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让我们看《创世记》1:4 经文。我注意到,在这节经文里,虽然没有“神说”一词, 但有“神看……就把……”的句子,可见,神的意念等同于神的“言说”,是神创造的源头。在这句经文里, 有新的事物(实体)被创造出来吗?好像没有,但神的意念让“秩序”在实体里产生了。这样看来,如果神创造里的第一个动作是“神说”(言说、宣告),那么,神在创造里的第二个动作,就是这节经文里的“分开”。神用言说,从“虚空”里创造“有”; 神用“分开”,让“混沌”在实体里逐渐退去,一步一步建立了秩序。我们可以在此作属灵的联想:“光”代表永恒的生命;“暗”代表永恒的死亡。这句经文“把光暗分开”,恰恰预表了神的救赎的方法: 在真理(光、基督)里分别为圣。哈利路亚!

也可以这样说,从神创造的视角看,宇宙里的第一个秩序,就是“光暗分开”。什么意思?意思是,神把“有光的状态”与“缺乏光的状态”分开了。或者,神让“光”从“黑暗”里分出来了,神把“有”(在这里就是“光”)从原先的“无”(在这里就是“黑暗”)里显露出来了。

我要特别提醒读者留意,在《创世记》第1 章里,神会用一系列“分开”,在“有” 的世界里一步步建立秩序。但后面的“分开”,都属于“有”与“有”的分开。只有在这第一个“光暗分开”的例子里,是把“有”与“无”分开。因此可见,“光” 作为第一个“有”的例子,与所有其他的“有”,具有非常本质的区别。因为,“光”的反义词(或者限制词),就是“虚无”本身。

另外,这节经文里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好的”。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不好”的呢?

对此,我们可以这样默想。这里的“好的”,是指道德的善吗?是指完美、完全、无欠缺吗?我认为都不是。因为“道德” 的概念,只有在人产生以后,才会出来。所以不会是指道德的善。那么,这里的“好的”,是不是指神创造物的“完美”呢? 我认为也不是。因为,我们都知道,神的创造是一个连续过程,一个在时间里展开的事件。当《创世记》1:1 宣告了“起初”的概念以后,“时间”就进入这个世界了。既然神的创造是一个在时间里的延续事件,那么,“好的”还可以“更好”。所以,这里“好的”不是指“完美”。这是我的想法。顺便说一声,达尔文学说里的“演进”或“进化”的概念,其实在“神创造”的时间框架里,都可以找到合适的位置。达尔文学说的谬误在于,用“时间以后”的“进化”,取代了“时间起初”的“创造”。这样就成了荒谬了。

我们继续追问,既然“好的”不是指道德的善,也不是指创造物的完美,那么,指什么呢?对此,我的想法是,显然是指神通过“创造”,让“有”从“无” 里产生出来,这件事,神说是“好的”。换言之,在神的意志里,所有的“有”, 甚至包括有缺陷的“有”,都比“无”好。也就是说,神喜悦“有”,厌恶“无”。

有了这样的理解以后,我们就可以自然地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正是在这一点上,基督教让自己与佛教拉开了距离。前者赞美“有”,后者歌颂“无”。当基督教大声赞美上帝“无中生有”的创造的时候,佛教的核心教义却反其道而行之,宣扬“虚无” 的境界比“实有”的世界更本质、更有美感、更令人向往。单单就这一点看,前者是顺人性的(因为人都惧怕死),后者是逆人性的。也因为此, 基督教赞美生命,揭露和谴责死亡;佛教则美化“虚无”和死亡,让人觉得死亡不那么可怕,可以泰然处之。

顺着这样的思路,我又有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神喜悦“有”,厌恶“无”, 为什么神仍然让“无”保留在那里呢?为什么神不把“无”彻底消除?比如说, 让光充满,而不是单单“把光暗分开”?——好问题,而且很深刻。我们需要花一点时间去深究。

我想提醒读者,对类似这样的问题“上帝为什么……?”,其实不是真的希望搞明白:神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因为神的智慧高过人的智慧,我们怎么可能搞明白呢?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之所以这样问,是为了让自己意识到, 我们有这些问题。这也许说明了我们对一些原先自认为理解的东西,很可能还没有真正的理解。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为什么神不把“无”彻底消除?这个问题也许说明了我们对“无”或“有”概念的含义, 还没有真正吃透。也许我们觉得, 对“无”我们确实知之甚少, 但对于“有”,还是比较明白的吧?好,我觉得有必要借用《创世记》1:1—5 经文的亮光,再加把力,默想“有”与“无”概念之间的关系。我们的默想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展开。

