保罗回答如下:罗 6:16 岂不晓得你们献上自己作奴仆,顺从谁,就作谁的奴仆吗? 或作罪的奴仆,以至于死;或作顺命的奴仆,以至成义。

保罗的思路非同寻常。他说,“人”不是要辨认“主人”吗?“人”可以从自己作“奴仆”的实际体验里,辨认出自己的主人。这就是前半句,你们献上自己作奴仆,顺从谁,就作谁的奴仆的意思。说明白了吗?他说明白了:“人” 有两个可供选择的顺从的对象,因此,人有两个可供选择的“主人”!那就是: 人可以选择“罪”作自己的主人;人也可以选择“义”作自己的主人。至于到底谁是人的主人,人可以从自己作奴仆的实际经历的体验里辨认出来。

哇塞,一个多么惊人的真相!读者注意了,保罗这里说的,是一个“启示性真相”;但人对这个“启示性真相”的把握,是建立在“人作奴仆的实际经历” 的“事实性真相”的真实体验上面。

(十四)那天早上,是什么触动了挪亚的灵思?

在上一篇的开始,我曾写下了一串问号:“那天早上,到底是什么触动了挪亚的灵思,让他说出了对后裔们的预言?如果是借酒发挥,小题大作,那么,为什么是这件事,而不是别的事,引出他的咒诅与祝福?难道这件貌不惊人的日常小事,与挪亚预言的雷霆万钧之间,隐藏着某种深藏不露的神秘关联?”—— 现在,我可以与读者一起,愉快地解开这一串环环相扣的问号之珍珠了。

那天早上,那件披盖在挪亚裸身上的衣服,触动了挪亚的灵思。他的思维, 从“裸身”到“遮蔽”,跳跃到神赐人“皮衣”的古老传说,再联想到抽象的概念“隐私”;从抽象的概念“隐私”,到具象的“城堡”比喻,再跳跃到人内在精神的“神秘园”;从寓意性的“神秘园”,到“空房间”的惊悚比喻,再跳跃到对“奴仆”和“主人”的辨认。一个意象接着另一个意象;一个概念引出另一个概念——终于,在地平线上一轮朝阳冉冉升起。一个伟大的“启示性真相” 照亮了挪亚的思想:芸芸众生,浩浩荡荡,他们的结局只归于二:或作罪的奴仆, 以至于死;或作顺命的奴仆,以至成义。呜呼,别无其他,二者必居其一!

此刻,我也明白了。面对后裔们,挪亚为什么同时发出咒诅和祝福呢?难道咒诅和祝福是分别发给不同的后裔吗?不是的。是同时发给全部的人!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挪亚看见了,所有的后裔都只是人。所有的人都只不过是“空房子”而已!人不是房子的主人,所以人也不是自己的主人。所有的人都有两个可能的主人:一个代表咒诅,一个代表祝福。这就是所有后裔们的命运——对此, 我无话可说了。对此,挪亚除了向所有的后裔们同时发出咒诅与祝福,也无话可说了。

于是,挪亚终于自信地开口了:我的后裔们啊,等在你们所有人前面的,是一个承受咒诅同时又满载祝福的生命旅程。相信我的话吧,一路上每一道险关、每一处风景,都可以是你们变咒诅为祝福的“通灵宝石”。启程吧,裹紧你身上的皮衣;守护好你的“神秘园”,珍藏好你怀中的“通灵宝石”,带上我最深情的咒诅和祝福!

(十五)“文化”“精神独立”与“灵魂救赎”

在上一篇的结尾,我还给读者留下了一个问号:神为人设立“隐私”的意义是什么呢?

在这篇文字里,我用三个隐喻表达了我的部分思考。这三个隐喻分别是,1“. 皮衣”(人与人之间的最后“防线”);2. 人与神互动的“神圣私密花园”;3. 变咒诅为祝福的“通灵宝石”。在下一篇里,我会继续沿着这三条线索,进一步探究“隐私”的三个关系:“隐私”与“文化”的关系;“隐私”与人的“精神独立” 的关系;“隐私”与人类“灵魂救赎”即“自由”的关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作者

bei.huang2015@icloud.com

相关文章

专题讨论四: “隐私”默想之五

(二十七)两个瓜:原来如此! 请读者思考一个...

读出全部

专题讨论四: “隐私”默想之四

在私下的微信交流中,有读者向我既幽默又严肃地...

读出全部

专题讨论四: “隐私”默想之三

在前两篇里,我与读者一起细致地分析了挪亚醉酒...

读出全部

专题讨论四: “隐私”默想之一

(一)小题大作? 亲爱的读者,对“挪亚醉酒”...

读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