  1. 默想“有”的本质

        一般地说,当我们追问某个东西的本质的时候,第一件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追溯这个东西的源头,看看有什么线索。那么,所有的“有”的源头在哪里?对此, 有两个回答。第一个回答:从最原初的立场上看,所有的“有”,都来自“无”。所以说,“有”的本质其实是“无”。对此,你不会觉得陌生吧?前面我说过, 佛教的核心教义,就是认为“虚无”比“实有”更加本质,“混沌”比“秩序” 更加本质,因此也更有美感。其实不单单是佛教,世界上所有虚无主义哲学,包括无神论存在主义哲学,都一致同意, 世界的本质是虚无。第二个回答:所有的“有”,从最原初的立场上看,都来自神的创造(当然是从“无”中创造)。因此,“有”的本质是神的创造。用基督徒的话来说,“有”是神创造的荣耀见证。这样一来, 我们可不可以说,“有”有两个本质。或者说,“有”具备双重本质?我觉得可以这样说。《旧约》里大量惊心动魄的关于毁灭的叙述,包括《传道书》里传达的“虚空的虚空”的意念,还有新约《启示录》里关于末日的意象,都在传达“无”作为“有”的本质的真理性。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圣经》里关于神的恩典的启示, 包括创造和救赎的主线,是对“无”作为“有”的本质的否定和超越。

        2. 默想“有”的界限

              可以这样说,在《创世记》里描述的、神用“言说”创造的、所有的“有”,其实都只是“有限的有”。对此,我们统一取名叫“被造物”。这里的意思很明白, 所有的被造物,包括时间、空间、质量、能量、运动、生命、精神,以及整个实体世界和非实体世界,都是有限的事物,是“有限的有”。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唯有神自己才是唯一的“自有永有”的无限的存在。换言之,要求完全排除“无”, 等于要求“被造物”成为“创造者”。这是荒谬的。

              那么,我们可以继续问,“被造物”被什么限制?我认为,第一层限制,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数量”限制。比如说,这个宇宙里原子的数目,似乎接近无限, 其实也是一个有限数目。在这个有限数目以外是什么呢?就是“无”了。上帝应许亚伯拉罕说, 你的后裔如同天上的星星、海滩里的沙子一样多。我们读的时候, 感觉像是一个无穷大的数目,其实也只是一个有限数目。所以说,所有的“有” 无法突破的第一个限制,是“有限数目”的限制。

              不过,“数目”的限制,还不是最本质的限制。我认为,对于所有的被造物来说,最本质的限制,是被“无”(即不存在)本身所限制。什么意思?意思是说,任何一个存在的东西,作为“有限物”,整个地被限制在“虚无”之中。所有的“有” 都在“虚无”的包围之中,随时都有可能被“虚无”重新吞灭,除非在神(创造者) 的保守之中。这话感觉起来似乎夸大其事,耸人听闻,其实是我们作为人的最普通的直观体验。所有生命的存活,包括人的生命,仅在一枯一荣、一呼一吸之间。还不够直观吗?《雅各书》说: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所以说,“有”在那里,“无”就跟到那里。《罗马书》第 8 章里有一句很重的话:受造之物服在虚空之下(罗 8:20),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相:“万有”与“虚空”相对而立。就像一个小孩,战战兢兢地站在一个万丈深渊的悬崖陡壁的边上,随时都有可能重新掉进虚无的深渊。

              3. 默想“有”的终极价值

                我以为,所有“有”的终极价值,都是通过与“无”相比较而表达出来的。我们需要用这样的眼光,也就是神的创世眼光,去看待所有的“有”。这个“有”居然挣脱了“虚无”的羁绊,从“虚无”里脱颖而出,这是多么美妙的事啊!这就是那句“神看……是好的”经文所表达的强烈感叹和赞美。创造如此,救赎也是如此。如果“暂存”最终归于“虚无”,他们作为“暂存”的相对价值比较, 也统统归入“虚无”。所以对于所有的“有”来说,“创造”是阿尔法,“救赎” 是欧米伽。阿们!

                基于上述三点默想,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的问题: 为什么神不把“无”彻底消除?

                根据《创世记》的启示,神创造的“有”的世界,是一个有起初、有末日的世界, 因此是一个暂存的世界。其中的“有”,作为“暂存之物”,犹如孤岛漂浮在“虚无”之洋里。所有的“有”,都被“无”所定义、所限制、所估值。“有”与“无” 如实体与影子, 如影随形,寸步不离。

                在这样的看见里,我们的问题(为什么神不把“无”彻底消除?)也就消失了。下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的“存在”(有限的“有”、暂存的“存在”),在神创造的命定里,必须与“无”(即不存在、黑暗、虚无、死亡)纠缠在一起,难解难分,那么,光与暗又怎么能分开呢?“光暗分开”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作者

                bei.huang2015@icloud.com

                相关文章

                专题讨论四: “隐私”默想之五

                (二十七)两个瓜:原来如此! 请读者思考一个...

                读出全部

                专题讨论四: “隐私”默想之四

                在私下的微信交流中,有读者向我既幽默又严肃地...

                读出全部

                专题讨论四: “隐私”默想之三

                在前两篇里,我与读者一起细致地分析了挪亚醉酒...

                读出全部

                专题讨论四: “隐私”默想之二

                (六)一句话定义 在前一篇里,我引用了百度百...

                读出全部

                专题讨论四: “隐私”默想之一

                (一)小题大作? 亲爱的读者,对“挪亚醉酒”...

                读出全部